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案例

2018-02-25 10:48陈伏松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秋天的怀念句段理解能力

陈伏松

(江苏省南京市长城中学,江苏 南京)

案例背景

这是一堂常规语文课,本课是著名残疾作家史铁生写的《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这是初一的学生,我带这个班以来,发现他们有一定的思想,理解能力也比较好,语文素养也比较扎实。但是在阅读课的学习中,还是表现出理解的缺憾。尤其是对于过去年代事情的理解以及内涵的领悟都有一定的障碍,导致对课文内涵把握的缺失。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作为语文教师,想到的就是如何加强学生对整个文本的把握,提升学生的篇章意识,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尽可能和文章要抒发的情感达成一致。因此我把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读懂文章要表达的情感,和作者产生起码的情感共鸣,才是对文本最好的理解。同时这种理解能力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途径,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总结了以下案例内容。

案例纪实

时间:某个上午的第二节课

地点:初一(3)班教室内

学习内容:秋天的怀念

教学重点

充分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情感,理解无私的母爱是一个人生活的动力。

教学设计

上课一开始,我给学生播放一首歌《懂你》,电视剧《九香》的主题歌。满文军的演唱催人泪下,把学生带到了本节课的教学情境中。接下来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那种泣血怀念母爱的情感。通读课文后,让学生找出文中最能感动自己的句段,然后再进一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在这里,我充分放开了教学,学生自由朗读,自由发表意见。我没有任何限制和约束,让学生自由发挥,根据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去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体会那种深切的母爱。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找到了最感动自己内心的句段,于是进入讨论阶段,学生分别发言。

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提醒学生的注意力不要偏离文本。

1.在秋天里,作者要怀念什么?

2.为什么要选择秋天的时间节点?

3.本文作者重点写了几件事?表达了什么情感?

4.你认为最感人的句段,将自己理解的感情表达出来。

学生在自由读之后,认真地在书上寻找并圈画出来,然后读给大家听,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学生发言很踊跃,这说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学生摘录出来的句子,基本是作者情感表达强烈的文字,可以看出学生抓得很准。认为身患重病的母亲,无微不至甚至是小心翼翼地照顾残疾儿子的故事最为感人。课文两次写到秋天,一次是母亲在世时的秋天,一次是母亲去世后的秋天。两次写秋天,两次不同的感受。还有“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当一切都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学生甲这样分析母亲昏迷前的那句话:母亲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她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生命的结束,而是自己走了之后,一个残疾儿子和一个未成年的女儿怎么在世上生活的问题。因为她知道自己孩子的情况,担心他们的生活还有谁来照顾?母亲伟大无私而又深沉真挚的爱都体现出来了,直到生命的最后,母亲依然是担心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自己的生命长短。学生发言结束后,我观察一下其他同学的表情,大部分学生被文字的情感所感染,表情肃穆和凝重。接着又有一名学生提出,文中最后写秋天的菊花,各种菊花开得烂漫,也是作者的一个匠心用意,这句话最感动他。

案例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经典的书写亲情的散文,作者写亲情是借助一种酸楚的笔调描写自己内心的疼痛。这种疼痛是在作者失去母亲之后才能感受到的疼痛,一种拥有时没觉得怎样,而失去后才觉得特别珍贵的情感。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母爱!母亲了解残疾儿子内心的焦虑和痛苦,想象母亲照顾他时小心谨慎,不敢提动词“跑、走、跳”……儿子情绪激动时悄悄躲出去,等待儿子的情绪平复;在自己生命即将结束时,念念不忘的还是孩子们在没有母亲的日子里的生活……作者这篇泣血泣泪的文字,无疑是最感人的。

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方面:

1.营造必要的学习氛围

初中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情绪化的行为,他们的兴趣和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在上课期间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营造必要的学习氛围。在这节课上,我采用音乐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在一曲《懂你》的歌声中开始新课的学习,同时也为学生营造了必要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这首深情的歌曲中感受到母爱,体会母亲在生活中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既要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也要体会文章中蕴含的真挚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己母亲的思想感情。通过这首歌曲的引入,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确实都在深情中开始了本课的学习。

2.充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

我在上课前虽然对学生有一些了解,知道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是有一定能力的,但是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些忐忑,担心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但是在让学生自己寻找最感人的句段并说出自己的理解时,学生找得准,理解得也准。所以我觉得教师真应该放手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不要低估他们的理解能力,大胆地相信他们,才能真正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观念,也才能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发挥作用。其中个别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程度超乎我的预料,让我为之震惊。因此,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更加放手,真正让学生自学、自悟,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

3.抓住重点句段进行文本的理解

为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寻找并圈画最能感动自己的句段,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同学质疑并补充。这一环节的设计,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潜能,他们拿着笔,在书上圈圈点点,标注了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句子,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文本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语文学习,尤其是文本内涵的个性化解读。

以上是本课教学的体会,也是自己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探索,写出来与同行商榷。

猜你喜欢
秋天的怀念句段理解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精彩句段一
精彩句段二
《秋天的怀念》语词运用背后的情感解码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的意象创新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碎思
《秋天的怀念》意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