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专业设置调整策略和方法探析

2018-02-26 13:17刘尚明
职业时空 2018年1期
关键词:专业群生命周期

刘尚明

摘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高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是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人才的培养需要整体规划、分层实施,根据地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调整专业布置,对人才培养进行科学规划显得非常必要。强调在政府统一规划下,以调研为依据,根据产业生命周期规律对应专业建设周期,掌握不同周期特点,以不同方法和举措,规划、调整专业,建设专业集群。

关键词:专业群; 产业群; 生命周期; 建设周期

产业群是产业集群的简称,是指在地域上聚集的生产某类产品(包括中间产品),提供某类服务的一个群体。产业集群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一个经济现象,它根植于社会文化环境中,依靠地方政策的支持,主导着地域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具有地域和产业特征的组织形式,它具有集团竞争优势、集聚发展优势以及规模效益优势。产业集群内各个组织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成为集群构建的主要吸引力和向心力。产业集群的众多优势使之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构架形式。

专业是职业院校根据职业技术分工和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学业类别。在职业教育中,专业突出的是职业属性,每个专业尽可能覆盖工作职业,专业对这个工作职业培养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等。所谓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示范或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结合若干个服务对象相近,拥有共同或近似的基础专业课程的相关专业为支撑组成的,一个培养目标相同、教育资源共享、人力资本共用、校企合作相关的专业集合。专业群内的专业往往是围绕某一行业设置形成的一类专业[1]。各专业服务的对象基本是一个产业中的相近工程对象,同一个专业群中的各专业在教学理念、知识基础、技能结构等方面具有关联性和交叉性。專业群中的基础课程相近或交叉,师资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共用的,实训设施设备的使用可以面向专业群中的各专业,实现实训资源共享。专业群可以面对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企业进行校企合作。

近年来,随着产业群的兴起,客观上要求调整专业设置,合理规划人才结构和层次,建设与产业群配套的专业群,紧跟产业群的变化和要求,高效培养满足产业群发展需要的人才。

一、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内涵

专业群和产业群的对接是各自以培养人和使用人为目标,专业群建设根据产业群的实际需要入手,专业建设与产业实际需求匹配。根据产业群结构、三产比例、产业布局等内容组织调研,科学规划,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专业调整、专业退出等步骤与产业需求相符合。同时,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和调整、课程的组合和开设、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编写和调整、师资队伍、实验实训软硬件的建设和调整要适应各个产业的发展状况。建立专业协调产业的动态调整机制,使专业建设有的放矢。

二、对接产业群的专业设置调整策略

专业设置调整具有动态变化、区域服务、实用灵活等特点,他是对社会需求和教学工作的全面审视和科学把握,是学校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的直接体现。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地方产业发展趋势,反映了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能力的强弱[2]。

(一)专业设置调整必须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据

职业院校服务的对象是区域经济,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置调整必须以当地经济发展为依据。专业设置是衡量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需要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人才。职业院校需要紧紧抓住市场需求这个主线,以地域经济发展为依托,不断优化专业布局,改善专业结构,加强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创办出满足各方需求的专业,培养出各方需要的人才。

(二)专业设置调整必须强化政府调控力度

对接产业集群的专业规划,政府应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规划中,政府需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将产业的项目建设与职业教育整体规划、资金筹措、资源配置、运行保障等工作有效衔接、综合协调、科学规划。根据产业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及相互关系,调整专业布局,使专业的发展程度适应产业的发展。政府规划应从专业层次、结构、数量等方面入手进行调整设置。

首先应规划专业层次和结构。专业层次是指在产业集群范围内与产业对接的专业集群中各专业的本科、高职、中职层次,专业结构是各个专业数量比例构成。合理的专业层次、专业结构是对接产业集群,形成人才梯度的基础。专业层次、结构规划应在国家及地域整体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内,根据产业集群中人才需求和各具体产业所占的比重进行调整。

其次是规划专业方向。产业不仅涉及一、二、三产,而且在各产业内还分有具体的产业方向。政府在调控专业布局中要考虑区域内的重要产业,围绕重要产业设置和培育优势专业,以优势专业为龙头带动与重点产业相关的专业群发展。

三、对接产业集群的专业设置调整方法

根据产业布局和发展的要求,在人才培养体系整体框架内,建设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有助于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可以构建优胜劣汰的专业调整机制,解决专业建设与产业对接中存在的问题。

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应该考虑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适应性问题。在国家颁布的专业目录内设置合适的专业,对接国家或地方颁布出版的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从招生对象、学制学历、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等方面深入研究专业和产业的适应与匹配;其次要考虑调整机制的超前性。专业设置在服务产业集群方面一般存在专业设置滞后、专业定位不准等问题,因此,在构建动态调整机制时要掌握产业的发展方向,清楚区域产业的建设目标,专业定位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一)强化产业调研和行业指导

专业调整机制的建设是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规划调研产业类型、产业规模、产业发展前景以及所需专业结构,所需人才数量,人才结构和核心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的信息。掌握区域内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的能力和专业对接产业的信息。具体调研可以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进行,可以由政府主导也可以由职业院校推动进行。

注重行业指导,发挥行业协会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行业协会、政府和职业院校信息沟通的渠道,使行业信息及时、高效的传递,为政府进行专业布局调整提供决策依据;构建产业对接专业的信息化平台是产业调研的有效手段,也是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重要方法,平台建设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职业院校和行业内重点企业参与。参与方根据需要发布各种信息,获得专业调整的数据。

(二)建立专业调整和建设机制

职业院校开设的应用性专业与产业一样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专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叫做建设周期。产业的生命周期一般经过幼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时期,专业的建设周期是设置、建设、重点建设和调整退出四个阶段,专业的建设周期和产业的生命周期基本吻合。

在产业幼生期,市场容量增加较高,需求增长较快,技术不断成熟,这时对应的专业一般处在设置专业、积累经验和专业建设时期;产业成长期的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变化减慢,行业特点、市场竞争状态以及用户层次等比较明朗,行业进入壁垒提高,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增多[3]。这一时期从业人员数量逐渐增多,专业招生开始提升热度,学校的专业建设逐步进入快车道;产业的成熟期,需求增长率不高,技术上已经成熟,买方市场形成,竞争激烈。对应产业成熟期的专业建设是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基础,配合产业变化,优化专业资源结构,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产业进入衰退期的市场增长率下降,需求下降,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目减少,行业人员需求量减少[4]。这一时期,产业对应的专业也随着行业情况开始萎缩,应采用关停并转等措施对专业进行调整。需要指出的是,产业生命周期和专业建设周期不是严格對应的,譬如对于朝阳产业,虽然处在幼生期,但是由于国家大力支持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可能直接进入重点专业建设阶段。

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时都要经过市场调研和专业论证,根据行业特点和人才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不断涌现,职业院校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必须在政府统一专业规划下,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在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内,建立多方参与的专业评价机制。以产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地域经济实际为依据,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专业设置、建设、整改与退出机制。对于朝阳产业,预计发展前景好的产业应积极申报与之配套的专业,努力筹集资金,建设教学资源,开办新专业。与成熟产业对应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明显,要加大扶持专业的力度,以示范或重点专业的标准进行建设。对办学条件差、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招生人数少、就业率低的专业,要限期整改。对没有市场需求,停办对国家经济政策和安全不造成影响的专业,应停止招生。

专业建设和调整机制应在政府职能部门指导下由职业院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专业设置、调整和建设要主动接受行业协会的指导,充分听取包括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在内的各方意见,根据产业情况做到及时、准确的调整专业(专业调整机制见图1)。

(三)根据对接产业要求,科学建设专业集群

专业集群建设主要目标是强化育人功能,应注重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布局,合理配置专业结构和层次,控制专业规模,优化专业资源,突出重点专业与行业重点企业的配合,创新专业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

通过明确涉及产业的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布局,改善专业条件,进一步合理配置学校和企业资源,明确专业建设指导单位为教育行政部分,主体单位为职业院校,支撑单位是行业企业,实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特色彰显、产教对接”的专业优化调整目标。

专业结构构建对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专业结构调整规划。专业群的建设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通过人才需求状况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与产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专业群体系,形成链条式专业群[5]。专业群的构建要考虑产业生产的特点和企业人才需求的背景,以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的若干专业构建成一个专业群,尽可能覆盖多岗位。

四、结论

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对接是构建现代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的实际,遵循市场规律,紧跟产业发展变化,对接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使人才培养真正匹配企业要求[6]。强调产业生命周期对应专业建设周期,根据产业生命周期调整职业教育专业布局,根据专业建设周期谋划专业支持力度,希望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开拓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 周巧英.探析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5-7.

[2]  王志蔚,孙冕,叶川.专业群建设如何适应产业集群发展—江苏沿海农村职教专业群建设调查与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4):115-118.

[3]  王贯中.行业生命周期的技术选择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0,(1):25-26.

[4]  张海翠,王爱民,胡求光.宁波市海洋产业结构预测分析及优化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1,(3):472-476.

[5] 陈芳.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对接园区产业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6] 姚钢.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河北职业教育,2017,1(3):97-99.

猜你喜欢
专业群生命周期
基于云制造模式的产品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
探索ASP.NET的生命周期
工程应用型本科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构建初探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认知的发展及衰退模式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财务战略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路径选择探析
新兴专业集群化的路径分析
税收筹划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