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探究

2018-02-26 17:56
新课程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探究

随着2016年9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核心素养理念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基于此背景,我们提出“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使教师形成新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在知识层面上的教学时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知识背后隐藏的方法,在理解方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积累思维的经验、实践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感受方法背后的数学思想。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数学思考的基础。

1.更新教学观念,感受数学人文。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教师要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参考核心素养的理念,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去开展教学设计,进而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落实核心素养教育。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要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与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的调整,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综合质量,实现核心素养教育。

2.创新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核心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及有效的课堂评价融合在一起,并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整合。由此,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并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拓展课堂教学,贯彻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在深度和广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中,还要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有方法地进行拓展。由此,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从本次的研究目标出发,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尤其是结合学校开展的研究设计了有效的数学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赵丽老师执教的“平行与垂直”一课,在导入环节时,首先,提供了典型素材“魔方”,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同一平面”和“不同一平面”的含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接着,边描述边让学生想象“在一张白纸的平面上无限放大,出现两条直线,把这两条直线画下来”,学生在“想一想” “画一画”等活动中,获得了清晰、深刻的表象,然后再抽象出几何图形的特征:这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不相交”,把知识内容和空间形式统一起来,形成空间观念。

在尝试探究环节,只要尝试题设计得法,学生不仅能够尝试成功,而且能顺利突破新课重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提高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在这一块,学校老师潜心研究,在新课开始时,设计合理的尝试题去开展课堂教学。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结合学生的学情(学生在生活中已经隐约知道长方体相对的棱、相对的面相等),谢坤老师创新使用教材(教材呈现的教学顺序是例1摸一摸、认一认,让学生通过摸、认知道长方体的面、顶点和棱。例2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和相对的面之间的关系),改变教材呈现的顺序,从学生的现实起点出发(出示课件),由于学生对于长方体的了解并不是一无所知,没有让学生去摸,去认,而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验证相对的棱、相对的面的关系上,这样让学生先做题,既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再如,卢娟老师执教的“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一课,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射线、直线”的区别和联系,设计了这样一个判断题:直线比射线长。老师的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就形成两种意见,有的举“■”,有的举“×”。对此,老师没有直接裁决,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再发表意见,让他们在交流中准确深入理解“线段、直线”的区别和联系。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设计中,面对学生的意见分歧,老师及时开展合作交流,不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也在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大的提高。

此外,李娜老师在新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时,在对上节课的分数加减进行了复习后,又随机出示了一道与例题类似的探究性题目:“甲乙丙三人用三条同样长的彩带包装礼品盒,甲剩余3/7米,乙剩余1/3米,丙剩余4/7米,问三人总共剩余多长?”问题出示后,教师在巡视学生做题过程中有如下几种发现:①95%以上的学生都是按照题目出示的数字 (3/7+1/3+4/7)列式并计算。②有不足10%的学生在计算时把3/7+4/7放在一起运算后再和1/3相加。③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结果没带单位。老师在探清学生的情况之后,让他们依次反馈进行点拨。首先,让第一种做法的学生板书,学生把列式和答案算出来后教师并没有进行评价,而是问:你能总结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吗?然后又面向全班同学提问:你们知道吗?在此过程中,教师没有像传统教学课堂一样去灌输知识,而是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最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求到了答案。这一节课李老师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适当点拨作用,注重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不知不觉中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学流程中最后一个环节“课堂总结”的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实现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从这个点切入,张晓薇老师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万以上数的读写”时,面对学生对于读数、写数运用起来不是很灵活的现象,针对学生读、写错误的原因,遵循引导性原则,在总结时一步步引导,让学生明确读数的方法: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在每级末尾的0不读,在每级中间的0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0,只读一个0;写数的方法:从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再写个级,一级有四位数,哪个数位上没有就用0占位。这样,课堂不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明白了“万以上的读写”方法,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特别是数学核心素养,要关注数学内容、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让课堂为学生提供核心素养发展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世芳.让数学思想成为学生的核心数学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渗透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6,(18):64.

[2]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4):44.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探究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