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及当代价值

2018-02-25 11:56赵志强
关键词:废弃物马克思物质

赵志强

(铁道警察学院 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河南 郑州450053)

·哲学研究·

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及当代价值

赵志强

(铁道警察学院 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河南 郑州450053)

马克思是循环经济思想的先驱者,其物质变换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循环经济思想,马克思从自然界、人与自然关系和人类社会这三个方面对物质变换进行了详尽论述。认真研究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对加快推进我国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技术创新以及市场机制、消费模式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物质变换;循环经济

关于循环经济思想,学术界普遍认为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尤尔特·鲍尔丁(Kenneth Ewert Boulding)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事实上,马克思才是循环经济思想的先驱者。鲍尔丁提出循环经济思想要比马克思晚半个多世纪。19世纪马克思就在其经济巨著《资本论》中提出了物质变换和生产排泄物再利用思想,这一思想与循环经济在理念和实践上都是相通的。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弊端日趋明显的今天,重读马克思经典著作,深入挖掘其长期以来受到忽视的循环经济思想,对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研究概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从西方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对马克思经典著作中蕴含的循环经济思想的关注不多,包括备受学界关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也基本没有涉猎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的研究,倒是日本学者岩佐茂对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做过较多的分析,他认为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是相通的。

通过对目前国内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首先,大部分研究者对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包含循环经济思想持肯定态度,认为尽管马克思本人在表述中没有使用“循环经济”一词,也没有对循环经济理论进行系统研究,但其经典文献中包含着大量关于循环经济思想的精辟论述,尤其是《资本论》一文在对社会生产方式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对人与自然的辩证发展、自然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等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其次,关于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研究者们表述不一,有人认为马克思关于循环经济思想的论述包含了循环经济理论的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也有人提出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蕴含在人与自然关系、废弃物的再利用和节约思想之中,还有人认为人与自然关系、劳动以及社会生产理论是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石等。再次,研究者们对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都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大都认为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是循环经济理论的基础,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是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的必然要求。

总体来看,国内研究者虽然对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但也必须承认,要真正让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放射出璀璨光芒,还必须在研究的道路上继续深入。首先,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循环经济思想有待深入挖掘,目前国内研究者主要从《资本论》中研究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而对同样蕴含循环经济思想的《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剩余价值论》及《1857—1858经济学手稿》等文献较少涉及。其次,系统的马克思循环经济理论体系亟待建立,目前国内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相关论述的梳理上,整体性研究成果不多。因此,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要以加强马克思循环经济理论体系建设研究为己任,以更为创新的循环经济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理论支撑。

二、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笔者认为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主要包含在其物质变换理论中,因为国内学者无论是通过3R原则论述的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还是认为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包含在人与自然关系、废弃物再利用以及劳动和社会生产理论中,这些都可以从马克思关于自然界与人、自然间以及社会的物质变换理论中找到出处。关于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来源学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概念追随的是雅柯夫·摩莱肖特(Jakob Moleschott)、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冯·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等人的自然哲学思想;二是认为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源自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的思想。不管是来自以上哪一种思想,这些思想家们论及的物质代谢仅限于生理范畴。阿尔弗雷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最早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提炼出了物质变换概念。虽然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没有首次提出物质变换概念,但是马克思在吸收前人优秀思想的前提下,通过生产劳动这个中介,划时代地提出了哲学和经济学意义上的物质变换理论。将物质变换引入到哲学、经济学领域,马克思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据统计,物质变换概念出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多达110多次,约翰·贝拉米·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更是将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概念誉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概念明星”。马克思认为物质变换过程中发生的“断裂”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这种“断裂”是自然环境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在关于物质变换的论述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自然界的物质变换、人与自然间的物质变换以及社会的物质变换三个方面。

(一)自然界的物质变换

自然界的物质变换是自然物质自身的结构、形态的变化规律。马克思认为自然物质作为独立于人的客观实在,它们的物质变换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可以找到关于工农业生产中自然物质的新陈代谢的论述。例如,在工业生产中,“机器会因为自然界物质循环的破坏而解体,铁会生锈,木会腐朽”[1]214;在农业生产中,“土地以工业方式经营, 因而它的化学和机械的生产条件……肥料等等都要进行新陈代谢”[2]318-319。在任何社会形态、社会发展阶段和任何生产方式中都不能抗拒自然界的物质变换规律。与无机界相对的还有有机生命界的新陈代谢。动物中尤其是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的自身的新陈代谢。马克思说:“无论我的血液循环,还是我的呼吸过程,就其本身而论……两者都是以代价昂贵的新陈代谢为前提的。”[3]434人自身的新陈代谢是人作为生命体生存的基础,有此基础人才会为了生存通过劳动进行生产,以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劳动就必然会与自然界产生联系,从自然界获取生产和生活所得,并将生产和生活废弃物排泄到自然界中,生产劳动就这样把人带到了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之中。马克思强调,人类为了自身的生产和发展进行的物质变换是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虽然人与自然间的物质变换是通过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消费进行的,但在这一过程中不能破坏自然界的循环。自然界的物质变换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人不能也无法逾越这一客观规律,它是人与社会发展的最终制约因素。

(二)人与自然间的物质变换

劳动作为中介实现了人与自然间的物质变换,并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没有劳动,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就无法实现。通过劳动实现的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凸显。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1]207-208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人与自然关系日新月异的变化史,其中自然包含着人与自然间物质变换关系的不断变化。在现实社会中,“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按照对自己有用的方式来改变自然的物质形态”[1]88。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劳动,自然界为人类劳动提供原材料,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人与自然间的物质变换。

马克思指的物质变换是“人类通过劳动与自然界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实现物质循环往复,不断再利用的过程”[4]。物质变换是以人类劳动活动为中介,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消费的过程中进行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间的物质变换的论述蕴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物质作为人类生产和消费的产品被人类占有;二是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后作为资源被循环重新利用。这里重点论述的是第二个方面,马克思认为,废弃物有生产排泄物和消费排泄物两类:生产排泄物指人类在进行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消费排泄物指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和自身的排泄物。关于生产和消费产生的排泄物如何处理,马克思提出人类不能将这些排泄物简单地重新排放到自然界,而要循环再利用,因为排泄物循环再利用产生的价值对推动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说:“所谓的生产废料再转化为同一个产业部门或另一个产业部门的新的生产要素,是这样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这种所谓的排泄物就再回到生产从而消费(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的循环中……由于大规模社会劳动所产生的废料数量很大,这些废料本身重新成为贸易的对象,从而成为新的生产要素。”[5]94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排泄物通过循环再利用重新回到土地里,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有利于实现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对于工业生产而言,排泄物的循环再利用,可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既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又保护了环境。有学者所提出的马克思的节约思想,其实就是马克思关于减量化生产和循环再利用的思想。马克思指出:“应该把这种通过生产排泄物的再利用而造成的节约和由于废料的减少而造成的节约区别开来,后一种节约是把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进入生产中去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5]117马克思认为,循环再利用就是一种节约。然而,要降低废弃物的污染,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固然离不开末端治理,但是从源头控制其实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在生产中实现减量化生产,以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这又是一种节约。可见,马克思的这些论述都体现了3R原则。

然而,在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中出现的断裂不容忽视,马克思认为,物质变换的断裂是自然环境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生产……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 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 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5]579。资本主义生产具有反生态的本性,这种反生态的生产会使人与自然之间慢慢出现分离,最终必将带来无法弥补的裂缝,导致生态危机。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时必须引以为戒,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而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在于实现各种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6]。岩佐茂认为,循环经济是把人类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不直接抛给自然,而是经过处理作为资源再利用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活动力避打乱自然界自身以及人与自然间的物质变换。因此,要顺利实现人与自然间的物质变换就必须按马克思在论述排泄物如何利用时所言,坚持减量化生产和循环再利用。

(三) 社会的物质变换

社会的物质变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它是人与自然间的物质变换在社会领域的延续。马克思说:“交换过程使商品从交换前没有使用价值到交换后产生使用价值,就这一点说,这是一种社会的物质变换过程。”[1] 125商品间的交换最初是劳动产品之间的直接交换,那时的人们根据生产生活需要用自己的劳动产品去交换另外一种劳动产品。货币的出现是劳动产品交换不断发展的结果,至此劳动产品的交换发展为商品的交换。人类通过劳动生产产品,这是社会的物质变换的初始环节,而消费才是社会的物质变换的中心环节,商品的交换就是通过消费实现的。劳动生产是人类进行消费的前提,而人类的消费活动又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又反过来影响生产。人类消费的对象以及数量、质量是由生产决定的,但是消费活动又能引导企业,不断生产出新的商品。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物质变换的负产品——废弃物的出现,这是物质变换无法回避的结果,废弃物的合理处理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以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实行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使废弃物实现资源化,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循环经济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商品经济的繁荣又会造成人类对财富的痴迷和追逐,结果使在商品经济中出现的货币由最初的单纯媒介变为商品交换的目的,使由生产和生活需要产生的交换沦落为人类追逐金钱、攫取利益的手段,自然界以及人类所进行的劳动生产沦落为人类追逐金钱、攫取利益的工具。可见,在人与自然间的物质变换中出现的断裂在社会的物质交换中也同样会出现。

三、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

当今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现实也必须面对。实现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的战略选择。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最大的现实意义就是为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理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7]31这一论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深刻认识,是对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循环经济理论。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8]375。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循环经济思想指导下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以及绿色消费模式的建构,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促进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以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生态化重组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与循环经济模式相适应、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制度体系,是循环经济得以发展的关键。新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North)认为,制度既指制度环境,又指制度安排。社会经济制度决定了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决定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资源及利益分配。马克思认为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才能彻底解决人与自然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有天然的优势,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健全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制度规范。

当前,由于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工业生产的经济成本得到大幅降低,但是对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处理利用技术发展却相对滞后,将生产生活废弃物处理转变为可用资源的成本高昂,极大地阻碍了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快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重构自然资源生产要素的价格体系,使自然资源及再生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推进废弃物利用处理技术的发展。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要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如德国的《循环经济和废弃物法》,日本的《促进循环型社会建设基本法案》等。近年来,我国政府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再生资源利用的政策法规,但是尚未制定有关资源循环利用的专门法律。要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快制定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专门法律,建立健全各类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回收制度,还要制定循环利用资源的相关经济政策,并在投资、税收等环节对资源循环利用、废物回收制定制度上的激励措施。

(二)建构完善的循环经济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市场体制。价格、供求和竞争是市场机制的要素。一个健康、活跃的市场是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中,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其运行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调节。反过来,如果仅靠政府的推动,而不把循环经济发展纳入市场机制,循环经济就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马克思早在论述废弃物再循环时就讲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货币占有者“在商品市场找到自由的工人”[1]197是通过市场的资源配置实现的,这是实现大规模社会生产的前提,而大规模的社会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市场通过供求和价格机制使原材料成本增加,结果市场机制的作用“自然成为废弃物利用的刺激”[5]115。由于有市场机制的调节,“这些废料本身才重新成为贸易的对象,从而成为新的生产要素”[5]94。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此时市场机制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完善循环经济的市场机制要求我们将自然资源纳入生产要素并进入市场机制中去,使其稀缺度能够通过市场价格匮乏反映出来,这样经济主体可根据具体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按照循环经济的3R原则参与经济活动。可见,完善的循环经济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推动循环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对解决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就是“绿色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当今社会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因素之一,但同时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物质变换理论告诉我们,马克思十分重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并强调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依赖于科技的进步。马克思说:“人们使用经过改良的机器,能够把这种本来几乎毫无价值的材料,制成有多种用途的丝织品。”[9]118他还指出“把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进入生产中去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5]117。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实现循环经济的3R原则要求,离不开技术创新。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延长、拓宽技术生产的链条,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可以减少初次资源的开发,保护自然环境。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建立助推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技术创新制度体系,通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实现投入少、收益高、污染低的生产方式,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充分高效的利用,有利于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走出一条科技水平高、经济发展快、社会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破坏少的特色发展道路。

(四)促进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运行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它对绿色生产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若能实现绿色消费,将会逆向推动绿色生产,必将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污染。马克思早就说过:“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10]200循环经济和绿色消费是内在统一的,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行为,是一种适度节制的消费。马克思说:“奢侈是自然必要性的对立面,必要的需要就是本身作为自然主体的个人的需要。”[11]525他还说:“真正的经济——节约——是劳动时间的节约,这种节约等于发展生产力……消费的能力是进行消费的条件,是消费的首要手段,这种能力是个体人才能的发展,也是生产力的发展。”[12]107-108马克思主张人类要避免奢侈消费,要树立健康的绿色消费观,并强调减少物质消费,增加精神文化消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就必须倡导绿色消费,建构健康、绿色的消费模式。倡导人们进行绿色消费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在全社会进行广泛的绿色消费宣传教育活动,帮助人民群众树立健康、绿色的消费观,着重转变资本逻辑主导下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浪费”的不良生活方式。构建消费理性, 帮助人们摆脱对符号(时尚)的盲目追求, 从而将他们在物的主宰下解放出来[13]。人民群众一旦能认识到不健康的消费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无休止的物质消费将不再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他们在消费时会自觉选择绿色产品,以节约资源能源为己任。这样循环经济发展坚实的社会基础便形成了。绿色消费直接影响绿色生产,绿色生产又会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这样的良性循环将会使我们在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征程中阔步前行。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第3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 韩立新.马克思的物质代谢概念与环境保护思想[J].哲学研究,2002(2):6-13.

[5]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 郑志国. 基于资本循环的资源循环利用分析——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初探[J].当代经济研究,2006(10):7-11.

[7] 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8] 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 [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0]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3] 王章佩.消费社会中的丰盛与贫困断裂—— 一种现代视角[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1):76-79.

TheResearchofCyclicEconomicthoughtandValueofMarx

ZHAO Zhiqiang
(Marxism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Railway Police College, Zhengzhou 450053,China)

The Marx's material transformation is the root of cyclic economy, It is a rich connotation of cyclic economy. Marx discuss material transformation from nature, man and nature,sociology. We research the cyclic economy of Marx,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erfect system, perfect the market mechanism ,the improvement of market mechanis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green consumption.

Marxism; Material transformation ; cyclic economy

蔡宇宏)

10.3969/j.issn.1003-0964.2018.01.003

2017-09-10;收修日期2017-11-18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项目(2016B278);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2017-ZZJH-4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2016TJJBKY052)

赵志强(1985—),男,河南滑县人,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态经济学研究。

A166

A

1003-0964(2018)01-0009-05

猜你喜欢
废弃物马克思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马克思像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