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贫困地区城乡教师培训机制研究

2018-02-25 08:59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文庙街小学何丽芳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城乡机制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文庙街小学 何丽芳

一、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下西部贫困地区城乡教师培训机制现状分析

城乡教师培训是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的重要途径。目前,城乡教师培训的类型与项目越来越复杂,在影响城乡教师培训的各种因素中,城乡教师的培训机制是一个关键因素。由于受地域、校情等多种环境的差异性影响,当前西部贫困地区城乡教师培训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理论化,缺乏培训实践

当前,城乡教师培训大多由一些专家、名师、教授通过集中会议讲座的方式进行授课。由于城乡教育环境、校情、学情的差异,一些担任培训的教师对其培训对象的工作环境与需求情况不甚了解或了解不多,往往培训的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培训内容与被培训者的教学实际脱节,培训理论上有高度,但实践操作中缺乏有效性,培训内容的理论化和空虚化严重影响了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的实际效果。

(二)辐射不均衡,缺乏有效对接

县域内城乡教师受工作环境、地域、师资等因素的影响,培训次数不均衡,教师接受培训的辐射面差距大。城区教师接受培训的机遇多平台广,教师接受培训的辐射面相对较大。相反,乡村教师由于师资紧缺,教授培训的机会与次数较少,专业发展的局限性大,接受培训的辐射面较小,很难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县域内由于校情、学情、教情差异,教育培训内容很难满足教育培训的需求,缺乏有效的对接培训,培训的实效性不强。

(三)模式单一,缺乏多元整合

经调查发现,县域内城乡教师培训的形式单一,大多培训是注重理论讲授的外接式培训。这种培训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需求衔接不紧,针对性差,实践活动少,缺乏有效对接。所以,根据对县域内城乡教师的调查反馈,教师培训的模式一定要具有操作性,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学校情,不同的学科领域,实施多元的校内外结合的培训实践活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教学的技能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活动盲目 ,缺乏有效需求

教育培训活动应该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系统长效活动,培训的关键是满足培训教师关于教育教学的需求,要有针对性地供给教师专业发展的营养。然而,在现实当中,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不进行实际、科学的调查,培训活动安排行政命令一刀切,没有根据培训教师的教学与专业发展需求制订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案,培训活动往往走过场,培训者与培训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机制,实效性不强。

(五)监管不力,缺乏激励约束

激励约束是教师培训管理的有效手段。经调查显示,影响城乡教师培训的有效监督检查和激励评价机制还不够健全。监督管理的主体责任不明晰,监督评价的制度体系不健全,教师培训的监管约束力不强。另外,激发教师参训动力的激励措施不完善,对培训后的跟踪管理和评价不重视,大多教师因为相关规定被动参加培训,学习主动性不强,培训后的教育实践效果不佳。

二、完善西部贫困地区城乡教师培训机制的策略

在均衡发展理念的大背景支撑下,探索寻求一种有效的城乡教师培训模式以平衡城乡师资水平,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与城乡师资联动是当前城乡教师培训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城乡教师培训机制是当前城乡教师培训的关键所在。

(一)建立培训的分层实施机制

根据教师的岗位、学科、学段的需求,将所有教师纳入培训的范畴,构建能够满足教师专业或岗位发展需求的分层培训机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由于岗位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教师培训的需求就不同。所以,根据岗位需求在培训中要把教师分成管理人员、学科教师、班主任三大类进行培训。根据学科、学段的需求在培训中将教师分成中学、小学、幼儿教师的新岗培训、专业学科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三个学段三个层次。这种分层的教师培训机制,可以根据培训教师不同的培训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二)建立培训的资源联动机制

要根据目前西部贫困地区城乡教师培训的现状,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和校本教师培训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联动合作,根据其培训的需求,主管部门与校级培训部门自上而下与自小而上相互结合,整合资源,制定符合实际的培训规划与方案,力求提高培训质量。教育主管部门要相关政策,结合实际,顶层设计,制订好教师培训的指导性方案。校级培训部门或教研室,要在一线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制订的顶层设计方案,制订本校的培训规划和方案,并根据方案,通过课堂教学诊断、核心问题研究、同课异构、说课评课等方式,有效落实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业务技能与核心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建立培训的资源整合机制

要根据本地(区、县)和校情实际,有效整合培训资源,把校本资源、网络资源、文本资源等统一汇总到培训资源中,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力求培训资源的整体优化,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教师的培训教育提供资源保障。

(四)建立培训的监控考核机制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培训管理督导监控机制,重视和强化教师培训的动态管理,要将培训计划方案的拟定、培训活动策划、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价等内容纳入动态管理范围,进行分项分块管理评价,规范教师培训的过程管理,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其次,要完善培训后的考核评价机制。为巩固和强化培训的效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研部门,要建立教师培训后的跟踪评价考核小组,定期开展对培训教师进行跟踪评价调研,要对培训教师在教育教学质量、能力提升以及行为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进行指标性考核评价,督促培训教师学以致用,诲人不倦,真正实现培训的价值与效果。

(五)建立培训的实施保障机制

根据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的5%要专用于教师培训的政策要求,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实施的保障机制与相关管理制度,严格培训经费使用考核评估和审计制度,落实经费保障,充分开发利用网络资源,拓宽教师培训的平台,使教师的培训逐步实现规范化和信息化,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结语

总之,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效工程。西部贫困地区教师培训机制的创新与完善,是解决城乡教师培训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通过对本地区城乡教师培训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有利于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的建构、改革与实践。

课题名称:教育均衡理念下西部贫困地区城乡教师流动机制创新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0244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城乡机制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