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体育引入高校特色校园文化的探索

2018-02-25 08:40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体育教研室马秀梅
新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舞龙传统节日中华民族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体育教研室 马秀梅

一、传统节日体育纳入高校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

1.传统节日体育纳入高校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意义。

(1)传统节日体育凝聚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情感。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创造之一,渗透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诸多方面,强烈地表现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愿望、特征和民族凝聚力。[1]传统节日体育则进一步体现了人的自我精神,让人们借助节日体育开创的文化空间来享受节日趣味和情感交流,由此传统节日体育也就成为年复一年中华民族传承独特气质与文明的神圣方式。

正是因为传统节日体育凝聚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情感,把传统节日体育纳入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对继承传统节日文脉、激发高职学生的文化热情和自觉性具有重大意义;对培养高职学生重义崇德、礼让中和的民族品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力也具有重大意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体育不仅是传播中华民族价值观的最佳载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

(2)消解节日中留校的非本地学生的苦闷和思念,以激励和愉悦实现人文关怀。传统节日体育与西方体育只注重身体的运动属性不同,它还非常注重身体的娱乐属性。在传统节日中,舞龙、舞狮、赛龙舟等体育活动营造喜庆、欢乐和轻松的氛围,舒解紧张的心情,放松疲惫的身体,使人处于激动、兴奋甚至是狂欢的状态,以此排解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社会适应过程中的身心压力,通过个体和群体行为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种较强的情感色彩和非理性特色的活动,具有寓教于情、寓教于乐的特点,完全在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接受的情况下进行,不会引起受教育者的紧张、疲劳和抵触情绪,特别适合在校园体育文化中开展。

现在全国各地的高校都有大批的非本地学生,有的比例还很高。除了春节外,几乎所有放假的传统节日,他们都囿于时间或经济的原因,只能滞留在学校。在这“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日子里,他们情绪低落、百无聊赖,或者蒙头大睡,或者通宵打牌。喜庆或欢乐的传统节日对他们而言,更多体味的是苦闷和思念。

传统节日体育纳入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后,无论是舞狮、舞龙、拔河,还是赛龙舟、放风筝、荡秋千,留校学生都可以尽情地参与其中:表演者充分展示风采来征服观众,观赏者也会在欢乐、亢奋和激动的心情中被熏陶、被感染,体会到全身心的愉悦。此时的留校学生会在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中欢呼雀跃,忘却苦闷和思念,让自己沉浸在欢歌笑语之中,尽情享受节日的美好和对未来的憧憬。传统节日因体育活动而丰富多彩,传统体育因节日而传承和发展。传统节日体育消解了节日中留校学生的苦闷和思念,以激励和愉悦实现了人文关怀。

2.传统节日体育纳入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可行性。

(1)习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指明可行方向。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明确意义,指出路径,指明方向。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指明“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3]

遵循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重要文件,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当代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向路径,要求“加强对传统历法、节气、生肖和饮食、医药等的研究阐释、活态利用,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传统体育,培育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传统休闲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央政策为我们尝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传统节日体育纳入特色校园体育文化指出了根本的可行性。

(2)学校领导对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紧迫感为可行性奠定基础。当前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三:一是因为建校或转型升级时间普遍较短,校园文化积淀比较薄弱;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偏重追求企业化、职业化等“实用”文化,存在数量多、层次低、简单化和表面化的倾向,长效机制建设偏少;三是对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的借鉴、吸收、融合程度和水平较低。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使得高职校园文化往往因缺乏精神引领和整体设计而难有持续深入的动力。高校领导层对这些情况都比较清楚,对于高校如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行业和学生特点出发,积极探索培育校园文化特色与品牌的新路径、新方法,都有深入研究和急于改变的紧迫感。传统节日体育纳入特色校园体育文化既是创造性转化,又是身体力行、可以立竿见影的项目,绝大多数高校领导层会大力支持,乐见其成。

(3)传统节日体育富有民族特色,喜庆色彩浓厚,最容易被来自各地的高职学生接受。无论是舞狮子、赛龙舟,还是放风筝、荡秋千,这些传统节日体育不但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喜庆色彩浓厚。只要是中华儿女、龙的传人,一旦身临其境,就会喜闻乐见。高职学生很容易被传统节日体育中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所感动,一定会热情参与。

(4)传统节日体育器械要求不高,注重技能、团结和情感,适合高职学生习练。传统节日体育符合我们东方人的体质特点,锻炼效果和西方竞技体育相比并无上下之分。尤其重要的是,传统节日体育的多数项目更加注重参与者的技能、团结和情感,而对场地器材和活动组织的要求却不高[4],可因陋就简、可因人因地、可大可小、可华可俭,具有经济实用的天然优势。在高校体育场地和经费不很充足的情况下,开展传统节日体育活动更适合高职学生。

二、传统节日体育纳入特色校园文化的筛选标准和活动意义

1.传统节日体育纳入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筛选标准。

我国有56个民族,在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中,从生产、生活及与自然界抗争中形成了绚丽多彩的传统民族体育。唐宋以来,经考证出现过3000多项传统体育,其中节日体育就占了2000多项。[5]目前,我国体育和文化部门已挖掘整理出了1000多个传统体育项目。而最为人熟知的除武术外,都是如舞龙、荡秋千、划龙舟等节日体育项目,占比在65%左右。

对大多数高校来说,从600多项节日体育项目中选择10项左右纳入特色校园体育文化是比较合适的配置。因此,如何筛选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标准。由我校(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牵头,上海、江苏和浙江的10余所高校为此建立了一个协作组,对筛选的标准进行研讨和综合分析,在征求专家意见后提出初步标准;根据初步标准再拟出调查问卷并实施样本调查;数据处理结果再征求专家意见后确定最终筛选标准和入选的传统节日体育项目。

最终确定的筛选标准是:

(1)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历经千年长盛不衰;

(2)内容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共知,活动盛行地域和人口分别大于50%和85%;

(3)内容为高职学生所共知,对活动表示喜爱和愿意参与分别达到95%和70%;

(4)器械、物质和场地要求较低,能因陋就简、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

(5)内含或可开发现代的或时尚的元素,能与时俱进或与奥林匹克运动接轨;

(6)活动可持续发展,有向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或向商业活动发展的可能。

根据筛选标准,全部达标的项目计有六项,分别是春节和元宵节的舞龙、舞狮;清明节的放风筝、荡秋千;端午节的赛龙舟;以及重阳节的登高。有一条未达标的项目有3项,按得分高低依次是拔河、打陀螺和摔跤,作为备选项目。

2.全部达标的六项节日体育的活动意义。

(1)春节和元宵节舞龙(含舞狮)。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力量,是奋发开拓、自强不息精神的代表。龙的神圣地位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核心观念、文化精神、艺术风韵、审美风格以及风俗习惯,龙文化突出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6]舞龙文化则通过舞龙运动的各种元素体现出来,“人龙合一”“团结就是力量”的舞龙精神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舞龙运动精彩激烈、气势磅礴,为节日增添喜庆,给生活增添乐趣。不仅有很高的体育锻炼价值,还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在节日里组织学生开展舞龙活动意义众多:首先,舞龙运动只有团结协作,配合默契,才能舞出威猛庄严、优美流畅的中华神龙,因此舞龙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第二,舞龙对耐力素质和上肢爆发力影响显著,是一种很好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锻炼;同时给予观赏者健康休闲、身心愉悦的调节。第三,舞龙对器械、物质和场地要求较低,适合在节日校园开展;技术动作简单易学,娱乐性、趣味性很强,能吸引大部分学生参与进来,寓教于乐。第四,舞龙(狮)具有极高的的审美价值,器物美表现在龙(狮)都是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精美手工艺品。演艺美则体现在舞龙(狮)的“意境”“形神”“气韵”“情趣”上,展示了一种韵律的美。第五,舞龙(狮)除让表演或习练者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得到精神的放松、愉悦和满足外,其他学生在在欢快激昂的乐鼓声中观看龙绚丽的外表,敏捷的动作、凶猛的气势,能得到视觉和美感的享受,情感上的宣泄和舒解,实现身体和心理的愉快升华。

作为吉祥文化的主要象征,舞龙舞狮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庆典表演上。高校可用俱乐部的身份参与校外舞龙舞狮社会活动,一方面积累社会经验,另一方面可以从社会上筹集俱乐部活动资金,实现可持续发展。

(2)清明放风筝、荡秋千的活动意义。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奠祖宗、缅怀先人的时日,清明时节放风筝因其浓郁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上千年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作为一项户外健身娱乐运动,放风筝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有增强体质之益。尤其对跑的技能(前跑、倒跑、侧跑、交叉跑)的提高、心肺功能的增强、上下肢的协调、视力的调节等都大有好处,对长期伏案引起的颈椎病极有疗效。从运动性质上说,放风筝属较轻运动、有氧运动,可以适合所有的高校男女学生。

通过对中国传统风筝的扎、糊、绘三艺的习练,高职学生可以大大增强动手能力.当学生把心中的吉祥绘制在风筝上,将美好愿望寄托在风筝上,然后把承载着美好愿望的风筝放飞到空中的时候,风筝背负穹窿,随风飞舞;观者仰视青天,心旷神怡,心理上会得到莫可名状的满足和陶醉,这就是千百年来已形成的极具中国特色的祈吉盼福的风筝文化。

荡秋千则几乎是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共同喜爱的节日体育项目。在大自然的春天里迎风荡高,饱览大地春色,既是有氧运动,又能改善血液循环。荡秋千对上肢的握力、下肢的蹬力以及上下肢的协调有较高的要求,可以明显增强人体的运动和平衡功能。从行业和职业角度看,荡秋千更应该成为航海、建筑、物业、物流、交通运输等专业高职学生的体育必修课程。

(3)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意义。中华民族在端午节以赛龙舟方式来弘扬龙文化和祭奠屈原,集中体现在敬仰屈原的爱国、恋祖、忠君、恤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上。[7]每逢端午,龙旗猎猎,观者云集;一艘艘龙舟中流竞渡,同舟共济,在激越的龙舟号子中奋勇争先。岸上水中,欢声雷动,民族凝聚力彰显无余,充分展示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无私无畏、乐观向上、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在所有的民族传统体育中,赛龙舟是非常特别的一个项目。尽管它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道德意义,尽管它在民间具有浓郁的娱乐色彩,但它对速度、力度和锦标的追求是如此的强烈,它所表现出的在竞争中不断超越自我的勃勃生机,它所蕴含的团结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竞技运动。[8]赛龙舟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不谋而合,也最有希望成为中国传统体育走向世界的先驱和优势项目。

赛龙舟是一项集速度、耐力、力量等素质要求为一体的体育项目,对参加这项活动的高职学生的身体锻炼和运动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参与赛龙舟活动,对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的提高、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弘扬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航海、交通运输等专业的高职学生更是职业和行业的基本功和发展潜力。

(4)重阳登高的活动意义。自古至今,佳节的到来让每个人心中的思念更为浓郁,而对离家在外的游子来说,更是他们难以释解的情怀。就空间而言,清明踏青和重阳登高或贴近于地,或指向于天;或临水,或登山;与炎黄子孙固守的“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宇宙观十分吻合。在登高中感悟道路的坎坷和人生的多艰,触景生情于天高地厚和草木凋零,真正感到个体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登高思乡,故乡正是祖国的一种象征,是人们焦虑的心灵可以得到安慰的精神家园,游子的旅愁可以停歇,人生的失意可以得到抚慰,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可以得到安宁。这就是重阳登高的精神和审美的最高峰。

重阳登高,并非只指登山,包括城墙、亭、台、楼、阁以及可拾阶而上的其他建筑物。登高对人体是一种全身运动,尤其可以使下肢肌肉、骨骼,膝、踝等关节得到很好的锻炼,增强下肢肌肉的力量和耐受性,改善髋、膝、踝等关节和韧带的灵活性和柔韧性,提高人的耐力。

高校有不少专业涉及到攀登的职业要求,例如航海、物业、建筑、交通运输等专业,完全可以把重阳登高活动日常化,成为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一项特色项目。

三、传统节日体育纳入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对策、措施、工作要求和协调机制。

1.对策和措施。

基于我校的实践,对策和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5条:

(1)加强对传统节日体育的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向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和展示传统节日体育的独特魅力,突出其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让学生在了解和喜爱的过程中得到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的陶冶,进一步理解与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2)建立传统节日体育俱乐部。高校可纳入的传统节日体育项目有6至9项,因此有必要依照项目建立相应的俱乐部,由共同喜好该项目的学生组成,尤其要让节日留校学生成为其中主要骨干和负责人。俱乐部作为学生社团由学生处和团委管理,体育教研室要派出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予专业性培训与指导,以及可能进一步组建运动队进行竞技和表演项目。俱乐部要成为平时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提升综合素质的场所和节日提供竞技和表演的团体。

(3)开设传统节日体育选项课程。目前高校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单薄,可从上述9项中选择1-2个项目进入选项课程。这样既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普及了传统节日体育知识;同时学生受到了人文素质的培养,保护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造就一大批热爱者。

(4)将传统节日体育融入学校运动会。高校每年都要举行运动会,基本上是田径、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西方竞技运动项目,紧张、激烈有余,喜庆、和融不足。因此可以考虑把传统节日体育的舞龙、舞狮、放风筝等表演安排在开幕式上,形成全场师生欢乐喜庆的气氛;还可把拔河、打陀螺和摔跤等作为比赛项目进入运动会。通过表演和比赛,参与学生的面将会更广,全校师生能更多地了解和喜欢上传统节日体育。

(5)安排专项经费及添置装备和材料。高校必须安排专项经费进行保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新置或添置各项目的装备和服饰;聘请专业师资;俱乐部活动经费;比赛和表演经费;制作材料费等。经费由校园文化工作小组统一管理和负责审批。

2.工作要求。

(1)学生处。负责特色校园体育文化总体计划的编制,负责传统节日体育年度活动(含校外表演和比赛)计划的编制,负责传统节日体育年度经费预算的编制,负责传统节日体育俱乐部的审批,负责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及传统节日体育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和表彰。

(2)团委和学生会。负责传统节日体育俱乐部的日常管理,负责选拔俱乐部主要骨干和负责人,负责元宵(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留校学生进行节日体育表演和活动的组织工作和现场指导,负责俱乐部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

(3)体育教研室。负责编制传统节日体育教学和训练计划,负责安排选项课程教师和聘请专项教师,负责场地、器材服饰、制作材料的使用和管理,负责传统节日体育在校运会开幕式的表演,负责领队和指导传统节日体育的校内外表演和比赛。

3.协调机制。

成立校园文化领导小组,隶属于校文明办。由分管校长任组长,学生处、教务处、团委(学生会)、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教研室、体育教研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对经费、场地、人员、物质资源、时间安排等事项进行协调,对相关部门和参与人员进行考评和奖励。校园文化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学生处、团委(学生会)、体育教研室负责人组成,负责日常工作。

猜你喜欢
舞龙传统节日中华民族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舞龙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中秋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