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出错“找台阶下”

2018-02-25 13:37江苏徐州市云兴小学2210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31期
关键词:麻醉剂刘伯承台阶

江苏徐州市云兴小学(22100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都属于正常现象。如果教师能够有宽容之心,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不仅不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一、就事论事,让学生换位思考

语文教学中,学生识字会出错、理解会出错、诵读会出错、回答问题会出错、作业书写也会出错。面对这些错误,教师需要有一颗平常心。学生学习都是由不会到会,最终达成学习目标的,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最为正常的事情。教师在面对学生错误时,应就事论事,学会换位思考,给学生寻找一些“台阶”下。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西湖》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并提出自己的质疑。有学生质疑:“课文第二段描写西湖的三面山峦时,用‘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来形容,让人不好理解。这里四个“一山”显然是指四座山,而‘绿’‘青’是从颜色上说的,‘浓’‘淡’是指色彩度,这样的说法是有问题的。”这个说法一经出现,学生们便产生了意见分歧,有支持的,也有不支持的。教师参与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见解:“这个同学分析得很有道理,这四个句子应该是并列关系,自然需要从不同方面进行展示。作者这里出现了标准不统一的现象,其实是因为站在观赏者的位置上产生的观察结果。因为光线等问题制约,这样写自然有他的道理。如果用‘错误’来定性判断,恐怕是不合适的。”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质疑活动,学生提出质疑,而且分析得头头是道。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探索精神,给出“台阶”下,将学生的意识引向了正确的方向。

二、辩证处理,给学生心理安慰

学生出现错误时,其内心触动是极为剧烈的,懊悔、自责情绪蔓延。如果教师此时给出辩证处理方案,学生负面情绪就会大大降低。如果教师能够将学生的错误设计成教学契机,出错学生就会感到欣慰,这对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学生出错是坏事,教师从其他角度展开分析,将坏事变成好事,这便是辩证法利用的结果。

《石头书》学习时,教师给学生布设了思考问题:“课文为什么用‘石头书’作为题目?”学生展开讨论,有的说:“我们平时读的书都是纸张制作的,这里看到的却是石头。勘探队员将石头说成了书,这是比喻的说法。意在引发人们关注,并展开深入思考。”教师针对学生的见解给出引导:“作者用‘石头书’作为题目当然有其特殊用意,但我们需要澄清一个问题,这‘石头书’是不是比喻呢?”学生展开热议。“竹简书、纸张书、石头书等,这些都属于不同材料制作的书,怎么能够形成比喻呢?找不到本体和喻体啊。”教师给出明确提示:“我们需要掌握一句话,叫作‘同类不比’。无论什么书都是书,属于同一类别,自然不能构建成比喻。虽然这个同学的判断是错误的,但我们还是要感谢她给我们带来了澄清比喻的机会。”

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不是给出批评,而是展开进一步引导,让学生通过这个线索展开思考,逐渐明确了学习方向。教师还专门感谢了出现错误的学生,让学生有了比较适合的“台阶”下。

三、将错就错,为学生带来启示

学生出现认知错误,教师不是追究错误根源,而是对错误进行科学利用,沿着错误思路推演下去,让学生从中获得更丰富的认知,这样的教学操作无疑是最为高级的。教师为学生寻找一些“台阶”下,可以唤醒学生的思维,使其重新振作起来。

《军神》学习时,当教师讲解到刘伯承不使用麻醉剂环节时,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思考问题:“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仅仅是担心损害脑神经吗?”学生给出各种各样的见解。有一个学生说:“刘伯承选择不使用麻醉剂,主要目的是想节省有限的药品。因为当时环境较差,我们的药品紧张。”很显然,这个解释是不合理的。教师针对学生的说法展开引导:“我们应该明确一个前提,刘伯承去的是一家外国人开的诊所,其医疗条件是不错的,根本不是前线医疗站,药品紧张好像是不成立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继续讨论,并给出了比较贴近的答案。教师针对学生不合理的推理展开进一步引导,帮助学生矫正了思维方向,也给出现错误的学生一个“台阶”下,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对全面调动课堂积极因素有特殊帮助。

学生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没有良策加以应对。其实,学生出现的错误是难得的课堂生成资源,教师需要加以珍视和利用,并学会换位思考,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迪和反思,以形成重要的学习动力。

猜你喜欢
麻醉剂刘伯承台阶
麻醉剂的使用
阴差阳错的麻醉剂
麻醉剂
革故鼎新 尘毒治理上台阶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台阶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术前抑郁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刘伯承治校三法
刘伯承带兵思想探讨
刘伯承过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