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论析

2018-02-25 11:56程晋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报告

程晋富,赵 莹

(信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关于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论析

程晋富,赵 莹

(信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人民”一词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出现频率为203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十九大报告中的一个重要论断。理解和领会报告中渗透的这种人民至上的情怀、担当和使命,可以从“不忘初心”“执政为民”“牢记使命”三个层面,亦即从历史、当下、未来三个维度来把握十九大报告使用“人民”一词的具体语境。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习近平;人民

在深入学习领会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精神过程中,人们感受最深的、最能牵动兴奋点的,就是贯穿报告始终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论断和系列举措。十九大报告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民情怀,使用“人民”这一词语多达203处。我们理解和领会报告中渗透着的人民至上的情怀、担当和使命,可以从“不忘初心”“执政为民”“牢记使命”三个层面,亦即历史、当下、未来三个维度来把握十九大报告使用 “人民”一词的具体语境,不断增强全面准确领悟十九大报告立足民心、顺乎民意、促进人民福祉的战略谋划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一、“不忘初心”重在从历史发展维度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1中国共产党96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解放、谋发展、谋福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和改革时期,站稳人民立场、坚守人民利益这一根本原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一点十九大报告说得十分清楚明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1]12。

中共二大通过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的核心就是为人民谋翻身解放而走向民族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最低革命纲领的实现。最高纲领就是团结广大人民“渐次实现共产主义”。在随后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更加清晰、更加接近。最低和最高革命纲领的颁布及其实践进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更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把人民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曾做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2]857的重要论断。这一问题的实质与核心,就是回答中国共产党人所追求的事业和实现的目标是“为了谁、依靠谁”。这一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坚守人民立场、维护人民利益、饱含人民情怀最为有力而生动的阐释。民主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1]11。

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团结、带领和示范下,全国各族人民把饱满的革命热情转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那个时代最为响亮的口号,也成为各行各业人们最切实、最实在的目标追求。党的八大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鼓舞人心,所界定的社会主要矛盾更是人民利益至上的政治宣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从根本上扭转了“一穷二白”的社会面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取得的一系列巨大成就,有力地驳斥了西方世界一些政治家关于中国共产党“军事一百分经济零分”的预言和指责。这一场由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动的站在人民立场上的“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1]12。

在社会主义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发起了一场在世界范围内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都具有创新性意义的社会变革,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成功结合起来,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不仅经典马克思主义者没有这种思想和观点的表述,而且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西方经济学家,都极为惊叹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能力和政治魄力。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提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一切改革举措的试金石和检验一切工作成败的标准。在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江泽民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随后,胡锦涛也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增强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时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至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提出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1-2。这一场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宏大社会改革和持续接力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1]12。

二、“执政为民”重在从当下施政角度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西方学者亨廷顿曾说:“如果政府制度只代表利益集团的利益,只代表社会组织的利益,那么政府行为就只有局部的合法性,而不可能有普遍的合法性。”[3]26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1]36我们必须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赋予的,应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谋发展、谋幸福。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4]。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思想指引新实践。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下,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党在当下执政为民、坚持人民立场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出诸多惠民措施并狠抓落实,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民本才能立国。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群众既是推动改革持续发展的强大力量,也是反映社会问题的重要主体。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1]77。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国治国的战略之举,十九大报告要求全党要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夯实群众基础,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坚决维护人民权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九大召开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将继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必须坚持“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党“执政为民”必须牢牢抓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十九大报告论述民生方面的工作内容和举措,非常系统也非常具体。一是关注食品问题,确保人民饮食安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关注食品问题,确保人民饮食安全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近年来,一些企业为追求高额利润而制假售假,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人民财产损失,甚至引起社会恐慌。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1]26“牢牢端住饭碗”,一方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把“饭碗”问题上升到战略高度认识的生动体现。二是把控房屋价格,改善人民居住状况。住房是人民安身立命之所,住上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房子是城乡困难居民梦寐以求的事情。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房价更是突飞猛涨,很多普通民众难以负担高昂的房价,直接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水平与质量。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1]38十九大报告既涉及了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创新住房供给渠道、改变商品住房一枝独大局面的有关论述,也论及进一步改革住房预售制度的问题。因此,十九大报告关于住房的系列惠民政策,是体现党“执政为民”理念最接地气、最暖民心的举措。

民强才能国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1]35党“执政为民”理念在文化领域的一个体现就是重视教育、重视青年作用。一是促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十九大报告提出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双一流”建设,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以及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有效促进教育的现代化,提升人民对教育事业的获得感。二是加强青年的理想信念建设,促进党“执政为民”理念在青年兴盛和为民谋利事业中的纵深拓展。“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56,“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1]56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广大青年的殷切希望和有力鞭策,为广大青年在新时代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了基本遵循。

民安才能国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1]39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党“执政为民”理念在生态建设领域最为朴实的倡导就是“还人民以碧水蓝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辉煌成就,但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也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雾霾肆虐、污水横流的生活环境使人民身体健康日益受到严重的威胁。因应人民群众对治理环境污染的强烈愿望,报告倡导“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1]41,以有效引导和培养人民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的消费自觉。报告同时指出,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1]41。正所谓“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也要善于将自身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发挥全体人民的作用。目前,生态环境保卫战仍在继续,只要我们不断增强生态安全观念、不断推出有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举措,民心就安定,国家就安定。

三、“牢记使命”重在从未来目标向度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未来以历史为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对人类社会形态做出过两种划分,即“五分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和“三分法”(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自由人联合体)。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畸形的社会状态,翻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都找不到对其的相关表述。在这种畸形社会状态下,最受苦受难的莫过于社会底层民众,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剥削压迫下,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近代以来,无论是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洋务派、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未能拯救民众脱离水深火热的苦难生活。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一批先进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的革命道路,并历经三次国内战争、一次民族战争,最终夺取人民解放、民族独立的伟大胜利,从此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

未来需立足于当下。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和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步入社会主义社会。在经历10年探索和10年“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步入了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征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在邓小平“三步走”战略引领下,我国不仅确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基础上基本实现了全体人民的小康生活,正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阔步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未来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景是无可限量的。新时代有新目标、新征程。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上满足人民更高的精神需要,谋求中国更高的国际地位和更多的国际事务话语权。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12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近百年的历史,我们党为了民族独立、人民幸福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伟大胜利。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新的更加艰巨的历史使命。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9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意味着党的主要任务的转变。中国共产党人只有牢牢把握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团结和带领亿万民众化解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完成新时代的主要任务、实现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是一支具有科学理论指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既能战胜敌人也能战胜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政治生态日益清明、环境日益秀美、文化日渐繁荣、社会安定有序。在新时代,我们只有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顺利推进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要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们最为熟知的一个判断“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即意味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紧紧围绕“人民”来施行。如果人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就会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也不利于党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阐明的,全党只有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才能够夯实执政根基,才能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时代要更加自觉地投身于改革创新的时代潮流中。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在新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并真正掌握世界先进技术,扭转陈旧的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够把握历史机遇、实现经济新的增长与突破。中国共产党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就是站在时代创新的潮头,驱动民众创新的活力,以新改革、大战略实现民富国强的大目标。

新时代要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国家主权是人民安宁的坚实保障。当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民族复兴依然艰巨。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唯一一个没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国家。在新霸权主义和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形势下,某些国家利用“南海问题”“台湾问题”蓄意制造地区争端,旨在影响和遏制我国的稳定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既要秉持新的国家安全观,又要对别有用心的图谋进行有力反击,自觉而坚定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李盛平,杨玉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4] 陈振凯.习近平谈“人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10-11(06).

OnPeople—CenteredDevelopmentVisionintheReportofthe19thCPCNationalCongress

CHENG Jinfu, ZHAO Ying

(School of Marxism,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China)

The vision of making development people-centered is an vital inference in the report of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word "people"has been mentioned for 203 times. We can grasp and comprehend that the personal sentiment,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about people are the most supreme in the report from three levels, namely, remaining true to our original aspiration, exercising state for the people and keeping our mission firmly in mind. Or we still can master the specific context by using the word "people" in the report of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from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aspects.

the Report of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XI Jinping; people

蔡宇宏)

10.3969/j.issn.1003-0964.2018.01.002

2017-11-08;收修日期2017-11-28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6BKS017)

程晋富(1970—),男,河南商城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D601

A

1003-0964(2018)01-0005-04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报告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