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肺部后处理重建技术在非肺癌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26 13:46刘加良陈文宇吕晓东方志仙孙延豹杨芝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33期
关键词:后处理胸部腺癌

刘加良 陈文宇 吕晓东 方志仙 孙延豹 杨芝萍

[摘要] 目的 探讨64排胸部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非肺癌性肺结节中诊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12月期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78例肺原位腺癌患者和45例非肺癌患者的64排螺旋CT肺部后处理重建影像资料,比较和总结两者的影像学特征。 结果 ①非肺癌患者肺部CT后处理重建影像以实性结节多见,周围不规则、边缘毛刺征、血管丛集征和空泡征等少见,纵隔窗显示、病灶钙化和病灶强化等多见。肺原位腺癌患者则以磨玻璃结节多见,周围不规则、边缘毛刺征、血管丛集征和空泡征等多见,未见纵隔窗显示、病灶钙化和病灶强化等,两者在上述影像学特征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②两组在周围花瓣征和胸膜凹陷征等影像学表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64排螺旋肺部CT后处理重建技术能更清晰地了解肺小结节的细微影像改变,对判断小结节性质提供了更多的影像学依据,如能进一步与临床资料结合分析,则能有效提高肺结节诊治的临床决策水平。

[关键词] 64排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肺结节;非肺癌;影像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33-0010-04

目前,肺癌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最新研究数据显示,肺癌已成为全国发病及死亡均排名第一位的恶性肿瘤[1]。低剂量肺部CT检查被认为是现阶段提高早期肺癌检出率、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得以在肺癌筛查中迅速普及[2]。然而低剂量CT在提高早期肺癌检出率的同时,也存在过度诊断、假阳性的情况,这使得部分患者不仅不会从明确诊断中获益,反而会因诊断癌症造成心理损害,此外还会因侵袭性诊断手段和不必要的治疗造成身体机能损害[3]。因此,如何准确判断肺结节的性质,提高临床对肺结节手术的决策水平,已成为现阶段临床研究中的一个热门方向。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我们尝试通过应用目前较为先进的CT后处理重建技术,对我院2016年1~12月期间经手术确诊的非癌性结节和原位腺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再处理,并对比分析两者的影像学特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6年1~12月间经我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肺结节患者。纳入标准:①具备手术指征,同意手术治疗,且经评估能耐受手术者;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部CT检查,且图像经过后处理重建;③所有患者术后均有明确病理诊断结果;④经过知情同意,患者愿意提供病历资料进行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拒绝手术治疗者;②术前已通过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等检查明确病理诊断的患者;③胸部CT影像无法进行后处理重建;④拒绝提供病历资料的患者。根据上述纳入及排除标准,将所有纳入患者按术后病理结果分为非肺癌患者组45例及肺原位腺癌患者组78例。非肺癌患者组45例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30~77岁,平均(56.5±9.7)岁,其中体检发现36例,非健康体检发现9例;术后病理确诊为慢性炎症25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10例、肺结核4例、慢性肉芽肿性炎3例、软骨样错沟瘤2例和肺隐球菌1例。肺原位腺癌患者组78例中,男20例,女58例,年龄25~74岁,平均(50.8±11.5)岁,其中体检发现66例,非健康体检发现12例;术后病理均确诊为肺原位腺癌,癌灶直径4~12 mm,平均(7.0±1.6)mm,没有向周围浸润,也没有淋巴结转移。

1.2 方法

全部病例术前均经西门子64排螺旋CT机(Somatom Definition AS+)进行胸部CT检查,采集圖像后,在CT机自带的分析软件(Syngo CT VA 48A)上,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曲面重建(curved plannar reconstruction,CPR)及容积显示法(Volume rendering,VR)后处理重建技术对肺结节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全麻下胸腔镜肺叶楔形切除手术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用Mann-Whitney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胸部CT后处理重建影像表现形式比较

45例非肺癌患者组和78例肺原位腺癌患者组胸部CT平扫+肺部后处理重建成像表现为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非肺癌患者组以实性结节多见,肺原位腺癌患者组以磨玻璃结节多见,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1、封三图3。

2.2 两组患者胸部CT后处理重建影像肺段分布位置比较

非肺癌患者组胸部CT肺部后处理重建成像肺窗的肺小结节直径4.5~15 mm,平均(9.1±3.0) mm,肺原位腺癌患者组胸部CT肺部后处理重建影像的肺小结节直径4~17 mm,平均(8.4±2.5) mm,两者无明显差异(t=1.389,P=0.1675);两组肺段分布位置无统计学差异(Z=-0.259,P=0.796)。见表2。

2.3 两组患者胸部CT后处理重建影像纵隔窗和增强情况比较

与肺原位腺癌组相比,非肺癌患者组的纵隔窗显示、病灶钙化和病灶强化等情况多见(P<0.01)。见表3。

2.4 两组患者胸部CT后处理重建的影像学特征比较

与肺原位腺癌组相比,非肺癌组的周围不规则、边缘毛刺征、血管丛集征和空泡征等较少(P<0.01);而两组的胸膜凹陷征和周围花瓣征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封三图3。

3 讨论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由于晚期肺癌具有治疗难度大、治疗费用高、治疗疗效差的特点,因此如何发现早期肺癌,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该病死亡率的关键。目前通过胸部CT平扫对健康体检者进行筛查,就能早期发现≤10 mm左右的肺腺癌[4-5],并能及时手术,实现早期治愈。

当前胸部CT平扫检查已逐渐取代传统的X线胸透和胸片,成为健康体检和诊治肺部疾病的重要影像诊断的手段。胸部CT检查横断面扫描,分辨力和灵敏度高,肺部影像检查不留盲区,能及时发现肺部结节[6-7]。筛查出肺部结节后,结节性质的判断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影像学诊断不同于病理学诊断,虽然可以通过影像特征来分析肺结节的性质,但临床经验显示影像特征有时会有偏差,导致误判时有发生。良性的肺部小结节多是慢性炎症、纤维灶、非典型腺瘤样增生、错沟瘤、肉芽肿性炎、肺结核和肺霉菌病等可通过药物治疗或无需干预的疾病,如盲目施以手术治疗,既浪费了医疗资源,又可能对患者造成诸如肺段切除后的支气管扭曲、有效肺容量的降低、胸膜粘连、胸廓弹性和肺顺应性下降等损伤,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如何对胸部CT平扫检查发现的肺结节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就显得相当重要。常规胸部CT平扫检查往往以5 mm为层厚,对5~10 mm左右的肺小结节只能在1~2层图像显像,给临床医师提供的影像信息往往不多,因此,对胸部CT平扫检查发现的肺结节影像,有必要通过专业软件,对病灶进行1 mm减薄多角度、多方位、多部位的后处理重建,这样就能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有用的影像诊断信息,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肺小结节的性质[8]。

目前研究表明[9-11],早期肺腺癌相比较有意义的CT影像表现特征有周围不规则、边缘毛刺征、血管丛集征、空泡征、周围花瓣征、胸膜凹陷征等。本研究发现,64排螺旋CT肺部后处理重建成像发现的肺小结节,非肺癌组以实性结节多见,纵隔窗显示、病灶钙化和病灶强化等多见,周围不规则、边缘毛刺征、血管丛集征和空泡征等少见。肺原位腺癌患者组以磨玻璃结节多见,未见纵隔窗显示、病灶钙化和病灶强化等,周围不规则、边缘毛刺征、血管丛集征和空泡征等多见,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周围花瓣征和胸膜凹陷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我们还发现在非肺癌组中,占大多数的病例为慢性炎症、其次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其余依次为肺结核、慢性肉芽肿性炎、软骨样错沟瘤和肺隐球菌。因此,定期复查相当重要[12],临床工作中有不少炎症性病灶在影像上类似肺腺癌,但经抗生素治疗后,短期会吸收或消散,尤其是第一次胸部CT平扫检查发现的肺小结节,我们建议3个月或半年后进行CT复查,这样可避免炎症性肺小结节的手术治疗。

据相关文献报道[13],0期和Ⅰ期的肺腺癌如出现明显的影像学进展,需经过至少1年以上的生长时间,而从无到10 mm左右的肺结节,一般需要2~3年的生长过程,因此如果一年前的胸部CT平扫检查未发现病灶,则当前的肺小结节是肺腺癌的可能性较小。另外,在定期的肺小结节胸部CT平扫复查中,如果发现病灶生长特别快,则诊断肺腺癌的可能性也较低,但需注意的是,如病理类型为小细胞未分化肺癌,则可能出现较快生长[14-15]。从临床表现来看,非肺癌组中的25例慢性炎症患者,有4例有咳嗽、咳痰、轻微胸痛和偶尔痰血等症状,4例肺结核患者中,有3例也有咳嗽和咳痰,其中1例还有低热,说明如果有发热等中毒症状和(或)咳嗽、咳痰、胸痛和痰血等呼吸道症状时,更要当心肺小结节,是否为炎症性或结核性病变,进行相关的检查,不要急于手术,根据肺小结节的肺腺癌影像表现风险度,进行3个月或半年后的复查。非肺癌组中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慢性肉芽肿性炎、软骨样错沟瘤和肺隱球菌等,均无感染中毒症状和呼吸道症状,说明无症状的肺结节也不仅仅是肺腺癌,其他的非肺癌疾病也需要认真鉴别。从胸部CT影像特征分析,非肺癌组中的25例慢性炎症患者,有7例呈弹珠形、三角形或棱形改变的肺小结节,内部均质,边缘清晰;另外,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患者的肺小结节最易与肺腺癌混淆,但肺腺癌肺小结节内部的非均质性更明显一些;慢性肉芽肿性炎往往增大或缩小变动比较大,边缘相当比较清;软骨样错沟瘤的肺小结节比较结实,内容均匀,边界清;肺隐球菌的肺小结节比较松散,有时比较模糊的病灶强化表现[16-20]。

综上所述,为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应在健康体检中进行胸部CT平扫筛查,以便及时发现肺小结节。对CT检查发现可疑为肺腺癌的结节,尤其是磨玻璃结节,有必要进行64排螺旋CT肺部后处理重建,关注重建后影像中出现的周围不规则、边缘毛刺征、血管丛集征、周围花瓣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纵隔窗显示、病灶钙化和病灶强化等影像表现。如首次发现的肺结节,或复查期间生长很快,或伴随中毒症状和(或)呼吸道症状,或边缘镜界非常清晰的实性结节,要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不要急于手术,注意定期复查胸部CT,观察病灶的动态改变,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Chen WQ,Zheng HM,Baade PD,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J]. CA Cancer J Clin,2016,66(2):115-132.

[2] Goldstraw P,Chansky K,Crowley J,et al.The IASLC lung cancer staging project:Proposals for revision of the TNM stage groupings in the forthcoming(eighth) edition of the TNM classification for lung cancer[J]. J Thorac Oncol,2016,11(1):39-51.

[3] Gao F,Li M,Ge X.Multi-detector spiral CT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ulmonary ground-glass nodules and blood vessel[J].Eur Radiol,2013,23(12):3271-3277.

[4] Henschke CI,Yankelevitz DF,Libby DM,et al.International early lung cancer action program investigators,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stage I lung cancer detected on CT screening[J].N Engl J Med,2006,355(17):1763-1771.

[5] The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Aberle DR,Adams AM,Berg CD,et al.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J]. N Engl J Med,2011,365(5):395-409.

[6] 李萍,于春瑶,刘斌,等.256排螺旋CT迭代算法诊断肺结节的最优水平[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 29(1):87-89.

[7] 吳业君,孙玲玲,邹杰,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正增强积分及达峰时间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5,36(23):3659-3661.

[8] 王强,罗勇.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与处理[J].临床荟萃,2015,30(10):1197-1200.

[9] Aberle DR,Demello S,Berg CD,et al. Results of the Two Incidence Screenings in the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J].N Engl J Med,2013,369(10):920-931.

[10] 张国桢,郑向鹏,李铭.微小肺癌-影像诊断与应对策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101-110.

[11] Lindell RM,Hartman TE,Swensen SJ,et al.5-year lung cancer screening experience:Growth curves of 18 lung cancers compared to histologic type,CT attenuation,stage,survival,and size[J]. Chest,2009,136(6):1586-1595.

[12] Matsuguma H,Mori K,Nakahara R,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subsolid pulmonary nodules showing growth during follow-up with CT scanning[J].Chest,2013,143(2):436-443.

[13] Tamiya A,Nakamura S,Nakazawa Y,et al. A case of a pure ground glass opacity changing into advanced lung cancer confirm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J]. Nihon Kokyuki Gakkai zasshi=the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Respiratory Society,2008,46(7):570-573.

[14] Kobayashi Y,Sakao Y,Deshpande GA,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aseline clinical–rad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rowth of pulmonary nodules with ground-glass opacity[J].Lung Cancer,2014,83(1):61-66.

[15] 陈小宇,陈进军,马关华,等.64排螺旋CT在诊断早期肺癌的技术及流程优化[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 16(4):55-57.

[16] 袁烨.采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5):26-28.

[17] 王德志.肺癌性淋巴管炎CT表现的特征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8,22(23):165-166.

[18] 常艳.螺旋CT在鉴别肺癌及炎性假瘤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11):84-87.

[19] 文康彦,叶文钦,张子钦.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密度结节的肺浸润性腺癌的影像学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4):87-90.

[20] 程亮,顾春艳,李龙君,等.64排螺旋CT在纵隔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8,11(19):132-134.

(收稿日期:2018-07-11)

猜你喜欢
后处理胸部腺癌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人体胸部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
胸部Castleman病1例报道
老年胃腺癌中FOXO3a、PTEN和E-cadherin表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