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读物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应用策略

2018-02-26 15:2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全过程课外阅读

刘 洁

(河源市河源中学 广东河源 517000)

寻求科学化、高效化的语文教学方法,重视课外读物的应用,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享受语文所创造的美的历程中,感悟人生,理解和悦纳色彩斑斓的世界,开拓自己的眼界和格局。

一、课外读物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时也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热爱生活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课本知识外,必要的课外读物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1]

第一点,课外读物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语文教学一方面要考虑到如何提高应对考试尤其是高考的应试水平,另一方面也要纵观语文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高中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积累,不能局限于书本。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是最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读物为学生展现了课本以外更加摇曳多姿的斑驳世界,满足了高中生对未知领域的本能探索欲,从而真正具有主动学习的原动力。

第二点,在拓展与巩固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能力、灵活运用能力。“怎么运用所学”往往比“学到什么”更重要,这是因为学生未来面对的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是世界,每一项知识与能力的获得,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只有充分运用所学,调动所有的学识去解决问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课外读物能让未出象牙塔的学生多层次、立体化地去了解生活与世界,更加客观地认识周围的人和事,借鉴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进而为走向更新的自己奠定基础。

第三点,课外读物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了解世间百态,提升对人生的认知度、悦纳度、包容度,完善自己的品格。语文在高考科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让学生学好语文不仅是为今后的书面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的提升打基础,同时也为营造社会良好的沟通交际环境储备资粮。功利化地学习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确保通过高考的独木桥,审美化地学习语文,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因此对于弥补应试教育短板方面,课外读物可谓是一座精彩纷呈的智慧殿堂。例如最脍炙人口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部小说,每一部都值得认真研读,仔细揣摩,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与处世哲学值得学习与借鉴。

二、课外读物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若将语文教学的过程看作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应用“全过程管理”的思路和基本理念,也是非常有探索意义的。

全过程顾名思义就是注重全部过程的管理,前期、中期、后期每一阶段的侧重点不同,每一阶段又是环环相扣的,紧密配合缺一不可。将课外读物的具体应用以时间顺序为轴心展开,无论是阅读者还是监督管理者,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全过程管理”在实践应用中,结合语文教学需求和课外读物本身的特点,具体应用策略包括以下三方面,也即课外读物应用“全过程管理三步走”策略。

1.在前期重点在于扫除语言障碍,准确理解书面文字所表达的意思。

语言障碍包括生僻字、生僻词、用典等,还有一些具有多重含义的常见字词,要先知道在本篇阅读中的意思,这样有助于对全文的理解。扫除语言障碍的最佳途径就是查字典,因此,通过课外读物也能培养学生的勤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只有养成主动的意识去获取书本之外的更多知识,才能在三年的高中语文学习期间,积累丰富的学识,纵使没有“学富五车”,也达到了“饱读诗书”的目的。对于一些特殊用典或者比较难理解的语句,可以让学生集中进行提问和反馈,通过集中问的方式,也可以让大家都进行了解和识记,便于在以后的阅读中用得上。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督促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记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

2.阅读过程中,通过读书笔记和摘抄,强化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养成随时随地记录与思考的习惯。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语文教学过程更是如此。课外阅读的内容在拓展课本内容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逐渐学会对语文的“领悟”与“体察”。学好语文没有捷径,多读书、读好书是最为有效的方式。课外读物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正如《弟子规》中所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课外读物的信息量比较大,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标记和摘抄,很难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概念,而采用摘抄的方式,将内容的脉络简单进行梳理,这就有助于对内容梗概的记忆,也能够更加便捷和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中来。在进行好词好句摘抄的过程中,也可以达到练字的效果。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分享与展现。例如每周一次的课外阅读名片段落分享会、课外读物摘抄书法作品赏析等活动,以阅读为线索,深挖每个学生的学习特性,并加强持续性的引导。

课外读物的内容可分为精读和粗读,精读部分能够准确复述出来对提升语文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大有裨益,粗读部分可以作为一般性的了解,能够让学生全面性地认识人和事,完善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高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鲁迅的文章大多是具有“战斗”意味的,表现的是鲁迅顽强不屈的一面,给读者一个“永远的战士”的形象。在《语文读本》中却有《灯下漫笔》这样非常具有情趣的作品,展现的是鲁迅浪漫温和、随性洒脱的一面。语文课本毕竟篇幅有限,不可能将同一作者的不同风格作品一一呈现,但是通过课外读物的阅读和挖掘,却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者,形成一个自由包容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熏陶着学生们的心灵。

3.在高中语文教学管理后期,侧重点在如何运用课外读物来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能够反映出学生整体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课外阅读的每一篇文章都可以作为一篇优秀的范文进行学习,因此积累得越多,掌握的写作素材就越多。如何将阅读过的文章高效地运用到写作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写读后感,类似于日记形式,不拘泥于语言的锤炼,随着思绪的纷飞,笔端流淌的文字正式心之所想即可。写读后感有助于让学生养成“学而思”的习惯,并且能够及时将想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第二阶段是进行专题写作,可以是全命题方式,也可以是半命题方式,在进行有目的性的素材整合时,是对所掌握的资源的分类整理和优化升级。课外读物对于提高写作方面的运用,具体到细节,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是字词的应用,第二是句段的借鉴,第三是行文结构的借鉴,第四是主题立意的借鉴。此四方面将课外阅读内容由表及里地层层渗透在语文作文的学习与练习中来。在具体实施环节,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全过程管理”的优势。三步走策略的最后一步是落实到写作中,而以上四方面的内容也与第一步的扫除阅读障碍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可以说每一个步骤的结束正是下一步骤的开始,“结束即新开始”的理念让全过程管理在时间轴上形成一个不断更新、螺旋上升的过程,这是对基础知识的不断应用与巩固。因此写作是必须经过的环节,也是能够将“量变”转化为“质变”的重要环节。

在全过程管理的观念和方法的应用上,课外读物的应用策略不仅要注重时间推移上的一气呵成,还要注重在知识迁移和活学活用上下功夫。在进行课外阅读前一定要做好充足准备,扫清字句障碍,是为了更加迅速地进入阅读状态不被打断,更好地接收与整合信息;阅读过程中做笔记和摘抄同步进行,加深理解,不懂的地方随时做笔记课后求教于老师及时解决问题;阅读后写感想和进行专题写作训练,是将课外读物的应用效果进行强化的过程,尤其是进行专题写作训练,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将学与思、思与练充分结合,在丰富的阅读中提升语文学习综合实力。

结语

课外读物在增强高中语文教学效果上具有重要作用,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和经验,采用全过程的管理思维方式和执行方法,将课外读物的应用按照时间管理顺序进行规划,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能最大限度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和课外读物运用的和谐统一性,培养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陶冶美好的情操。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全过程课外阅读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