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学融通”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本剧实施策略

2018-02-25 05:18马薇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课本剧过程语文

马薇

儿童是天生的“玩童”+“顽童”,“玩学融通”就是强调“玩”与“学”的交融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让“玩”成为一种符合儿童天性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又让“学”成为一种能突出儿童自主性,满足儿童需求的快乐过程。

玩与学的融合,是学生获得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纵观学校语文课程,课本剧的教学形式新颖,为孩子的玩创造了条件,其内涵丰富,传承戏剧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形成良好品质、提高教师素质等多种功能,是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因而,语文课本剧教学越发被重视,但许多教师的操作仍停留在简单的让学生将书本中的文字演一演、老师评一评这个层面,忽略了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护学生的爱玩天性以及如何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等。

“玩学融通”学校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本剧实施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笔者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自己的课本剧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玩要有序——贯穿始终的分工合作

课本剧的教学实施不是单一一节课所能解决的,它耗时较长,工程庞大,这就需要孩子们的分工协作。活动伊始,首先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取名“某某剧组”。这个剧组中需要有导演、编剧、美工师、化妆师、音像师、演员、后勤等一系列人员,导演由自荐和他荐的方式产生,而其他人员的安排根据学生的特长来选择,导演需要统筹安排。彩排和演出亦是如此,分工到位到人,人人在剧组中领取任务,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二、学有重点——以生为主的实施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本剧的学习都是如此。故而,在课本剧的实施中,同样提倡学生为主体。不论是剧本的改编、彩排等,都应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师从旁指导。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而言,剧本的改编以及学生的表演是教师指导的重点。

1.剧本的改编

语文课本是经过专家们严格考量,为小学生量身定做的语言范本,但是这些文字简单读起来缺乏温度,老师在讲台前逐一讲解,师生互动中的一系列追问,或许可以很快地让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用意,但这种理解仍是被教师牵着走,缺少了主动性,更缺乏了乐趣。如果老师放手给孩子们,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那么学生则需要对课文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认真研读,细细揣摩,反复锤炼文字。教材改編成课本剧的过程,于学生而言是一次玩乐中再创造的过程,不知不觉中,课本文字已经悄然灵动起来了。此阶段中,老师可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比如《螳螂捕蝉》这则故事,文中有这样一段:“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这三个早晨的转来转去,实则是少年心理活动的体现,孩子们自然难以察觉,这时候教师需要点拨:“三天早晨,少年每天在花园里转来转去,有区别吗?”一个个“小剧组”参与讨论,丰富剧本。有的剧组认为这三个早晨应该没有变化,因为他不能太过明显,不然就不能自然偶遇;有的剧组认为每天少年所转的地方要有所扩大,因为他急需被吴王发现;还有的剧组则在剧本中写到:少年第三天又来到王宫花园,极力隐藏着内心的焦急,放慢自己的步伐。看到国王来了,故意不看国王,假装专心地观察。这样 “玩”的方式,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其实,这里的补白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和错,但有一点肯定是对的,在这个改编剧本的过程中,学生收获了一种叫研究探索的能力。

2.学生的表演

表演是一门艺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要求不会高,只要能将需要传达的意思传达出来即可。最直接的表达就是孩子们的语言,它是用声音塑造人物、体验人物的过程。语文课程本就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孩子的表演就是语文实践的一种表现。要演好剧本,就小学生而言,舞台布置及道具应从简,人物对话的表演是重点,孩子们应掌握好语调、速度、节奏及停顿,最大限度地为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服务。

因此,对于学生的朗读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不仅仅在读,更是入情、入心的一种诠释。这样的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但是也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带领孩子们玩起来。现有的经典剧目就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带领孩子们模仿学习其中的片段,运用现在“配音秀”等软件开展模仿活动,孩子们的台词功力在玩中稳步提升。当然,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也需要下功夫,孩子们在彩排的时候,教师需要走进他们团队,鼓励孩子们一次次揣摩人物的心理特点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让每一次表演都有收获。在此过程中,教师则做到“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导不指令”,形成一种良好的交流气氛,让学生在磨练中得到真正的成长。

三、玩学结合——寓教于乐的评价方式

现实生活中对于孩子的学习评价,往往是一个分数或是一个等地。但课本剧牵涉学生的诸多方面,是多元化的,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分数所能涵盖的。孩子们所需要的评价更多的来自他们的玩——表演。因此,结合每学期的学校活动(元旦庆典、六一儿童节等),将孩子们的剧目搬上舞台,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再邀请自己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一起来欣赏,共同见证自己的成长,并且设立最佳编排奖、最佳剧本奖、最佳音效、学期十佳演员等等奖项,保护孩子们的热情;然后请家长代表、教师代表进行点评,让学生明确哪里做得好,哪里不足,让学生在观摩别人的表演中丰富自己的表演,让学生在聆听点评中取长补短。这样的评价方式让玩与学再次融合在一起,寓教于乐。在科技发达的现在,孩子们的表演可以录制下来珍藏,更可以上传至网络平台分享给更多的人去欣赏,让孩子的内心得到满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远远大于一个分数带来的成就感。记得上届孩子毕业时,许多孩子都在毕业留言向我说起那一次课本剧展演给他们留下的深刻印象,可见其影响力之大,这也成了我下定决心研究的动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本剧过程语文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演出来的精彩不一样的风情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