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点拨时机探寻

2018-02-25 13:37江苏南京市溧水区经济开发区小学2112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31期
关键词:安塞腰鼓姥姥

江苏南京市溧水区经济开发区小学(211200)

语文课堂教学点拨,能为学生提供更深刻的阅读学习机会,并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文本核心,探索文本的内涵要义。点拨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一种学习的理念。课堂点拨在拓宽学生认知时空的同时,能够全面发展学生语文学力,极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一、课前点拨启动学生思维

在课前预习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点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少学生没有自觉预习的习惯,需要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预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有计划地进行预习,其目的就是要给学生规划清晰的学习路线,知道每一个学习环节应该做些什么。为提升学生的预习品质,教师可展开思维梳理训练,使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的《负荆请罪》一文时,教师在预习阶段给学生进行点拨引导:“这是多幕剧,涉及的人物不多,只有蔺相如、韩勃和廉颇三个。请大家自主阅读课文,利用自己最擅长的方法,快速准确记住一个人物的台词。等课堂教学开始后,我们随机抽取三个人进行课堂演绎活动,看谁台词记得准确,不出现卡壳现象。”学生听说要进行课堂演绎,都显得很紧张,这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这个任务具有比较清晰的思路——先让学生理清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再集中识记其中一个人物的台词,最后独立揣摩人物性格。在预习阶段,学生对文本内容还不是很熟悉,要展开这一系列操作,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没有教师的点拨,学生就不知道如何操作。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这个点拨是成功的。

二、课中点拨优化学习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利用点拨引导学生学习,其效果会更显著。面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停滞状态,找不到出口。如果教师能够及时点拨,自然能够让学生拨开云雾见太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或者黑板演示等形式,对阅读思维进行点拨引领,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突破口。把握好点拨时机,这是阅读教学顺利展开的关键。在学生思维出现瓶颈时,这应该是点拨的最佳时机。

学习《姥姥的剪纸》时,教师为学生设计思考问题:“姥姥剪纸技术为什么这样高超?姥姥是个怎样的人?”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展开阅读,并经过思考弄清了问题的答案。姥姥之所以有这样高超的剪纸技艺,是因为姥姥剪得多了,这就是熟能生巧;姥姥是一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庄稼人。学生能很快给出问题答案,说明教师的点拨引导具有较高的契合度。教师用问题串展开教学引导,快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依照教师的问题展开探索,使学习顺利展开。

三、课后点拨强化学习效果

课后训练阶段进行点拨,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与梳理,使阅读认知系统化。学生大多没有系统归纳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要通过点拨示范引导,让学生在具体操作实践中形成认知体系。

《安塞腰鼓》是一篇抒情散文,其描写场面极为壮观,其抒发的情感更是具有感染力。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亲身感受安塞腰鼓的雄风。观看结束后,教师进行点拨:“课文描写具有经典性,视频观看也让我们心情激荡。通过观看,你是如何理解安塞腰鼓的呢?虽然,我们这里没有现成的鼓,但我们可以模拟展示击鼓表演。能用形体展示表达你对安塞腰鼓的理解吗。”学生听说要现场模拟表演,都感觉很新奇,不知该如何操作。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现场给学生展示一段击鼓表演。学生深受鼓舞,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课堂展示阶段,学生积极展示。可以看出,教师为学生设定了清晰的学习线路——先看视频,再看文本,随后是教师示范,最后是学生的自我展示。从学生展示的效果来看,教师的点拨是有成效的,学生理解到位,展示效果显著,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点拨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点拨。教师的点拨具有启发性,学生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阅读学习活动,方向明确,路线清晰,重点突出。课前预习阶段点拨,能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展开阅读;课中针对难点重点进行点拨,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课后训练点拨,能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总结反思,增强学习的效果。

猜你喜欢
安塞腰鼓姥姥
唐代的腰鼓这样演奏
安塞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义写春联活动
腰鼓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雪姥姥
文化·延安
八旬姥姥活得美
安塞剪纸
啊,腰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