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图书馆资源建设思考

2018-02-26 08:36
许昌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馆藏数据库互联网+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互联网 + ”是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是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1].“互联网+”是一项在社会生活各部门中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其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2].在此背景下,高职图书馆资源建设怎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开发和整合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创新,就成为研究的课题.

1 “互联网 + ”背景下高职院校读者的需求

“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在高职图书馆的高频应用,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多样化,读者获取信息的便利化,借助网络、手机等在任何地方开展阅读活动,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些阅读方式的改变,使传统的纸质资源需求量逐年降低,电子资源获取率则不断增长,进而改变高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重心,由纸质文献转向数字资源建设,并逐年提高比例.

1.1 高职院校读者需求的信息资源多元化、多样化

“互联网 + ”环境下,读者关注的是信息内容的精准推送.“ 互联网 +”时代的信息内容,不仅仅是传递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同时还衍生出大量的信息如文字、图片、视频与品析等,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首先,在互联网时代,许多高校加入了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的联盟,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馆际互借;其次,读者已不满足于纸质书籍、期刊,还需要中外文数据库信息,如知网、电子书等数字资源.

1.2 高职院校读者对资源中的隐性知识的需求

资源建设是信息服务的强大支撑和重要保障.在“互联网+”环境下,资源的使用价值评估、其他读者利用资源的情况、资源之间的关系、资源的外展性等,都是读者的隐性知识需求.馆员在现有纸本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基础上,析取和整合形成新的信息资源,挖掘信息资源显性知识中附着的隐性知识,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1.3 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及方法的创新发展依托于高度融合的数字资源

高职院校的数字资源零散分布于学校的各个部门,不具有融合性,缺乏内在系统性.“互联网+”背景下,围绕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这一永恒主题,建立一套高质量、高关联性、高度融合的资源体系,则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所必需的资源保障.

1.4 数字资源是高职学生探究式学习、个性化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学生通过独立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高职学生个性化专业能力的培养需构建多元、个性和动态的知识学习环境[3].不论是探究式学习抑或是个性化的专业能力培养,都需要依托完善的数字资源基础.因此,构建高质量的动态数字资源,是高职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

2 “互联网 + ”时代,为高职图书馆资源建设带来的机遇

2.1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高职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教学科研中心,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职责.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图书馆要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采取各种手段为读者提供服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好第二课堂的作用[4]. 因此高职图书馆更要抓住机遇,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开发和利用,推动资源建设.

2.2 实现信息资源建设的转型升级

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图书馆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动信息资源建设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信息资源建设的转型升级.将 “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图书馆资源建设,通过改变信息资源的载体形式、获取方式等促进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数字化.“互联网+”是高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转型升级的主要助力和渠道,既推动了高职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发展,又为高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整合利用搭建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2.3 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高职图书馆运用“互联网+”理念 ,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读者的爱好和阅读习惯,为后续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导向性意见.根据读者的检索、查询、借阅记录等信息产生的综合阅读信息,与读者的用户信息、地理位置信息、浏览器信息等数据结合,再结合图书馆拥有的信息资源,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整理形成完备的图书馆大数据,实现传统资源和数字资源的融合发展,为读者打造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提高读者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3 “互联网+”时代高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

“互联网+”,是指运用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的特点,改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以及物与物之间关系的规律和方法[5].“互联网+”时代,既指明了高职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给高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带来巨大挑战. “互联网+”图书馆,是将先进的技术与服务理念相融合,就是高职图书馆联合互联网去满足读者的需求,并贯穿在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全过程.而互联网界的资源,因某种关联使各种知识节点之间得到链接,彰显了信息资源的无界性发散性.读者通过数字化的知识浏览,使思维在快速跳转中拓展更多的维度深度,获取更多的衍生资源.

3.1 注重纸质馆藏与虚拟馆藏的共同发展

“互联网+”时代,使用纸质资源的读者在减少,大部分读者转向了电子资源的使用,但纸质资源的权威性、可感性,是电子资源所无法比拟的.“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虚拟馆藏无法完全取代实体馆藏,这是不争的事实[6],通过调整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结构、不断优化馆藏资源比重,提高馆藏质量.在纸本出版与数字出版齐飞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应该树立正确的纸本收藏与数字订购并重的资源建设观,购买数据库与收藏纸质资源并重[7].

3.2 加强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的科学发展

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是对学科的文献信息以及相关的碎片化信息进行整合而成的特色资源库.随着图书馆联盟的发展趋势,图书馆的资源建设需要考虑整个联盟资源的综合需求.“互联网+”背景下,既要考虑特色馆藏中高价值文献资源的数字化,还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反馈,科学购置特色馆藏资源;另外,还需要注重藏书结构同时应兼顾学校的发展需求,通过特色资源馆藏建设促进学科服务的发展,确保读者获取特色馆藏信息的便捷性,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文献需求.

3.3 购买数据库和加强自建数据库

图书馆的数据库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外购的商业数据库; 一类是本馆自建数据库.商业数据库对于信息服务需求比较敏感,能够提供具体内容的检索服务及搜索数字、表格、图形的服务,或提供“相似资源推荐”功能,由机器通过相似性自动推荐相关文章.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购买部分的商业数据库并加以推广,使读者充分高效地利用商业数据库的这些功能.因此,急需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建设.

3.4 跨界融合

“互联网+”推动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与技术的变革,海量的信息资源、便捷的搜索引擎都在挑战着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中心的地位.高职图书馆只有转变自身角色,即从信息的管理者转变为传播者,才能完全履行其职能.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与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交流、融合,以及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等方法,与其他行业合作以获取可靠的资源信息和网络信息,跨界融合是图书馆资源建设发展的新趋势.

3.5 加强馆际合作

在“互联网+”时代,通过馆际合作来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互联网技术促进了各图书馆间的资源链接,能够保障图书馆开展馆际合作的可行性,及共建共享文献信息资源的有效性.高职图书馆借助互联网,加强馆际合作,通过电子文献传递提高文献的借阅率、保障率;通过扫描纸质文献资源并存储转化为数字信息,实现馆际文献信息的检索查询率. 而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合作,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浪费,又提高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3.6 应用大数据分析

通过对图书馆的大数据分析,来逐步提升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力.首先,通过对读者信息的大数据分析,优化图书馆资源的精准推介和个性化服务;其次,通过对咨询主题的分析,提高深度咨询;最后,通过大数据的信息整合,图书馆及时调整资源的建设方向.

3.7 深入挖掘隐性知识形成显性知识

在“互联网+”时代,专业图书馆馆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管理能力,而且须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能力,即能够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检索、分析,挖掘其潜在知识,再整合成读者需要的信息资源.这样,就要求对图书馆专业馆员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首先,图书馆需建立健全的职工培训体系,培养具有专业基础并能兼顾其它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其次,馆员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源,深入挖掘隐性知识,然后加以筛选、评价及整合,通过组合知识使显性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更易于为读者所利用;这一过程,既依赖于现代数据技术的应用,又需加强各方面的合作,既有馆员之间的合作,也有馆与馆之间的馆际合作和资源共建等.

3.8 重视网络信息,加强资源整合

高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要重视网络信息,作为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补充.互联网上的信息通常是流动的、无序的,高职图书馆可利用大数据分析,将网络信息汇集提炼为可利用的文献信息资源.通过整合网络信息资源,一是进行学科分类统一访问,即图书馆员将网络信息按照读者的需求热点进行分类,引导读者进行访问;二是建立网络信息导航,图书馆专业人员通过整合互联网信息,并进行组织加工标引,形成网络资源库,建立导航系统,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满足读者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4 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传统的数据模式受到冲击.图书馆从以纸质图书和报刊为主的“文献资源库”,向“互联网+”时代的“资源整合超市”转变,其职能也从以文献信息存储为核心向以学术交流、学术应用为核心过渡.高职图书馆应以“互联网 + ”的理念思维,加强高职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创新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深度挖掘隐形信息提供的增值服务,为图书馆发展赢得的新空间,才能适应读者日益变化的信息资源需求.

猜你喜欢
馆藏数据库互联网+
馆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