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的课后辅导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26 08:44吴笑嫦何海枫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微信

吴笑嫦 何海枫

摘 要: 如今,计算机技术更新快与计算机教育资源少的矛盾,促使课后学习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后辅导是大学生课后学习的重要辅助,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本文以大学计算机授课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开展基于微信的课后辅导,分析这种辅导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这种辅导方式能使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积极,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能使学生学习习惯和效果得到改善。

关键词:课后辅导;微信;大学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02-0027-04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随着新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开起新型的学习模式,微信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通讯工具,微信可以实现通过某些订阅号的支持,创建学生和教师个人课程平台。这为师生课程资源的管理和师生关于课程的交互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很多学者曾经对微信支持教学进行过研究,比如张艳超构建适合员工进行继续教育的模式[1],白浩探索微信有可能和实际应用于高校教育的领域[2],王晓玲比较了微信和QQ协助学习的效果[3],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于课堂模式改革的层面,对于微信在课后辅导上的应用的研究少有涉及[4],而课后在线辅导对学生学习影响被证实是积极的[5]。

2.研究意義

课后学习是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形式,课后学习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更容易适应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计算机是各行各业的工具,计算机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但计算机基础并不是专业技能的一部分,所以很多学校在这方面教育的投入有限,造成资源的短缺。与此形成矛盾的是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这促使计算机课后辅导需求非常迫切。

国外专家学者致力于研究网络导学并先后提出包括四个能力维度[6]、COI 模型[7]、五阶段模型[8],以及辅导教师职责[9]等理论,这些理论重在对辅导教师的角色、能力、职责等方面的探索。国内课后辅导领域中,网络辅导的实践多集中在信息发布、知识分享和被动答疑等形式上,发挥不到网络的优势。

微信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直接交流,这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弥补大学课堂中学生的情感缺失,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同时,课后辅导也能方便了解学生需求,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微信中学生与学生实时的互助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学生群体的交流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文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实验教学部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几个班级的几百名学生为调查的对象。实验教学部一直负责非计算机专业的本专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其中有几名教师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学生课后辅导,其他的采取的是传统的网页、QQ群模式辅导。因此这样的研究样本的调查数据具有代表性,调查结果普遍适用性。

大学计算机和各专业第二层次课程结束后,随机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发放的调查问卷为250份,回收的问卷为213份,然后过滤明显无效(不按要求填写、明显规律排列)的问卷,剩下的有效问卷179份。基本数据如表1所示,微信课后辅导概况如图1所示。

2. 研究设计

本文通过与部分学生访谈,确定调查问题,设计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将从学生的行为、辅导的资源、辅导的方法和辅导的效果这四个层面开展。首先,行为维度是为了了解学生群体中是否具有微信进行课后辅导的条件;其次,辅导资源维度是为了掌握学生喜欢接受的学习内容和鼓励学生接受的内容;再次,辅导方法维度的研究是在探讨怎样应用微信进行课后辅导更有效,方便调整教师的辅导途径;通过辅导效果的研究旨在证实出微信应用于课后辅导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是否有积极的作用。

调查问卷包括用检核表法及评定量表法设计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旨在探索学习者的主观意向,衡量微信是否有助于计算机基础教育课后辅导。

文章最后对此次研究结果进行总分析概括,为微信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建议。本文数据采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分析绘图。

三、研究分析

1.学生的行为

学生行为层面的调查为了掌握学生的行为习惯,了解微信是否可以作为开展计算机基础课后辅导的平台。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经常使用微信,并没有学生不用微信。其中常用微信的学生占总样本的82%,而且大部分学生微信的使用频率比QQ的要高。调查显示学生使用微信的功能如图2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已经相当熟练使用微信的各项功能。但是,由表2可知:手机的使用熟练程度和电脑的使用熟练程度相关系数仅为0.189,其相关系数检验的概率p为0.14,因此,说明两者有一定的可能存在正相关,但相关性很弱。鉴于手机和电脑对于同学的熟练程度不相关,并且熟练使用微信的情况下,使用微信进行课后辅导存在开展的可能性和价值。

2.辅导的资源

基于微信的课后辅导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适当的辅导资源是基于微信的课后辅导基础,辅导资源的偏好调查在本次研究中非常重要。对辅导资源偏好排序调查数据汇总,如图3、图4所示:

从学生对辅导资源偏好的排序汇总结果显示,课内知识的补充如教学课件等资源在学生排序中比较靠后,说明了学生课后学习的需求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的答疑,学生渴求了解新鲜前沿的技术,学生更注重计算机相关兴趣培养。从资源类型选择数据看,同学更喜欢娱乐性的资源,对实用性和启发性的资源也比较喜欢。所以微信辅导的资源的选择应该具备导向性和科学性,更应该具备娱乐性。更多时候他们更愿意寓乐于学,更愿意从自己遇到的问题出发去寻找适用的知识。

对于前沿、拓展性知识,97%的同学认为需要资源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由于手机的使用习惯,90%同学习惯使用关键词搜索内容,资源的选择可以由同学和教师上传,92%的同学需要资源的推送。

对于课内内容的辅导,67%同学还是会利用网络查阅课件和教学视频等材料,所以如果微信的课后辅导在课本知识的预习、课后的复习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微信课后辅导课内知识方面,19%学生认为微信的课后辅导会对解决课堂问题最有意义,40%学生认为微信的课后辅导会对课堂的查漏补缺最有意义,21%学生认为微信的课后辅导会对培养自己学习能力最有帮助,17%学生认为微信的课后辅导会对复习最有帮助,17%学生认为微信的课后辅导会对预习最有帮助。

3.辅导的方法

基于微信的课后辅导在有了实行的可能和素材的支持基礎上,辅导方法在基于微信课后辅导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由于目前课后辅导的机制不太完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不稳定。有93%的学生容易搁置学习问题,有90%学生反映大学集中学习时间比较少,有88%同学反映,即使能沉下心来学习,又会因找不到合适的学习环境而搁置。如何有效进行课后辅导非常重要。通过调查可知,有84%同学认为微信会对课后辅导有帮助,有84%同学表示会去接受一些课后辅导材料,特别是教师推送的辅导材料,有95%同学表示会去浏览。绝大部分学生希望在课后辅导方面得到教师的鼓励,从而建立自信心和获得知识的成就感。而从辅导形式偏好汇总的数据(图5)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辅导方法的偏好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课后辅导在测试、作业、问答、推送等方面的形式偏好基本均衡。课后知识了解渠道在问教师、问同学、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面的分布也就基本均衡。使用微信课后辅导环节偏好在答疑、作业、通知和拓展这几方面也基本均衡,资源呈现方式在文字、语音、图示和视频方面也基本均衡。

基于微信的课后辅导主要意义在于师生共建和整合资源,通过不同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一门课程开设和积累非常重要。

4.辅导的效果

基于微信的课后辅导有先决条件、资源和方法支持后,现对微信课后辅导的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在调查的学生中有13%已经接受教师在微信的课后辅导。

汇总整体数据如表3,由表中数据可知,p=0几乎可以完全确定学生的成绩与是否使用微信进行课后辅导有关,相关系数r=为0.388,说明两者是正相关,并且相关性较强。

调查结果显示不管使用微信进行课后辅导与否,大部分学生对于这种形式辅导都是认可的,尤其是使用过的学生对这体会更加深刻(平均权值较高)。具体分布如图6所示。

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升也并不仅在成绩方面,通过调查发现基于微信课后辅导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自学能力的提高、促进知识探索等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大学计算机教育是大学生公共基础的教育,很多学校在这方面投入有限,甚至还有些学校实行大班理论教学,怎么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保证学生的知识摄入量,使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乃至简化以后工作过程,这是我们研究探讨的问题。通过这次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优点

(1)学生为主。基于微信的课后辅导以学生为主,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微信管理自己的资源,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这种辅导形式重视学生的需求、特质、学习风格。突出学生在认知、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等的主体地位。

(2)自学为主。课后辅导与课堂的教学不一样,学生不再限制去了解某些知识,它完全是一个自主的过程,学生选择什么资源、获取知识的渠道和安排学习的步调都是由他们自己完成。而学习者学习的目标和毅力是影响自主学习成效的因素。基于微信的辅导教师能成为一个导学者。

(3)功能丰富。学习多样化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微信功能丰富能为课后辅导提供多样化学习的支持。有了微信的支持,可以丰富学习资源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多种学习路径,提供给教师多种策略选择。微信能使学生和教师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小社区,这个社区可以为学习提供很多便捷,比如互帮互助,小组合作学习。

2.问题

(1)资源收集问题。如今是个大数据时代,资源收集是一个巨大的工作。应该把什么资源推送给学生,应该将什么资源过滤掉,这更加是一个难题。

(2)师资短缺问题。通常在计算机的教学上,师资已经出现短缺的现象。尽管学生更希望专业的一对一的辅导,教师也应付不过来。

(3)业务能力问题。如果要及时回答上学生的问题,在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更新的背景下对教师的业务能力需求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3.建议

(1)激励学生上传资源。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具有一定知识储备量,有比较完善的认知水平。学生上传的资源更贴近学生的需求。一定程度地激励学生的知识上传,也是对学生个体的认可,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学生建立社区团体。微信形成的虚拟社区与普通的网上虚拟社区的环境不同,它具备更亲密的关系、更具备责任感。学生干部还可以辅助管理这个社区。部分代替了虚拟社区管理者的功能。

(3)教师及时更新知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一个学习辅助者的角色,学生自学内容和遇到的问题具有不可控性,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是被动的,但是教师很有必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实时的解答。所以教师应有的知识面应该要比较广,新知识的接受和适应度应该较强。区别于原来教师的教书匠的角色,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应该够广大才至于不尴尬。

综上所述,部分教师和部分微信功能已经应用到课后辅导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应用不够广泛。一定程度上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基于微信的课后辅导如果需要为大学计算机教育提供示范,但还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才能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艳超,伍海燕.移动微型学习:新生代员工继续教育新模式——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1):79-84.

[2]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4):78-81.

[3]王晓玲.微信与QQ支持下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之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11):98-102.

[4]李丽珊,王乐,黄骁斌,白文秀.基于课程的课后交流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7,7(02):102-104.

[5]李锋劲.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C].2017:3.

[6]Berge, Z.L. and Collins, M.P.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and the online classroom [M]. Cresskill, NJ: Hampton Press,1995.

[7]Anderson,T.,Rourke,L.,Archer,W.,& Garrison,R. Assessing teaching presence in computer conferencing transcripts[J].Journal of the 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 2001, 5(2):7-23.

[8]Salmon G. E-moderating: The Key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line(second edition)[M].London: Taylor & Francis Books Ltd,2003.

[9]Shepherd, C. E-learning's greatest hits[M]. Brighton: Above and Beyond Ltd,2003.

(编辑:郭桂真)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微信
微信
微信
大班教学环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
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学习风格对大学计算机课程MOOC学习的影响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民办高校以NCRE为指导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研究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