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在小学音乐辅助教学中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2018-02-26 15:2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舞蹈音乐课堂

肖 静

(江西省吉安市石溪头小学 江西吉安 343000)

一、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小学时期学习音乐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这一时期的音乐学习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音乐课程中,主要的音乐学习包括技能训练,唱歌,基本的音乐知识。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尤其在唱歌方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而将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能够加强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提升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跟随舞蹈的步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舞蹈和音乐的鉴赏能力。[1]

2.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学习兴趣

处在这一阶段的幼儿在学习上主要受兴趣的支配,要想学生建立良好的音乐学习兴趣,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的中融合恰恰提供了一条这样的兴趣化道路。[2]

通过在音乐学习中加入舞蹈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这种即唱又跳的环境中感受到快乐,学生对于这个有学习的趣味性,就会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使学生在音乐课中得到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较浓的兴趣和热情,能使教学取得实效。

3.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的音乐与舞蹈结合培养,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良好的音乐素养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的生长发育。这一时期的学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可塑性非常强。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适当的加入舞蹈练习,组织学生经常参加生动、活泼舞蹈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增长他们的体力,促进学生的骨骼、肌肉的生理机能发育。舞蹈的渗透还可以矫正一些因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有利于学生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发育。

二、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辅助教学方法

1.通过舞蹈调节课堂氛围

要想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氛围额的创造十分重要,在利用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氛围时,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做起。

在课前,教师可以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让学生一起随着节奏蹦蹦跳跳,在跳和唱的过程中调节课堂气氛,将学生带入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在课中通过舞蹈调节氛围主要适用于课堂气氛低沉的课堂环境,将舞蹈与音乐结合来提升课堂的学生参与度。在课后主要是对于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是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的重要保障,在课后,积极的与学生打成一片,能加强教师的号召力,提升学生的信服度,从而更愿意学习音乐。

2.过动作模仿,调动多重感官

在小学阶段,学生生性好动,对有趣味的事物都喜欢模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进行学生舞蹈动作的模仿,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代入模仿学习,更好的加深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并通过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影响作用来实现学生的舞蹈与音乐的有效融合。

在对学生的舞蹈模仿中,教师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根据音乐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舞蹈,并且舞蹈的难度要适中,能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程度。在模仿教学时,要结合歌词和舞蹈动作,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不同的韵律和感觉。可以采用分解动作的方式,告诉学生每一步动作的注意点,利用动作学习代入歌词的学习。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挑选节奏感强的学生跟随音乐进行指导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调动手,脑,眼,耳朵的融入学习,让学生跟着优秀学生一起融入到歌词舞蹈的学习中,通过学生之间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快乐中来。[3]

3.通过遇到了融入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时期思维丰富,想象力活跃,这种时候学生需要一个表达的了方式,通过舞蹈教学与音乐的创新能帮助学生这种想象力的表达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堂学习后留出空余时间让学生进行舞蹈创编,无论学生做的好坏,最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参与提高学习收获。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不拘泥于形式,让学生自由舞蹈,通过释放孩子的天性来促进音乐的学习,让学生在最本真的状态下接受音乐和舞蹈,而不再是被迫的学习,这对学生来说是更有意义的。但是也要注意在创新舞蹈的过程中注意一定的的思维创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隔壁创新能力,让音乐课堂展现出更多的精彩。[4]

结语

小学音乐课堂与舞蹈的完美结合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小学音乐教学应该提倡的教学方式。通过在教学重点的实际探索,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对学习方法的创新发展,通过在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信会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法,不断促进我国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舞蹈音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学舞蹈的男孩子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舞蹈课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