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理论与建筑设计中的创新

2018-02-26 02:47
山西建筑 2018年3期
关键词:扶梯保健建筑设计

刘 峰 高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

1 建筑——平衡的艺术

建筑一向被世人视为凝固的音乐,而建筑师也常常被人称为艺术家。诚然,建筑完全可以归入艺术的范畴,但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言:“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建筑与音乐、雕塑等纯艺术形式不同,它有着需要满足使用功能的一面。与此同时,建筑还受制于当时的建造手段,需要根据技术条件量体裁衣。也因此,建筑是综合了艺术、技术及功能需求等各方面要素的矛盾体。一个璀璨夺目的建筑,就如同一支优秀的足球队所应达到的攻防平衡那样,需要在这些要素的制约中达到精致的平衡。

那么,是否艺术要素就是建筑设计中的“攻”,技术及功能要素就是建筑设计中的“防”,恐怕也不完全尽然。建筑的评价属于主观范畴,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识、不同经历的人对同一栋建筑的感受往往有很大的差异,艺术、技术、功能等要素均有各自的创新一面。既然建筑的感受属于主观范畴,那么从人的心理分析角度来破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方法,就成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2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双因素理论或许有助于解开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方法,帮助建筑师创造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hygiene-motivational factors)”,是激励理论的代表之一,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1]。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保健因素不能得到满足,则易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甚至引起罢工等对抗行为;但在保健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以后,无论再如何进行改善的努力往往也很难使员工感到满意,因此也就难以再由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就保健因素来说:“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激励因素是指能让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激励因素的改善而使员工感到满意的结果,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激励因素即使管理层不给予其满意满足,往往也不会因此使员工感到不满意,所以就激励因素来说:“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2]。

心理学的语言晦涩深奥,我们以生活常识来粗浅的进行解释:20世纪80年代如果某一个新建商场安装了自动扶梯,顾客应该会感到非常新鲜和满意;而如果没有设置扶梯,顾客也会习以为常,并不会因此而不满意,因为在人们当时的认知里,商场上下楼走楼梯是很正常的。如果现在新建一个商场而没有设置扶梯,那顾客肯定会感到不满意,甚至不会再光顾;但是即使设置了扶梯,人们也不会为此有满意感,因为在人们现在的认知里,商场上下楼乘坐扶梯天经地义。

“满意—非满意”和“不满意—非不满意”这两对对立组合对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个理论意味着不论艺术、技术或是功能,如果要让人感到满意,需要尽量做到超越人们一般的认知常识(即创新);并应避免低于人们的认知常识以免产生不满意的感受。

3 双因素理论在建筑实例中的运用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采编中心项目就是一个诠释这一理论的好案例。

新闻采编中心建筑高度为45 m,功能主要为办公,按照一般的设计采用普通的框架结构即满足了使用需要。但是在方案投标阶段,我们创新性的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方式,将框架结构的柱子跨距做到16 m,极大的增加了平面的灵活性,完全超出了一般办公楼设计的常规思维。本来是一个纯粹的防守性问题,通过创新性设计,一举变为征服业主与评委的进攻性问题,达到了非常好的设计效果。

新闻采编中心的各编辑部,是一个纯粹的功能空间,主要供记者和编辑平时办公使用。如果按照常规的办公室风格来设计,完全可以满足功能需求。但是为了更好的体现新型报业办公编辑平台,我们采用了一系列新颖的设计手法:首先放弃了普通的平板式吊顶和格栅灯,采用了浮岛式吊顶,将照明灯具设置在了工位之间,并通过浮岛式吊顶将灯具的光线柔和的反射到工位上;同时照明灯具采用感应式落地灯,能够在人员就坐时自动开启;工位桌面采用白色系烤漆,地面采用灰色系橡胶地板,尽量提高桌面的亮度。完成后的办公室色调柔和雅致,富有格调,得到了报社领导和员工的一致赞扬,并成为其他媒体来北京日报参观学习时的重点空间(见图1)。

新闻采编中心的餐厅出入口处需要设置洗手的水池和龙头,常规做法是在入口靠墙的一侧或者两侧设置洗手池,但是整体形象不太好。设计打破常规,将洗手池设置在入口的正中间,并形成一个暗红色木纹的椭圆雕塑状,将龙头暗藏在中间的空隙中,成为视觉的焦点。这个设计非常受欢迎,报社在建筑落成拍摄项目照片时特地选择了餐厅入口作为一个景点(见图2)。

建筑的主入口是另一个花费了很大心思的细节。常规做法中,雨棚如果做大悬挑,需要顶部斜拉或者下部设置斜撑。我们在设计中放弃了一般的做法,巧妙的采用自平衡结构,使雨棚在不设斜拉杆和斜撑的情况下悬挑近10 m,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见图3)。

当然,设计也会有不成功之处。我们从艺术效果考虑,南侧弧形的玻璃幕墙采用平行外推窗,并采用电动开窗器控制开启和关闭。但是经过几场大雨的考验,平行外推窗的密封效果不尽人意,二层和三层的窗扇因为有朝天的倾斜角度,导致局部漏水,使得业主很不满意。最后,较低楼层的窗扇在每个开启扇的上部设置了3 cm的雨遮,基本上解决了漏水的问题。

4 结语

建筑类型千变万化,设计手法百花齐放,能够给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却都有一个相同的要素:超出人们的心理预期。双因素理论虽然是企业人力管理的经典理论,其核心的两对对立组合同样可以引领设计突破常规思维模式,创造更有吸引力的建筑。

[1] 芮明杰.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石 磊,崔晓天,王 忠.哲学新概念词典[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扶梯保健建筑设计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拆梯人和扶梯人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安全乘扶梯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筑设计的困惑
乘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