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2018-02-26 08:44黄建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六位一体个性化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摘 要: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是制约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提出:构建和应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智能评分系统、教学网站、手机移动课堂、教学微信公众号和QQ交流群、开放實验室为学习支持渠道的线上线下六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在自然班的课堂内外均可实施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既放大了教师的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及自我激励的作用,不同基础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均有显著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高。六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是“互联网+教育”思维在自然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有益实践。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六位一体;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02-0058-04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实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质量,但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给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般的分层教学需要对原有的自然班重新编班[1],实施难度大。广西科技大学基于互联网+教育[2]的思维,建立了六位一体的立体化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模式,并于2016年9月起,在学校医学院2016年级的自然班教学中应用,有效地实施了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破解了难题。

一、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参差不齐、课程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5年9月和2016年9月,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难度,广西科技大学分别对学校医学院的大学新生进行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入学摸底考试。两次摸底考试的结果均显示,新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总体上很差,基础层次差异很大,与入学专业及培养层次之间也不一定有正相关的关系。2015年9月的摸底考试成绩统计如表1所示。

我校医学院学生一般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结束后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其中一级考试的平均通过率历年多在50%以下,说明课程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2.无法实施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教师检查辅导”,但自然班内学生基础差异大且课堂时间和教师人力有限,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实际教学中很难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不同需要,导致不少学生不是吃不饱就是跟不上,实验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3.人工批改实验和作业工作量大、效率低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的操作性很强,依赖人工批改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和作业,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低,而且不可能及时完成,更不可能给予每个学生实时的反馈,学生也不能通过反馈获得提高。教师在课外忙于实验和作业的批改,必然缩短了用于教学设计、教改研究、个性化教学、教学资源建设的时间。所以,将教师从批改实验和作业中解放出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4.教学渠道单一,缺乏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渠道和资源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习渠道基本上只有教材和课堂。学生在课堂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课后遇到问题都很难得到教师及时的指导,基础差的学生遇到的问题就会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越积越多,将严重影响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压垮其学习自信心。

二、改革实践

1.建立线上线下六位一体的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实现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思维,通过自主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智能评分系统和手机移动课堂APP,给教学网站添加实验、作业及成绩管理功能,构建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智能评分系统、教学网站、手机移动课堂、教学微信公众号和QQ交流群、开放实验室为学习支持渠道的线上线下六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结合教研室集体制定的各个层次的实验和作业,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学习过程中均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学习支持和指导,相当于随时都给每个学生配备了专属教师,如图2所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在原有自然班的课堂内外都能顺利进行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促进教学质量大幅提高。

2.建设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资源

六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分层次的实验和作业内容体系以及操作演示视频的支持。教研室根据教学大纲,集体制定了针对不同基础的初、中、高三级实验和作业内容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从任何一个级别开始学习。

在制作操作演示视频时,我们除了制作初级、中级、高级的实验和作业操作演示视频外,还将教学大纲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制作成3到5分钟的微视频,供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智能评分系统、手机移动课堂、教学网站等任何一种方式选择性地观看学习。

3.六位一体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的运行

六位一体的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了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智能评分系统为核心的线上线下多渠道教学的有机融合,课堂内外都可以实现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不仅将教师从繁重的实验和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而且可以给予学生实时的操作评价反馈和多渠道的学习指导,其运行过程如图3所示。

(1)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的和谐统一

在线上线下六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教师由讲解、演示者和实验作业的裁判员变成了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设计者、主持者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学生学习问题的最后终结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和学习问题的困扰者变成了主动学习者和学习问题的发现者、解决者,课堂内外均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的和谐统一。

(2)促进学生形成自我激励良性学习循环

德国专家斯普林格在其所著的《激励的神话》一书中写道:“强烈的自我激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在六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中,分层次的实验操作教学使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都有与其基础相对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智能评分系统实时给出的评分成绩、错误提示和错误点定位,在明示错误的同时也给了学生及时的肯定。学生在学习目标实现并得到实时的成绩肯定后,其内心能很及时地产生成就感与获得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自信心、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其知识、技能及自主学习能力也逐步提高,从而形成螺旋上升的自我激励良性学习循环,课程的教学质量将不再受制于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

(3)放大教师在教学中的能力,保证教学中的师资资源充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分身乏术,课堂内外能得到教师个别辅导的学生有限。但在线上线下六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中,依托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智能评分系统的实时评分、错误提示和错误点定位功能以及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和QQ群进行的一对多辅导,再加上操作演示视频的支持,教师就可实现“分身”,其个人能力通过这个立体化教学模式得到了放大,保证教学中的师资资源充裕。

三、实践效果

1.开展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后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从2016年9月起,整个教研室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全面应用六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各自然班中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每一次实验课都有对应层次的教学内容和课堂作业,虽然一个学期累计的课堂作业达到20次以上(基础差的学生因为逐级学习会更多),但实验和作业的批改与错误反馈都由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智能评分系统实时完成,教师的工作量并没有增加。改革前,由于是教師手动批改作业,一个学期最多只能批改4~5次作业,学生也不能及时获得学习反馈。

教学改革实施后,智能评分系统与操作演示视频等教学资源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下课时间到了不愿离去,课外上机爆满;许多学生在作业已经获得99的高分后仍兴趣盎然地追求100分,说“一排作业都是100分很好看!”这些现象是改革前所没有的。

2.课外移动学习氛围浓厚

手机移动课堂APP是针对学生课外复习和个性化学习的移动学习软件,其中包括了实验、作业、知识点微课等模块共计253个演示和讲解视频、400个理论问题解析。

手机移动课堂APP自从2016年11月上线到2017年6月底,累计用户1575人,占2016年级总人数3190的53.20%,累计观看视频18360次,平均每人观看视频超过11个;学生观看视频后,主动点赞数达到466人次。

教学微信公众号于2016年10月启用,到2017年6月底,关注人数达到1562人,占2016年级总人数3190的48.97%。

以上数据显示,约半数的学生愿意使用手机移动课堂和教学微信公众号学习或寻求帮助,初步实现了课堂教学向课外的延伸,对分层课堂教学是有益补充。

3.学生满意度高

我们在2016年级开展了对教学改革的关键软件“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智能评分系统”的满意度调查,其中共有6个调查指标,各指标的调查选项均采用五级计分的办法,分值“5、4、3、2、1”分别代表“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669份,调查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4.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使用SPSS19.0软件对2015和2016年级学生的入学摸底考试成绩进行卡方检验显示,2015级学生入学的计算机基础显著好于2016级(P=0.000,小于0.001),如表3所示。

2015年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使用传统教学方法,2016年级学生使用六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学,都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分别于次年3月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使用SPSS19.0软件对考试成绩分析,结果显示2016级的平均分、通过率与入学基础更好的2015级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00,小于0.001),如表4、表5所示。

四、结束语

六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教育”思维在自然班教学中的有益实践,是“互联网+教育”的具体结合点之一,不需要人为分出初级、中级、高级班,在自然班中即可实施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实现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该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应用,还可以推广应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课教学和其它课程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张金炜,祝志勇.个性化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探索——以城市园林分类培养分层教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6(2):171-172.

[2]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3]黄建成.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从学生能力的视角出发[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6(5):110-112.

(编辑:鲁利瑞)

猜你喜欢
六位一体个性化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讨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策略研究
浅谈儿童音乐教育方法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