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墨(外一篇)

2018-02-24 05:27郭丽
躬耕 2018年12期
关键词:研墨磐石砚台

郭丽

一直喜爱古意满满的物件,道不出个所以然,却是非常喜欢。

偷得须臾闲暇,看画案前有清风徐来,枝叶扶疏,遂萌生挥毫泼墨的兴致,借此慰藉在人间烟火里浮沉的心绪。却看砚台里墨痕焦干,颗粒必现。想来汗颜,忙碌中已有多日未动笔墨,似乎与练好字的初衷渐行渐远,连砚台也顾不上清洗。

案前常用的一方砚台,是孩子爷爷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省会郑州购买的,外形方棱四正,墨池是圆形的,虽无甚名气和花哨外形,用起来却极顺手且随意。所谓的砚台,并没有发挥出自身价值,素日里的我尽是用“一得阁”书画墨汁倾倒墨池,一图省事快捷。老早买来的墨锭,被我附庸风雅当成装饰品束之高阁已久,说实话,学书画已多年,还真没用过一次。

一时兴起,从架上取下一条墨锭,此墨产于徽州绩溪。因是平生第一次研墨,我怀着无比恭敬的心情。清洗后的砚台淋入适量清水,右手持墨锭中端,笔直放入砚台,沿顺时针方向画圈,砚台里清水中忽就生出浓淡相间丝丝缕缕的墨痕,宛如一幅水墨写意,煞是有趣。恍惚间,此时的我仿若千年前黄发垂髫的书童,颇自得意。

手中墨锭在墨池旋转舞动,照这样磨,不知要多久才能磨出需要的墨量。再加上朝一个方向一个姿势研磨,许是力道不对,刚刚的新鲜劲儿也淡了许多。

一念闪现,动作加快,墨流汩汩涌动,忽感觉手下些许不对劲,待提起墨锭看,平整的墨锭左侧底部朝一边歪斜了,且很明显。我心底惊呼,怪不得《弟子规》上说“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此话不虚,意在笔先,心正则笔正。

研墨看似简单,原来如此深邃。无论何种方法技巧,研墨时终归是要不急不躁心绪平和,慢工文火,要心无旁骛心性专一去研磨。心念至此,复又深呼吸,心中多了底气,伴着不疾不缓的动作,呼吸也不由得依节奏平缓,手中、眼里和心里只有这墨锭墨池。待到细腻黝黑的墨汁不断呈现,我意外地发现,刚才悬浮在心口的一团气一路下沉,气沉丹田时,静心息神心气中正。一席研墨,墨香氤氲处,竟有此等意外收获,心生喜悦。

古人早有言在先:“夫欲学书之法,先乾研墨”,真是字字珠玑啊!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句研墨习字里,蕴含的满是悟不完道不尽的哲理与人生指南啊!更耐人品味的,是这个理儿,不是蛮横地硬塞给谁,而是风轻云淡的就在那里,让不同层次的人根据各自年龄心智,在实践体验过程中,悟出来或浅或深,一层叠一层的道理!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一刹那,彼此拈花微笑的会意与懂得,才是最妙处。此乃大智慧!

何为墨?《天工开物》有载: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曾从书中看过墨的烧制过程,要经过点烟、做胶、取松液、烧松烟和捶打等诸多道工序,其中松烟以黄山松为上,经过月余,所结为上品的顶烟不过一两左右。讲究笔致墨韵的董其昌和八大山人所用墨宝皆为松烟墨。

由松至墨,看似轻巧的墨之深里,皆是匠心所致,墨里凝聚着匠人不分昼夜的用心护佑和精湛工艺。它们寂然而立,心心念念地倾情诉说,化作文人墨客笔下如行云流水般的纵横挥洒方圆兼备,它们在千百年后与纸笔的遇见与相知中重生。佳墨如红袖添香的佳人,一盈在握,我见犹怜。

纵观现代人, 在疲于奔波中缺失了古人的雅致和一颗静定之心,我们只能在遥望古人的含蓄清幽中平添一声叹息,继续投入滚滚红尘中,最终拥有的可能只是一片不可名状的虚空。

苏大才子东坡言:非人墨磨,墨磨人也。的确,研墨的整个过程实际就是在磨心,消降心性的浮躁与火气,褪去在世间习染的怨恨与执念,磨掉戾气与贪嗔痴,以静气之君统领三军,恢复心性的澄静天真,清素如简,方能形与神俱,心思澄明,拥有当下。这样的一心一境应该是我们每个凡夫俗子都该追求的境界吧!

品味石画

在这里,在南阳的母亲河上游——南召桥端镇白水河村,在雅韵天成的黄金庄里与你邂逅。虽是初相见,却如此熟稔,仿若神交已久,我确信我应该是见过你的,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与你四目相对的刹那间,已然是电光石火,看似神态自若的我,内心早波涛汹涌无穷尽。屏蔽了周遭的人与景,虚化了四边的物与像,就这样幽立于前,凝神于你,离你近些,再近些,静静地听你诉说你的前世今生……

石之况味

从亿万年前地球有记忆开始,石者,便在绵邈无尽的光阴长河里兀自坚硬着,清冷着。记载了地壳运动天翻地覆的演化过往,见证着天地万物沧海桑田的自然延续,仍然稳固如初,古朴依旧。

外表结实异常冷酷的那些石,默然无言,无语处拈花微笑,只有懂得之人才能心领神会。邈如旷世,集聚千秋万载的內心独白,在最低里最深处沉寂了亿万年,依旧山河带砺,初心不改。即使寂寞再幽深苍远,那么多火辣辣的情话,也只愿在对的时刻,说给素未谋面却彼此深谙性情的人听啊!

热度高到无与伦比的极点,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喷涌,在独属于自己的时空舞台上广袖善舞,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振作龙蛇动。羽衣翩跹的她是在用灵魂舞动,用生命铸就。寂寥处,最深情,物我皆两忘。三生三世的情愫化作那一滴透明液体,清澈且纯。至情之语固化作至美之相,那份凄美的绕指柔,只为等你,越无边韶光,历山长水远,逾海越漠,来赴一场亿万年前的约定。

伫立于苍茫大地间的石,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华光,是大自然散落在人间的瑰宝。每一块石又都是独一无二的,黄绿蓝紫,玫瑰色蔷薇色,白色黑色,各绽异彩。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纹理是大自然亲书的独特身份密码。石是有灵性的。一块石头,就是一程经年光阴的浓缩,一段绮丽山川的凝聚,几多烟岚水色的涵容。山水的气质融进每一块石头,石头也兼具了干净与凛冽。

石,是山之骨。石可破,而坚不可摧。“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多喜欢《孔雀东南飞》里这些如石般坚定的字句,铿锵有力,仿若石破天惊,美到极致。君当作磐石,顶天立地有担当的男子,厚重可靠,犹如磐石般的信念与臂膀,就是女子的一方安好晴天。世间韧如丝的女子心中大概都希望拥有这样方且厚的磐石吧!

《说文解字》曰:石之美者,玉也。温润而有光泽的上乘美石,原是在拙朴粗粝里,切磋琢磨,历经修练涅槃重生的。古人爱石赏玉,予以玉之五德:仁、义、志、勇、洁。孔夫子也曰:君子比德于玉。想我等一众顽石,且得在岁月里以玉修心,润泽心性滋养灵魂。

画之意象

纵观石画,真可谓是“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不得不喟叹,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浑然天成!

石画大气磅礴,意象万千,涵盖上下,蔚为壮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山石泉涧,梵刹园亭,荒天古木,农舍人家,霜冷长河……世间万象,包罗其中。

石画的画面是静止的,线条却是流动不息的,或遒劲浑厚,或刚健挺拔,或行云流水,亦或轻盈纤细,笔断意连。根根线条,依力的走势起伏陡转,依节奏韵律流动,如烟云卷舒,笔走龙蛇。观者无不被线条形成的立体画面吸引,视线随其上下翻飞。眼波流转处,仿佛眼前的石画是一幕幕跃动的旋律,线条延展处,飞出的是灵动音符,画面婆娑生姿,观者酣畅淋漓。

居于厅堂正中的一幅,气势宏浩。中下方蜿蜒曲折,浓重墨色横贯画面,焦墨浓墨依次穿插,清润渲染枯笔飞扫,斧劈皴擦煞是热闹。细品其中,遮掩有影绰的林木,枝干隐约,左右两端各有凸起状似烽火台。画面之上三分之二处色调皆浅淡,细柔线条盘旋层叠若有似无,有些许空白延伸到画面以外,如太虚片云,尽显渺然空灵之境。

定神凝视,顿感有气韵在画面中央回旋萦绕,内心方寸情思涌动与之呼应,有种想去茫茫四野挥斥方遒恣意挥洒的豪情。我想,这大概就是天地诗心绘就的石画的魅力之所在吧!

清人笪重光《画荃》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是妙境。”这句话在此处得到极好的印证。正所谓,无笔墨处才是最妙趣横生时,言有尽而意无穷,空白处隐喻天地自然,有时间空间的延展,咫尺间纵现千里之势。只是,这份玄妙之妙,只可由胸中有丘壑且修得柔软心的观者,用心意会!

一一观来,山苍树秀,水活石润,千岩万壑,苍苍莽莽,灵润俊秀。无论线条、水墨还是意境,俨然就是一幅幅墨笔丹青上乘的中国画。还有很多物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像什么不像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似与不似”正是中国写意画特有的美学形式和美学内涵。似与不似,重在神韵,最不似处,最为传神。亦真亦幻的意境盈蕴在无形无迹中,在无所不有的虚空中,任你在遐想的空间和漫缈思绪里,慢咂摸细品味,越品会越有味道。

眼神迷离处,一帧帧雄浑开阔或朦胧渺远的画卷,若再加盖上随形不一的印章,哪怕是一枚闲章,一定要用纯正朱砂红的印泥,定会增添浓郁的中国风韵味。

徜徉畫卷中间,我恍惚不已,南召本是灵山秀水之地,这一帧帧画卷莫不就是万古长空的最好定格吗?这一山一水,一树一石,一方画,一世缘,岂不是承载着大自然对人类无限的深意吗?

猜你喜欢
研墨磐石砚台
秋悟
争霸
《磐石上的阴影》中的食物书写
翰墨飘香的砚台
乡情心中若磐石
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