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案例

2018-02-26 21:31张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再别康桥康桥现代诗

张军

案例背景

现代诗一直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也对现代诗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在现实中,高中语文现代诗的教学处境却相当尴尬,部分老师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对现代诗教学重视不够,教学观念保守,教学方式落后,在加上网络"浅阅读"时代的到来,学生习惯了娱乐式的快餐文化从而失去对现代诗的学习兴趣。鉴于以上原因,推进高中语文现代诗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再别康桥》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紀中国最为出色的别离诗之一,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思想感情上,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这篇课文被编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是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典范之作,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案例描述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感知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二是让学生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的方法。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

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风景图片,出示徐志摩的三张照片,演示<才子徐志摩>片段。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今天的学习。

环节二,文本解读。

(一)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2、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提示字音。

(二)信息筛选

同学们各自小声诵读,思考并归纳各小节内容。教师择其中优秀的用多媒体展示:

第一节:透露对康桥难舍难分的深情。

第二节:描绘康河岸边柳树倒映在河中的情景。

第三节:写康河里水草随微波起伏。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和联想。

第五节:向草色深处漫溯,向星辉斑斓里放歌。

第六节:在寂静的夜晚吹奏离别的笙箫。

第七节:照应开头,表现对康桥的一片温柔情意。

环节三,能力提升

这首诗无论是它精彩的语言运用,还是在审美体验和生命感悟方面,都有重要价值,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有感悟的地方,说说自己的体会。

分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学生1:我对第二节中的意象“金柳”感悟最深,诗人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表达了对康桥的极度迷恋之情。

学生2:我认为诗中“荡漾”一词用的好,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极度迷恋,岸边的金柳,河中的碧波已经和诗人融为一体了。

学生3:我喜欢第三节中“青荇”这个意象。“招摇”我们可以感受到康河对诗人的欢迎态度。

学生4:我同意他(学生3)的说法,但我认为“甘心”这个词更能体现作者对康桥的依依不舍,表明诗人心甘情愿的想化作康桥的一部分,永远的和康桥在一起。

学生5:我认为最能体现作者对康桥依依不舍之情的是第5节中“星辉”这个意象,诗人居然在康河上逗留到了满天星辉时分,可见他对康河的依依不舍。

学生6:我认为“满载一船星辉”中的“载”用的非常新奇。“星辉”本是抽象不可触摸的没有分量的无形之物,诗人却要用船来装,这是化抽象为具体。

(教师追问:“载”字的这种妙用,我们在古代诗歌中也见过,你们还能想起来吗?同学们纷纷举手,“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十里湖光”)

学生7:第六节中的“夏虫”这个意象很有意思,它好像理解诗人的心情一样,平日里叫的很欢,今天却为诗人的离去沉默了,这是一只有情有义的虫子。(同学们大笑)

………

(教师小结)

环节四,分析鉴赏。

新月派的诗人们一直践行着诗歌创作“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主张,<再别康桥>更是这方面的典范,请同学们做一点鉴赏。

(分小组讨论,小组长总结归纳,教师择其中优秀的予以展示)

学生一:音乐美是针对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而言,朗朗上口,优美和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反复。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学生二:绘画美是指诗歌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让读者产生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全诗七节几乎每一节都是一幅逼真的画面。如第一节中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第二节中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情景;第三节中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等,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使每一幅画都富有动态美,给人以立体的感受。

学生三:建筑美是指诗节整齐而又参差。全诗七节,每节两句四行,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给人以美感。

案例反思

这首诗我本身比较喜欢,备课也充分投入,从反馈情况来看,基本上完成了之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思路清晰,总体感觉不错,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收获:

1,充分发挥了朗读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通过朗读,感受作品的意象意境,学生得到了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整节课书声琅琅,诗意荡漾,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味道。

2,特别注意到了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意象是经过诗人精心选择为表达诗人心中的情感服务的,鉴赏诗歌只有从意象入手方能全面而深入。本节课对金柳、青荇、星辉、夏虫等意象的把握分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上出了诗歌的味道。

3,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相结合。自主学习实用而有效,而小组讨论,团队合作却更为重要。特别是有些内容量大面广,通过小组内分工与合作,各个击破,有效的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比如环节二对每一节内容的概括和环节五中对诗歌三美的分析,如果单兵作战势必费时费力,事倍而工半。

当然,缺点也是有的,课后想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1,在分析诗歌绘画美的时候,大量和诗句内容相吻合的画面的显示,虽有助于学生进入诗境,有一些效果,可这却很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2,心中只想着自己设计的教学程序,没有随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及时反应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忽略了学生的出色表现,在课堂上失去了许多和学生重启对话的机会。

(作者单位:山西省浑源五中 037400)

猜你喜欢
再别康桥康桥现代诗
明确文体 指明路径 解密诗语
以“朗读、鉴赏、审美”三维提升现代诗教学水平
再别的岂止是康桥
青草更青处——《再别康桥》赏析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现代诗,我们该教些什么?
论《再别康桥》诗歌意境美
投入细腻的情感诵读诗歌
图雅的诗
放手让孩子撞南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