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8-02-26 13:17刘睿媛
职业时空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双师型教师课程体系

刘睿媛

摘要:当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面临专业化双师型教师匮乏、课程定位缺乏专业理论指引、实训课流于形式、招生体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健全课程体系、加强校园合作、完善招生制度等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 双师型教师; 课程体系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

(一)专业化双师型教师匮乏

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国家日益重视学龄前教育,加大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初中毕业生为了毕业以后更好地择业,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报名热潮。然而,当下中职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远远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专业出身的学前教育教师仅仅占了很少一部分。调查发现,现代中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通常被许多非专业教师所取代,对学生的指导上缺乏专业理论基础,影响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此外,专业出身的中职学前教育教师中从事过一线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很少,他们实践经验匮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理解不够。教师常因缺乏一线实践经验而不能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影响了中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学习,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此外,有的教师过于注重教材知识的讲授,给与学生主动思考、亲身实践的时间较少。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实现以及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二)课程定位缺乏专业理论指引

调查发现,大部分中职院校将活动组织类课程定位为专业理论课,忽视了活动组织类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这一属性,直接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还有部分学校虽将活动组织类课程性质定位为讲授和实训相结合,但因无法让学生进入幼儿园实训而大大影响了学生实践教学水平。此外,课程定位的缺失致使学生既缺乏专业理论基础又缺乏幼儿园实践经验,在对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及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理解上存在盲点,大大影响了中职学生活动组织能力。

(三)实训课流于形式

调查发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实训很难促使学生的实践水平产生质的提高。首先,有的中职学校虽然有模拟幼儿园,但常被搁置,模拟幼儿园没有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致使实训课流于形式。其次,中職学校教师很少带领学生到真实的幼儿园进行观摩和学习,完全依靠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演练,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幼儿园活动组织》这门课程为例,通过调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组织学生撰写教案、进行试教。但由于学生对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是特别了解,缺乏在幼儿园实训的直接经验,他们普遍认为幼儿园活动组织类课程较抽象,对专业的认同度较低。在撰写教案的过程中,常对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的设定捉摸不定,难以把握活动的设计思路。在试教的过程中,经常不能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对幼儿缺乏亲和力,语言表达上较成人化,方法上缺乏专业技能(声乐、舞蹈、钢琴、美工等)的运用。此外,教师对学生缺乏专业化指导和评价,也大大影响了学生试教的质量和效果。

(四)招生体制不完善

随着国家政策对学龄前教育的扶持,越来越多的初中毕业生综合考虑自身成绩、未来就业、福利待遇等因素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中职学校为了增加招生人数,纷纷广泛招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忽视了招生体制的健全,致使招生不够严格、规范,影响了生源的素质和质量。加上近年来普通高校的持续扩招,致使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大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及卫生习惯,自律意识及自我管理意识较为淡薄。通过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的观察,了解到一些学生经常在课上玩手机、吃东西、照镜子、睡觉等,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此外,一部分学生对作业不够重视,存在抄袭现象,还有的学生不能够及时上交作业。总体来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各方面的习惯养成较差,德育素质及专业兴趣普遍较低。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对策分析

(一)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中职学校应不断引进学前教育专业化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应加强对非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培训,提供给他们更多去幼儿园实践的机会,引导教师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现代化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建立一支具有高尚师德、良好的创新精神、较高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与评价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研讨,提升设计与实施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能力,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在试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教师还应不断革新教育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做中学”[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比如任务驱动法,即学生围绕具体的任务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学习。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促进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幼儿园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沟通、协作、解决问题及创新等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2]。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纲领性文件的指引下,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扩充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努力提升简笔画、声乐、钢琴、舞蹈、讲故事、游戏等专业技能,定期到幼儿园进行实践教学及集体教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促进课程的专业化发展和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二)健全课程体系,提升专业化水平

为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应根据职业发展需要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更新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突出教学方式的实用性、示范性与师范性。[3]中职学校应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对所开设的每一门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切实促进学生幼儿园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提高,从而培养出满足幼儿园实际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学校应充分利用幼儿园促进学生发展,促使学校课程真正与幼儿园接轨,为学生提供去幼儿园实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多反思、总结、提升。此外,学校应在“理实结合”“工学一体”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多开设一些专业化的理论课、实践课,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加强校园合作,促进实训课的真正实现

中职学校应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变革,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出被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合理安排校外教学实践,使实践教学方案具有组合型、模块化及进阶式的特点,确保学校、幼儿园的教学实现有效对接,让学生能够利用实习机会提升职业能力。[4]校园合作,即学校、幼儿园双方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共同促进人才的养成。中职学校应把开展校园合作作为学校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拓宽与幼儿园的合作路径,争取一些幼儿园做为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去幼儿园实训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园所活动氛围以及3-6岁孩子的不同个性表现。中职第一学年可每周带领学生去幼儿园1-2次,每次2-4学时,第二学年可每周带领学生去幼儿园2-4次,每次4-6学时,分别把学生派到不同的年龄班进行观摩实习,并邀请主班老师作为学生的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试教给与指导和评价,从而使专业课程的实训真正发挥作用。

此外,学校还可聘请一线幼儿园教师参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研讨,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符合幼儿发展及社会发展需要。校园合作的培养模式既能有效提升学生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多元化专业技能,比如观察技能、沟通技能(与幼儿、家长、同事等)、提问技能、简笔画技能、弹唱技能、游戏技能、讲故事技能等。中职学校和幼儿园的发展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它们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幼儿园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而中职学校也能承接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功能,有利于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学生在校外幼儿园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育教學,能够不断增强实践技能,提升未来的就业能力。

(四)完善招生制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职学校可积极争取政府的扶持,综合考虑国家、社会、家长、幼儿等不同层面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合理制定招生细则。当今社会,幼儿教师被社会广泛地需求,其素质和质量受中职学校生源情况的影响。因此,各中职学校应不断完善招生体系,加大对学生的筛查和面试力度,多方面考核与评价学生,提高学生的入学门槛。从长远来看,这也有利于新一代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职学前教育的学生在刚入校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身心发展状况,可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筛查,及时发现异常。也可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道德教育、社会发展教育及全面发展教育放在首位,促进学生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的协调统一发展。同时还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适时表扬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正如著名教育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所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没有差生。教师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与学生交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进行锻炼和提升,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悦纳自我。

综上所述,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理论及实践技能的学习,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争做一名为社会、为幼儿发展所需要的合格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针对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有益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多元化能力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燕萍.巧用“做中教,做中学”上活理论课—以《幼儿教育学》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210-211.

[2] 岳雄福.浅析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S1):162-163.

[3] 许可纯.学前教育专业(保育方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以广东省某职业院校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7):133-140.

[4] 许倩倩.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设置的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分析—以26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为样本[J].学前教育研究,2015,(2):30-36.

猜你喜欢
中职学前教育双师型教师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谈高职教育教师的发展趋势
试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措施
从键盘乐器演奏基础教学分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琴法课程教学
校企合作体制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林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软件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一包一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职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