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2018-02-25 17:33
学语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古义亲戚论点

[教材分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篇短论,孟子长于辩论,其文章思想深刻,逻辑严密,气势磅礴。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理解文意。

2.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文章中心论点及主旨句。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设想]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采取诵读、点拨、讨论、质疑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准备]

1.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搜集、筛选有关资料和信息。

2.学生搜集作者作品有关资料;预习课文,借助文后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存疑。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中关于西路军胜利的原因吗?(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这里揭示了“人心所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正如孟子所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那么,孟子是怎样得出这个论断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吧!我们先来了解孟子是什么人。

二、作者作品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被推尊为“亚圣”。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宣扬“仁政”“王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就是“仁政”“王道”。他的文章气势磅礴,逻辑严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下面,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文章的气势。

三、诵读训练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字的读音、句子的节奏,可以跟着老师一齐默读。

2.朗读指导

字音:“夫环而攻之”的“夫”是句首发语词,读fú;“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的“域”读 yù;“亲戚畔之”的“畔”读 pàn。

节奏:“三里/之城”“城/非不高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寡助/之至”“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指定学生朗读

5.学生齐读课文

四、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1.学生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学生自读,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点。)

2.学生质疑、释疑,教师点拨

3.教师提问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这个句子里有两个“之”,它们的意思相同吗?这是古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课文中的“之”还有其它解释吗?(不同,第一个“之”解作“到”;第二个“之”解作“他”。 另有解作“的”,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中的“之”。)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寡”“至”是什么意思呢?这两个词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多出现在成语里,你们能举出含有“寡”字和“至”字的成语吗?(“寡”是“少”的意思,“至”是“极点”的意思。 含有“寡”字的成语如:寡不敌众、孤陋寡闻、孤家寡人、曲高和(hè)寡、寡廉鲜耻、优柔寡断;含有“至”字的成语如:至理名言、至高无上、如获至宝。)

(4)“亲戚畔之”的“亲戚”是双音节词,古义是“内亲外戚”,今义是“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这是古今异义字,课文里还有别的,你们能找出来吗?(“城”古义:专指内城,今义:泛指城市;“是”古义:这,今义:判断词。“郭”:古义:指外城,今义:姓;“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革”古义:甲衣,今义:去了毛并且加工过的兽皮;“委”古义:放弃,今义:委任;“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域”古义:界限,限制,今义:地域。)

(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这个句子里有一个通假字,你能把它找出来吗?(“畔”通“叛”,解作“背叛”。 )

五、理清文章思路

孟子长于论辩,他的文章逻辑严密,下面我们来看文章的思路,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本文共八句,可分几个层次?

(可分为三个层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作为一篇短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文章第二层跟第一层有什么关系?

(从结构上看是总分关系,从内容上看又是论据与论点的关系。第②③④句是事实论据。第②③句举占天时的队伍不能攻克占地利的队伍为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第④句举拥有良好的地利条件的一方终不能守住城为例,论证“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中“人和”更为重要。)

4.文章第三层跟第二层的论述有什么不同?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第二层是举例论证,第三层是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本文的主旨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三层首先总结上文,强调“人和”的重要性,然后得出文章的主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接着又进一步推论,把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

六、畅谈心得

读了这篇文章,你学到了哪方面的知识?或者说,你得到什么启示?

(例:①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运用排比这种修辞手法,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加文章的说服力。②我知道了写议论文可以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更能突出中心论点,文章更有说服力。③我懂得了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懂得了团结协作精神的可贵。)

七、教师小结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然后摆事实、讲道理逐层深入地进行论证。“人和”,就是文中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的“仁政”的思想,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八、拓展练习,古为今用

1.美国攻打伊拉克、阿富汗,引起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这正如本文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台湾少数台独分子高唱台独论调,遭到中华子孙的强烈谴责和反对,真是“失道寡助!”

3.日本少数右翼势力肆意篡改历史,不承认侵略事实,严重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遭到许多国家的抗议,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这句古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2010年广州亚运会,我们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利,取得了亚运会历史上最好的成绩。

九、作业

背诵课文。十、板书设计:

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例一(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

战例二(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

总结,得出主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猜你喜欢
古义亲戚论点
结对帮扶成“亲戚” 扶贫路上心连心
冬之光
比亲戚
课内文言文复习之《〈论语〉十二章》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发皇古义 融会新知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文言知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