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文言虚词备考策略浅谈

2018-02-26 08:23雷贵旺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句末虚词连词

雷贵旺

(贵阳市第九中学 贵州贵阳 550002)

虚词指的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它的作用是组织实词使句子结构完整,它成为文言句子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考要求考生掌握常见常考的18个文言虚词。虚词的数量不多,但是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却非常高。它用法复杂又灵活,且语法作用明显。因此,为了读懂文言文,提高做题的效率,掌握文言虚词有效的复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文言虚词的复习方法

虚词的考察范围主要是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因、于、与、则、者、而、何、乎、所、为、焉、也、以、其、且、若之。文言虚词的数量少,使用频率高,在每一篇文言文中都可以找到大量的虚词,且同一个虚词在同一个语段中都可能存在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就要进行系统而有效的复习。[1]

1.熟记常见虚词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如:之。词典解释有:①往;②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作宾语);③人称代词。虚指,无所指;④指示代词。这;那;⑤作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⑥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之变成偏正结构。记住这几点义项,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理解的依据和基础。[2]

2.熟悉虚词的常见意义及用法。以使用频率较高的虚词“而”为例:当它作连词时,其作用在于连接词、短语和各个分句,表示多种关系。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就要熟知“而”字作为连词时表示的各种关系了。一共有七种关系,分别为:因果关系、假设关系、修饰关系、转折关系、承接关系、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再细致一点,考生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具体的例句来辅助理解以上关系。如:“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这个句子,“不得极夫游之乐”的原因是“随之”。所以“而”表示因果关系。同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这个句子中,我们发现,“君子博学”并且“日参省乎己”,程度在逐渐加深,这里的“而”就是表示递进了。[3]

3.对常见虚词的解释作分类。依旧以“而”为例,我们复习的时候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连词、代词、动词、音节助词、语气词。每一种分类,都能够从教材中找到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论证。这样复习的效果就会深刻而有效。

4.将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结合起来考虑。看涉及到的这个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是在句首、句中还是句末,其所处的位置不同,意义和用法也不同。并且,要分析这个虚词在句子中是作动词、连词还是语气词,词性的差异会导致意义的差别。当一步一步地缩小了虚词的范围后,就能够准确地推测出其准确的意义。

5.考虑同一个虚词和不同的词搭配使用造成的不同意义。如:当“而”字和“后”搭配使用,放在句末,就是表示限制的语气助词了,意思为“罢了”;当“而”和“后”结合在一起,意思就为“才”、“方才”;当“而”和“既”组成“既而”这个词时,它的意义就是“不久”、“一会儿”。

二、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根据近几年高考题型,总结具体文言文文本中虚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如下:

1.语法分析法。同一个虚词,在句子中既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和宾语,也可以作为定状补存在。当它在不同的位置,担当不同的角色时,它的意义和用法就会发生变化。如:《逍遥游》中的“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这个句子,“之”在谓语的位置,它担当了动词的功能,翻译为“前往”、“到”;《愚公移山》中“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这个句子中的“之”放在宾语部分的两个名词之间,意思就为“这样”了。另外,如果“之”处在主语和谓语中间,它的作用就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鹏之徙于南冥也”(《逍遥游》)

2.语境分析法。每一个虚词都有多种意义和用法,在具体的文本阅读中,应该根据上下文的整体语境和句子之间、句子内部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中的“而”,上文对曹操“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赞扬和充分肯定,下文“而今安在哉”则表达了叹惋之情,下文没有顺承上文的意思,而是用“安在”逆接,可见句子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以翻译为“可是,却”。[4]

3.位置推断法。同一个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它的意义和用法也存在差异。例如“也”字,用在句末表示陈述、疑问、判断等语气。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但是如果“也”字放在句子中间,它的作用就是舒缓语气。如“师道之不复也久矣”(《师说》)。

综上所述,本文用了教材中很多已经学过的文言文例句来解释高考关于虚词的这个考点。虽然高考考试的文言文文本是课外的,但是其知识点却是来自于课内。所以,文言文虚词的复习最好是回归到教材中去,既积累了考点,又能够举一反三,做到知识的迁移。

猜你喜欢
句末虚词连词
四川方言句末助词“哆”
完整句末不一定都用句号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也”“还”在英语中的用法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句末“没”和“没有”的演变分析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 djij2
试论对外汉语虚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