“微”中品鉴悟深意 “慢”步而思巧提升

2018-02-24 22:49蔡健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12期
关键词:品鉴空巢西湖

蔡健华

对文字浮光掠影,对文本只抓一鳞半爪,对内容解读粗枝大叶,表层浏览、浅层思维,这些常见的误区存于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走出这些误区,进行深阅读呢?笔者以为除了对学生阅读时圈点勾画习惯的培养,在解读文本时,和学生一起“微”中品鉴,品“微”言懂大义,洞察玄机,于细微处见宏远,于简约处见繁复;于平实处见智慧。一路“慢”步,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一、“微”字联想起漩涡

所谓“微”字,在诗歌中称之为“诗眼”,在其他文体中则为或引人联想或意味深长或点明中心的字眼。“微”字联想。有助于对文本读深读透。

以鲁迅先生的文章为例。先生文章历来就有嚼头,《捧与挖》一文语言平实而有深昧。如何带领学生透过平实挖掘深韵?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以第六段中的一句“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作为切入口,让学生去联想品鉴。

课堂再现:

师:在读完整篇文章后,这个句子我琢磨了好久,有哪位同学能帮我解释吗?

生1:“又”这个虚词用得很妙,意为不止一次,说明这祖传的捧法是深得人心,屡试不爽。

生2:我觉得“捧”字很有意思,我读着,眼前总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张模糊不清的脸,一副疲弱的身架,弯着腰曲着膝,脑袋低埋于阴影里,看不清悲喜。唯有双手是高举的,高举过头顶,像极了古人祭祀时的贡奉之态。双手贡奉是为“捧”。

师:第二位同学通过拆字法分析,很形象!

生3:捧人者,因承受着而不得不弯下身板。他们低着眉,胳膊往里收拢,像是惊悚,像是恐惧。(掌声)

师:他们会是怎样的心理?

生4:他们会急不可耐地搜肠刮肚,谨小慎微地措辞造句,然后拍拍僵硬的脸,笑得挤出褶皱,眯起了眼。

生5:我想,他们是善于察言观色的。

生6:他们努力着,尽力着,将自己低到尘埃里,只为将被人捧上天,捧得越高,心底越踏实。

师:同学们联想得很好,那顺着你们的思路,我想象一下“被捧者”,他则活像是食不知餍的老饕了,几番甜言蜜语的轰炸,膨胀,膨胀,肚皮越捧越鼓,人却越来越轻,轻飘飘向上直飞。捧人者唯唯诺诺,越来越蜷缩、扭曲的卑微意志。而被“捧”者早已被熨平的是骨节,分量越重,压人手段越高明。正因有了这“祖传”的捧,一高一低,一贵一贱的社会现象更加严重。

二、“微”段擂台显身手

所谓“微”段,即对文章中感兴趣的文段进行仿写或同类联想延伸出的段落。适用于课前与课后的训练。“微”段擂台的设置,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品鉴,让课堂的组织更有目标,让学生更有期待性,当然,对阅读就更加深入,让文章更显魅力。

以郑骁锋的《天下西湖》为例,初读完毕,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文段写作比赛。有多位学生选择了文中一段景物描写“薄暮,西湖平湖秋月,我独自坐着。……光景一截截黯淡着,满天浮云像是渐渐被水化开了,又不断一滴滴点入浓墨,在湖面上渗洇开来。……湖面似乎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混沌。”

现以学生现场的三段文字为例:

(1)拂晓,西湖水雾氤氲,我漫步于岸堤。……那点光亮却光明了天穹,湖上的水雾渐渐地消散了,不断地化为露珠缀在荷叶上,在荷叶上随风跳动,显露生机……露珠在阳光下逐渐化为芥子,纳入须弥中,湖面似乎越来越宽广,越来越空灵。

(2)入秋,我趁丝丝凉风,悠悠地走在西湖边上。天格外地高,似和那西子湖面离了三万丈。我眯起眼,独留瞳孔中淡绿的水与明艳的天交融的那道光。当人们惊诧于山水辉映,目力所及,而人不能至时,西子便氤氲着清爽的水汽,带你触碰她那一抹低头的温柔。

(3)入夏,一场淋漓的雨洗净西湖花港柳浪的妩媚。西湖,这美艳的女子,以睥睨的冷眼傲视在令人窒息的风中肆虐的疾雨,以她九溪十八涧的宽广胸怀抚慰曾让杭州城洪水泛滥的暴雨。一条游船仍不紧不慢地漂流在湖心,船上游人凝眉远望天际的湖水。他们赏的只是这湖光山色吗?他们难道不会想到一位失意的词人在这里拯救了满城百姓吗?

投影結束后,学生点评。

不少学生都认为好。显然,动笔学生都没有对文章主旨有很好的把握。笔者通过“微”词,如“脊梁”与“豪气”的解读后,再重新比对解读。

生原句中,作者以湖面为观察对象,以动衬静,表现了西湖薄暮时分宁静秀丽的景致。而这样的选景与主题的基调很是吻合。(1)段文字虽美,但是整段文字表现了西湖的富有生机、空灵和明丽的特点。(2)段文字展示的是西湖的一种明亮与温柔。所以两段文字尽管都展示西湖的美丽一面,却与文章的主题相差甚远,意境格调不相符。(3)与原文基调吻合。

三、“微”评主题拓思维

“微”评可让学生养成一种透视的本领。所谓透视,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对某作品、某事件作一种合理的评价分析。“微”评训练则会让学生的思维沿着文字分析现象,推究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笔者组织学生采用“微”评法,每日一文一问,学生每日一“微”评。现举例如下:

(问题)现如今,“空巢”这个词竟越来越多地与青年相连,由此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空巢青年”。你怎么看?

生1:造成青年“空巢”的因素有很多,除自身经济条件的拮据外,就业严峻、经济下行的外界环境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推因]

生2:“空巢”虽呈现了对个体生活状态的无奈自嘲,却并不灰暗丧气,相反,他们以带着戏谑的明亮态度直面人生暂时的困顿,内心从未停止对自我价值的探求。[研论]

生3:我想,对于他们,对待这些心怀梦想的奋斗者,社会应当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包容。请少一些担忧,多一些鼓励,用人文的关怀来温暖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城市里孤立无援的个体。而他们的梦想,也终将点亮城市的未来。[解决]

以上实例从推因、溯源、究本、解决问题等角度进行了分析,课堂上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同学们就问题展开了实质性的讨论,收益颇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鉴空巢西湖
墨韵书香
做好这三点 开好白酒品鉴会就不难
西湖
墨韵书香
雪后西湖 暖阳
树上有一个空巢
空巢生日不孤独
“空巢青年”戳到你了么?
OPPO R7s登场2015年OPPO秋季新品品鉴会在京举行
西湖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