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在智力障碍学生教育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2018-02-25 04:18冯秋霜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彩纸折纸剪纸

● 冯秋霜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培智学校课程标准(2016版)》)中,明确提出联系生活与关注文化、教学与康复有机融合、激发兴趣与重在参与等理念。教师在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教育或康复训练活动时,巧用各式纸材设计丰富有趣的识纸、撕纸、折纸、剪纸等活动,不但可以落实这些理念,还可以增强智力障碍学生参与教育或康复训练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育与康复训练的效果,助力他们实现良性发展。

一、巧用各式纸材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的颜色认知及审美能力

《培智学校课程标准(2016版)》(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中指出,绘画与手工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引导智力障碍学生认识常见的颜色,并尝试开发各种纸材或其他媒材进行游戏活动,助力学生在积极参与和动手操作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体验绘画与手工活动的乐趣,促进审美能力的发展。

彩纸颜色丰富,是引导智力障碍学生认识颜色的良好资源。以认知绿色为例,教师可以以彩纸为教学资源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帮助智力障碍学生巩固对绿色的认识。例如:“找一找”活动,将红色、白色、黑色、绿色的彩纸各一张贴在黑板上,教师示范找出绿色彩纸并对学生说“这是绿色的彩纸,绿颜色的”,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并尝试说“这是绿色彩纸,绿颜色的”。“画一画”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挑出与绿色彩纸一样颜色的画笔,在白纸上画一画,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画出绿色的小草、绿色的森林、绿苹果等。“剪一剪”活动,带领学生使用剪刀将绿色彩纸剪成自己喜欢的形状,然后粘贴在白纸上,并说一说“我剪的是绿色的……”通过反复的视觉、听觉、触觉感知以及充分的游戏活动,助力智力障碍学生发展对颜色的认知。

教师还可以尝试利用各种纸材或其他媒材开展撕纸、折纸、剪纸活动,引导智力障碍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首先,创作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书籍、实物向智力障碍学生展示一些纸材作品,在学生欣赏作品的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分析作品的美妙之处,目的在于通过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造型美、艺术美、表现美、创意美等,激发智力障碍学生对美的欣赏及对利用纸材开展活动的兴趣,激起其动手操作的愿望。其次,当智力障碍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折纸、撕纸、剪纸等技巧,能够完成一些简单作品(如三角形、正方形、扇子、纸盒、房子、飞机、金鱼等)后,教师可以引导智力障碍学生在作品上进行添画装饰,以使作品更具表现性、趣味性。例如,为折好的扇子涂上颜色、画一些装饰或将几个折好的扇子粘贴在白纸上并画上树干树枝——一棵栩栩如生的扇子树就完成了;为金鱼画上眼睛和鱼鳞;将折好的房子粘贴在空白纸上,为房子画上门窗,并在周围画上太阳、白云、高山、小河、大树、小草等等。[1]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的同时,使审美能力也得到发展。

二、巧用各式纸材助力智力障碍学生锻炼记忆力

智力障碍学生存在记忆力不准确、记忆保持时间不长等障碍,并且以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发展缓慢。相关研究显示,智力障碍学生记忆力的培养,与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培养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可以利用各式纸材开展色彩识别、撕纸、剪纸、折纸等活动,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如下记忆训练:

活动一——“什么颜色不见了”。教师向智力障碍学生展示红色、白色、黑色彩纸各一张,先请他们观察并描述所展示的彩纸都有什么颜色,一分钟后,请智力障碍学生闭上眼睛,这时教师将其中一种颜色的彩纸藏起来,然后请智力障碍学生睁开眼睛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什么颜色的彩纸不见了。此训练刚开始时,彩纸的颜色种类不可过多过杂,需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及颜色认知特点,待学生熟悉游戏规则且学习兴趣较为浓厚时,方可逐渐增加难度。如此反复训练,帮助智力障碍学生在短时记忆方面有所发展。

活动二——“为彩纸排排队”。教师依次向智力障碍学生展示红色、白色、黑色、绿色彩纸各一张,然后提问彩纸的展示次序,并请他们依照教师展示彩纸的顺序将自己手中的彩纸排队,允许智力障碍学生同伴之间讨论商量再描述或操作,待智力障碍学生能较好地记忆并描述彩纸的展示顺序时,可引导同桌或同伴之间一起玩此游戏。

活动三——“撕纸、剪纸、折纸步骤记忆”。教师向智力障碍学生示范撕纸、剪纸、折纸的步骤,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记忆模仿撕纸、剪纸、折纸。此训练相对较难,刚开始训练时,应选择简单易操作的,同时要注重个别指导。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予以肯定并鼓励他们创新,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可降低要求或手把手演示操作步骤,重在激发学生撕纸、剪纸、折纸的兴趣,引导其积极参与教育或康复训练活动。

三、巧用各式纸材发展智力障碍学生的艺术休闲及交往能力

《培智学校课程标准(2016版)》(艺术休闲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需注重以活动为载体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教育或康复训练,为学生提供充分、有趣的休闲活动,引导学生在充分参与、体验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及感受与同伴一起学习与活动的乐趣,从而助力学生在社会适应、休闲能力及沟通交往能力等方面得以发展,为他们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提供支持。[2]

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探究、互助、合作的方式开展撕纸、剪纸、折纸等活动。由于智力障碍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他们之间发展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因而其在“玩纸”过程中,理解及动手操作的速度也会有所不同。一些智力障碍学生观察教师的操作步骤或分析图示后就可以自己尝试操作纸材了,而有一些智力障碍学生则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状况。此时,教师要对操作能力较弱的智力障碍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先鼓励其尽最大努力自己动手操作,教师从旁观察并解说他们未理解或未掌握的步骤,或者根据他们的发展水平适当降低标准,只要求其将基础步骤折好,后续步骤请操作能力较强的同伴协助完成,或是请能力强的学生充当其“教师”的角色。当智力障碍学生经过努力终于完成时,他们的情绪及信心往往会获得满足,会更愿意交流分享。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把制作的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并谈一谈作品的名字、创作意图、创作过程、纸材选择、颜色搭配、制作技巧等,无形中使得智力障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自信心及兴趣的培养,休闲认知及休闲选择能力的发展。

四、巧用各式纸材帮助智力障碍学生认识几何图形

《培智学校课程标准(2016版)》(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生活数学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3]图形与几何是生活数学课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或模型,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

折纸过程中需要将点、角、线、面等几何要素反复组合,从而构成四边形、三角形、扇形等形状。例如,教师向智力障碍学生呈现一张A4纸,启发学生数一数这张A4纸有几条边,从而引导智力障碍学生认识四边形,然后把A4纸折叠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扇形等。看到一张简单的A4纸在教师的手中变成如此多的图形,学生学习的兴趣立即会被激发出来。此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自主折叠正方形、三角形、扇形等,从而使之不知不觉掌握对角折、对边折等折法,初步了解点、角、线、面的概念。为了培养智力障碍学生的折纸兴趣、发展学习探索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在教室开辟一个空间,鼓励智力障碍学生将折纸作品展示出来,并添上说明“这是我做的三角形(正方形、扇形等)”,从而更好地发展智力障碍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促进其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信心的保持。

五、巧用纸材发展智力障碍学生的精细动作

俗话说手巧心灵,已有研究也显示,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占有广泛的区域,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动作、手眼协调等越灵活越能帮助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促进心智发展。智力障碍学生的精细动作训练,主要是指对其指尖动作、手指屈伸、手眼协调等动作的训练。教师可以利用折纸活动助力智力障碍学生发展精细动作。

例如,撕纸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废旧报纸、旧挂历纸、广告单页、彩色手工纸等作为材料,引导智力障碍学生用手将他们撕成小细条或者小细块,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及意愿拼贴成各种有趣形象的作品。又如,折纸活动。教师可以引导智力障碍学生折叠简单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扇形,然后可以引导其将正方形和三角形粘贴在一起形成简易的房子结构。在折纸过程中,智力障碍学生不但要动手操作,还要细心观察模仿教师的折叠步骤或记忆折纸符号,这就对其手、眼、脑协调运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潜移默化中对其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再如,“剪一剪”活动。以剪一面旗帜为例,教师为学生提供旗帜,引导学生观察旗帜的形状、颜色,再选择合适的纸材及工具,剪好之后,观察比较自己做的旗帜与教师提供的旗帜之间的差别,继续动手修正,以使作品更加贴近原型。学生通过观察、选择、操作、比较、再造的过程,使其手眼协调能力、观察力、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各式各样看似简单又常见的纸材活动,却蕴含了儿童无限的童趣、想象与创造。在撕纸、折纸、剪纸等活动中,智力障碍学生的手臂、手腕、手指、手眼协调、手眼脑协调等得到反复锻炼,有利于其提高手部动作质量,促进精细动作的发展。

总之,要注重从学生特点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选择有趣适宜的方式,开发各式纸材的教育功效,将识纸、撕纸、折纸、剪纸活动融入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与康复训练中,使之成为智力障碍学生喜爱的活动,助力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实现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彩纸折纸剪纸
剪纸
会变魔术的彩纸
吸管彩纸变变变
彩纸大变身
折纸鹦鹉
折纸
折纸图形
折纸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