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8-02-26 15:2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教学法美术情境

蒋 艳

(宁夏石嘴山平罗第五中学 宁夏石嘴山 753400)

兴趣教学法是一种前沿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积极参与其中,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初中美术教学中,为了可以充分发挥兴趣教学法教学优势,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绘画技巧和审美素养,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选择对应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情感体验,对于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初中美术教学中兴趣教学法应用,可以推动初中美术教学改革,迎合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为后续相关教育教学提供支持与参考。

一、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教学情境,首要一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置对应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情境中积极表现自我,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将自身情感融入到作品创作中,进一步丰富作品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诸如,在讲解艺术表现力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绘画作品分析转变为雕塑作品分析,带领学生去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从雕塑中来感受中华民族崛起,列举人民英雄故事,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受[1]。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和分析,了解如何通过浮雕来强化作品表现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进一步丰富情感体验。

又或是在美术教学中,欣赏世界名画《向日葵》,带领学生前往向日葵田地,感受向日葵的艳丽,从而感受画中熊熊燃烧的生命之火,提升画的直观表现力,描绘现实世界,丰富情感体验。

二、整合教育资源,打造生活化课堂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升教学效率。诸如,讲解校园的春天为主题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习观察校园中潜在的美丽,了解建筑整体布局、园林景观搭配效果以及色彩搭配效果等内容,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绘画创作,描绘更具创新性的校园景观。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所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整合教育资源,打造生活化美术课堂。这就需要教师注重教学和生活的整合,拓宽教学空间,引入生活化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来拓宽视野,增长见闻,为绘画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积累。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的习惯,可以重新审视当前生活环境,感受其中的美妙,创作出高于生活的艺术美[2]。如,学生可以借助自身所学知识和技巧,为父母创作画像,在观察细节的同时,感受到父母的衰老,以及潜在的生活心酸。这样常做出来的作品是富有生命力的,提升作品艺术性的同时,赋予作品强烈的情感思想,切实提升教学成效。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多媒体教学

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化下,如何打造高质量的美术课堂,首要一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传授绘画知识和技巧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现自身对美术的独特见解,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3]。与此同时,在当前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下,教师应该注重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引入,借助多媒体技术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易于思考的环境。如,讲解艰苦岁月相关内容时,借助多媒体来播放红军长征影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观看视频的同时,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辛。课堂上列举红军革命的雕塑作品,通过自习观察和触摸,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感受那段艰苦岁月,潜移默化中加深对红军形象的认知和理解。美术学科包含着大量的资源,能够被编入教材的一定是其中翘楚,但是一定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没有被发掘,其中必然少不了与中国美术相对应的西方美术作品。正是因为中西文化差异,以及初中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较少,对于作品确实很难做到完美理解。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要学习的方向,自己选择的即使不是最适合自己的,但一定是自己最感兴趣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和技巧的同时,提升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续学习和发展提供长久动力。

猜你喜欢
教学法美术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