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瑞典三国社会民主党衰落原因初探

2018-02-27 10:27夏庆宇
关键词:工人党社会民主党工党

夏庆宇,张 莉

(1.复旦大学 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 200433; 2.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

一、引 言

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近代兴起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运动一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支流。*自冷战结束以来,西欧社会民主党的理论主张由“民主社会主义”转变为“社会民主主义”,这两种“主义”之间并无本质区别,仅是表明西欧社会民主党的“右倾”程度进一步加剧而已。同马克思主义运动(含共产主义运动)一样,社会民主主义运动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共产主义运动有着重要的区别与联系。作为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代表,社会民主党长期活跃在西欧等地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社会民主党逐渐成为西欧主要的左翼政治力量。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作为西欧政坛上两种最主要的政治力量之一以及西欧政坛中最重要的左翼政党,社会民主党曾对西欧福利国家的建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在20世纪末(在部分国家延续到21世纪初),英国工党、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社会党等西方国家中主要的社会民主党曾先后上台执政,并且在执政后或者实现了连选连任,或者出现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都出自社会民主党的景象(即社会民主党既赢得了议会选举,又赢得了总统选举)。这种情况不由使人民联想到社会民主党已经实现了重大的复兴。但是在2010年前后,随着西方国家中的社会民主党纷纷因选举失利而下野,西方国家普遍恢复了由右翼政党执政的局面,而且在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右翼政党在此后的多次选举中普遍、多次实现连选连任。这种局面无疑标志着社会民主党在西方政坛中进入了“死寂期”、“衰落期”。为了说明这一现象,并且探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本文将对英国、德国、瑞典三国的情况做比较研究。之所以选取这三个案例,是因为长期以来英、德、瑞典三国是欧洲最典型的、社会民主党拥有较大政治影响力的国家,三国的有关情况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代表西方国家中的社会民主党的发展态势,对三国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二、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民主党逐渐进入衰落期的表现

(一)选举成绩持续低迷

1.英国

英国工党在1997年大选中比保守党多获得179个议席,这是该党有史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1]工党在2001年大选中再次获胜,在此次选举中工党获得的议席数仅比1997年减少了12席。连续两次获得压倒性胜利,这在工党历史上尚属首次。工党在2005年的大选中再次获得组阁权,但是在这次选举中其比反对党保守党仅仅多了66个议席。[2]

必须看到,上述三次连续的胜利掩盖了英国工党在选举中的一个巨大的弱点,即尽管赢得了选举,但是其得票率极低而且呈现出持续下滑的趋势。例如在1997年大选中工党获得了43.2%的选票,然而应看到,这个得票率尚低于艾德礼领导工党在1951年大选中获得的支持率(当时工党败给了保守党),甚至要低于威尔逊领导工党在1964年、1966年大选中获得的支持率。[3]13工党在2001年大选中的得票率比1992年大选时的情况还要低,而当时尼尔·基诺克领导的工党输给了约翰·梅杰领导的保守党。[4]有学者在评点2001年的选举结果(当时工党获得41%的选票)时指出:每有5个英国选民投票支持工党时,同时就有7个选民是支持其他政党的,另有8个选民未参与投票。在2005年的大选中,与2001年大选相比,新工党又失去了约100万名支持者,其得票率下降了5.5%。[3]504有学者对2005年大选做了这样的总结,“工党政府在没有多少人热情地支持它的情况下再次当选,这个政府是由一位受到广泛质疑的首相领导的,自英国实行普选制以来,工党这次的得票率比在历次大选中获胜的政党的得票率都低”[5]169,由此显示出工党已经进入了衰落期。事实上,2005年大选是英国近30年来竞争最激烈的一次大选,甚至工党自己都准备要在选举后发表失败演说了。

由此可见,工党在21世纪初尽管赢得了大选,但竞争力在不断下滑。事实上,如果具体分析工党在1997—2005年三次大选中获得的几次胜利,明显能够发现:英国的选举制度使工党的得票率与其获得的议席数出现严重的不匹配,工党的实际得票率并不高。例如工党在2005年仅获得了35.2%的选票但获得了下议院的55%的议席,而保守党获得了32.3%的选票却仅获得了31%的议席。与此同时,自由民主党获得了不足10%的议席,但该党的得票率高达22%。[5]174-175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何英国国内一直存在要求进行选举制度改革的呼声了。

而后在2010年、2015年、2017年英国大选中,工党均负于保守党。与此同时,工党在其他一些选举中也遭遇了败绩。从1999年开始,“工党在走下坡路”的情况就早已显露出来。在当时的地方选举中,工党失去了此前长期由该党把持执政权的关键地区,如谢菲尔德等。在2004年的欧盟选举中,工党获得了23%的选票,这比该党在1999年的欧盟选举中的得票率下降了5%,比在2001年大选中的得票率下降了19%。[6]在2006年5月举行的英国地方选举中,工党有300多人失去了此前担任的地方政务委员会委员的职位。在这次地方选举中,工党只获得了26%的选票,排在自由民主党和托利党之后,这是工党有史以来在地方选举中选绩最差的一次。[7]这种情况长期未能得到改善。

2.德国

首先应当指出,尽管德国社会民主党在1998年赢得了大选的胜利,但是其原因主要是此前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推行的政策不得人心,而不是源于选民支持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当时提出的“新中间”战略。在1995年之后,随着德国的失业率上升到该国自“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经济增长率不断下滑,选民对科尔政府的支持程度也出现严重下滑,而且选民不认同科尔推行的削减福利国家的政策,当时德国的许多选民强烈支持福利国家制度。[8]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社会民主党才上台执政。

在德国社会民主党于1998年执政之后,很快就出现了反映德国社会民主党开始受到选民不信任的迹象:黑森州于1999年初举行了选举,此前在该州执政的红-绿联盟(社会民主党与绿党的联盟)政府未能连任。到1999年末,德国社会民主党连续在4个州的选举中遭遇失利。

在2002年大选期间,红-绿联盟政府主要因为在东德地区开展的应对洪灾的工作以及所持的不参加伊拉克战争的立场而再次获得了执政权。当时施罗德成功地利用了德国公众的强烈反对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情绪而拯救了其执政联盟。尽管如此,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得票率从1998年联邦选举时的40.9%下降到2002年大选时的38.5%,该党的这一得票率与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的得票率相当。与德国社会民主党在1983年大选中遭遇失利时的得票率相比,该党2002年的得票率仅比1983年多出了0.3%。[9]

尽管在2002年侥幸再次获得了联邦的执政权,但德国社会民主党在2002至2005年大选期间举行的每一场州级选举及市级选举中都遭遇了失败。2004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在此前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汉堡州选举中的得票率为“二战”以来该党在该州取得的最低纪录。在萨尔州2004年选举中,该党的得票率为1960年以来的最低纪录。2005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又在德国人口最多的州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遭遇选举失利。至此,该党在德国的16个州中仅获得了5个州的执政权,而在1999年该党曾掌握11个州的执政权。在州和联邦层面的选举中出现的趋势也在2004年6月的欧盟选举中再次出现,在此次选举中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得票情况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差的一次,从1999年的30.7%下降到2004年的21.5%。[10]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选举成绩在2005年大选中进一步下滑,其得票率是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次大选中最低的一次,因此该党失去了总理一职。在2005年联邦选举后,德国社会民主党之所以能够与基督教民主联盟组成大联合政府,主要是因为后者在选举中的表现同样不佳。在2009、2013年的联邦选举中,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得票率仅为总选票数的1/4左右;到2017年,则降到了1/5。可以说德国社会民主党遭遇了十分严重的危机。

3.瑞典

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曾长期把持执政权,这种情况在西方各国都是不多见的。但是到了1976年,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丧失了执政权,这是44年来该党首次在大选中失利,标志着社会民主党长期在瑞典执政局面的结束。此后该党在1991年再次遭遇选举失利,得票率从1988年大选时的43.2%下降到37.6%。在1994年的议会选举中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获得了45%的选票并重新获得执政权,但是而后该党在1998年的选举中仅获得了36.4%的选票,这是该党近77年来最差的一次选举成绩。在2002年的选举中该党的得票率尽管有所提高,但仍然未达到40%;与该党的历次选举成绩相比,这次选举结果仍不理想(参见表1[8]369)。在2006年的选举中该党又一次丧失执政权,这是该党在近30年来遭遇的第三次下野。尽管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瑞典社会民主党2006年的得票率仍属于比较高的,但是与该党此前的得票情况相比则可以说是出现了严重的下滑。在2010年大选中,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的得票率继续下滑,仍为在野党。在2014年大选中,该党维持了2010年大选的得票水平,但与绿党组成了仅在议会中拥有少数议席的执政联盟。因此可以说,自20世纪末以来,社会民主党长期独霸瑞典政坛的局面已经消失,这标志着该国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表1 20世纪30年代至21世纪初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平均得票率

(二)党员队伍萎缩

1.英国

社会民主党的党员队伍萎缩是近几十年来出现的一个十分明显的现象。英国工党的党员人数逐渐从20世纪50年代的100万人下降到2005年的18万人左右。但在1993年至1997年之间,该党党员人数曾出现过一次增长。然而自1997年大选之后,工党党员人数几乎立即出现下降。这种下降趋势一直延续到2010年,也就是说,2010年是英国工党党员人数的最低点,此后至2017年,工党的党员人数又有所上升,但是仍不足30万人。

英国部分民众之所以在1997年大选之前选择加入新工党,主要是因为他们强烈反对托利党继续统治下去,而并不主要是因为他们赞同工党的施政纲领。在工党于1997年执政之后,工党的部分党员由于对工党的执政活动感到失望又脱离了工党。这种情况也可以解释为何在2010年之后工党的党员人数有所增加,即由于英国部分民众不满保守党在2010年上台执政,因此为了反对保守党而加入工党。

2.德国

在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党员人数曾超过90万人。此后该党的党员数就快速下降(详见表2[11-12]),到2011年,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党员数已跌破50万人,向40万人下滑。

表2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党员人数(约数)

3.瑞典

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曾一度是一个群众型政党,借助于瑞典工会联合会的会员将自动成为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的党员这一规定,该党的党员人数曾从1946年的约55万人增加到1990年的超过100万人。但到20世纪90年代初,瑞典工会联合会不再附属于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两者的关系由紧密变得疏远,因此该党的党员数在1992年下滑到25.9万人。到1999年,该数据进一步下降到17.7万人。2003年,该党宣称党员人数为15.2万人。到2007年该数据下降到12.5万人。2014年则仅余10万余名党员。

除了党员人数下滑之外,该党党员的质量也在下降,有分析指出:“党内普遍感到参加会议的党员的人数既出现了绝对下滑,也出现了相对下滑。社会民主党的许多附属机构,如俱乐部、报纸、合作社等已经关门,另一些仍然存在的附属机构,如体育俱乐部也失去了政治色彩。准确地说,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并没有消失……但是,该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的功能已经消失了。在城市中,问题尤为严重,作为一个群众运动型政党,与瑞典的其他政党相比,上述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对社会民主党造成的影响最大。”[13]

(三)选民转而支持其他政党

1.英国

有学者曾对工党发出这样的警告:如果工党继续对不平等现象听之任之,继续削减富人的税收负担,继续攻击工会,继续纵容英国公共服务体系所提供的恶劣服务,那么工党将迅速失去其传统的支持者。在这种情况下,工党的传统支持者很可能会转而支持某个代表他们利益的政党。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有很多实例已经向人们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英国选民投票给两大主要政党的热情在降低,他们更愿意支持两大主要政党之外的激进政党。例如,英国的小型政党(不包括自由民主党)和独立参选人在2005年大选中共获得了10.3%的选票,这是除英国的三大政党之外的候选人在自1918年以来的历次大选中创下的最高得票纪录。有学者指出:在近些年的英国选举中,英国的许多政党都获得了此前支持英国工党的选民的选票,这些政党包括绿党、苏格兰民主党、威尔士民族主义党、苏格兰社会主义党、自由民主党以及极右翼政党。

到目前为止,在英国工党的部分选民放弃支持工党之后,这部分选民中的多数人都转而支持自由民主党。此外,一部分选民转而支持英国尊重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尊重党所主张的政策是与社会民主主义政策最接近的。

2.德国

2000年前后,德国社会民主党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不仅造成自身在选举中连连挫败,党员队伍萎缩,还造成与该党敌对的政党获得了竞争优势。这表现在:在德国近些年的选举中,小型政党绿党、左翼党、自由民主党在民众中的受支持程度都在10%以上,而德国主要政党的受支持率往往降至30%以下。其中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衰落中受益最明显的是德国左翼党以及极右翼政党。

德国左翼党对自身的定位是“反对在德国掌权的那些推行将使社会解体的政策的政党”,该党的左翼立场比较激进。极右翼政党的崛起则与纳粹党在历史上的崛起有相似之处,有学者就此评论到:尽管人们不应当轻率地将这些情况与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情况相类比,但还是可以将德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情况描述为“30年代的情况的慢动作版、慢镜头回放”。这两类党的崛起表现在:一方面,德国近几年兴起的街头抗议活动以及在该国的公共机构中爆发的重大的罢工事件都增加了左翼党的影响力;而另一方面,极右翼政党的支持者曾多次在德国街头与进行反法西斯游行的群众发生冲突,种族攻击事件和法西斯分子的游行都能令人感受到极右翼势力的存在。这些政党的崛起削弱了社会民主党的选民基础。

3.瑞典

在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于20世纪70、80年代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之后,该党不仅遭遇选举失利、党员队伍萎缩,该党的一部分选票还流失到比该党更左的政党例如绿党那里。可以肯定,当前一部分支持瑞典绿党的选民原本是支持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的。此外,瑞典左翼党以及几个从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中分裂出来的小型政党也因为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的吸引力下降而争取到一批新的支持者。上述情况反映出两点:一方面,由于人们感到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背叛了该党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因此他们转而支持其他政党;另一方面,这些“挖了社会民主党的墙角的政党”的政策与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政策更加相似,因此它们才能够从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那里争取到一部分选民。

三、社会民主党进入衰落期的直接原因

(一)英国

可以说各国社会民主党出现衰落的原因是大同小异的。就英国而言:

第一,从1997年工党上台之初开始,就有明显的迹象显示该党无力动员英国的低收入的选民群体,这是因为工党在执政后并不重视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在此背景下,英国工党的很多选民形成了新工党已经放弃了其传统支持者的感觉,因此许多工人阶级选民在此后举行的各个层级的补选(包括国会、欧盟议会、苏格兰议会、威尔士议会、地方议会等补选)中放弃支持工党。在2001年大选中,原本支持工党的选民参与此次选举投票的人数减少了13.2%。[14]学者奎因认为工党在这次选举中获得的议席数之所以会下降,是因为新工党的核心支持者对该党所执行的中派政策感到失望,因此不参与投票以示抗议。

第二,工党推行的许多政策都在工人阶级中引发了激烈的反对声浪。例如在工党取得了1997年大选胜利之后不久,该党就推出了削减单独抚养孩子的家长所享受的福利的政策,这一政策在议会中遭到47名工党议员的反对,并最终导致1名副大臣和4名议会副官辞职。时任副首相的彭仕国(John Prescott)的邮箱“被写满了不满言辞的抱怨信函塞满,这些信函来自工党的支持者,其中一些人甚至愤怒地撕毁了工党的党证”。此外,一些工党籍议员也表示“对此事感到无可奈何。一名议员称自己在表决的前一夜彻夜未眠——‘我对此事感到羞愧难当’”。[3]114-115

第三,工党政府并未满足人们的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愿望。学者萨伊德、怀特利认为:如果工党不能提高英国的公共服务水平,那么选民,尤其是工人阶级选民,就可能因为这个原因而惩罚工党。尽管在工党执政期间英国的公共支出有所增加,但是大量民众认为在工党执政时期英国的公共医疗体系、教育体系、公共交通体系要比此前更差。2007年3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公众认为保守党在处理医疗、教育、法律和社会秩序等问题时要显得比新工党更有能力。新工党放弃了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所一贯主张的政府实行高额财政支出的政策,这种情况随即引起公众在相关方面对新工党政府的不满情绪,他们认为该党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和福利体系的能力不足。

综上所述,部分英国民众认为工党在1997年执政后的政策既不再反映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与保守党的政策无甚区别。这导致英国工人阶级选民不再愿意为工党投票,也是导致工党出现衰落的主要原因。例如许多曾支持工党的英国民众最终对新工党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反感情绪,这种情绪在一位英国代表于2001年举行的社会党教育协会(Socialist Education Association)大会上的发言中得到集中体现:“在过去的18年中我们告诉自己,有一天托利党会下台,一切会变得好起来。但是最终一切都变得更加糟糕。”

(二)德国

第一,德国民众普遍对右翼的科尔政府在执政后期执行的政策感到不满,德国社会民主党上台后,许多德国民众认为其延续了前任政府的政策,因此民众对红-绿政府的支持度为何会快速下滑就可想而知了。有学者指出:任何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如果不能推行鲜明的社会民主主义政策就会遭遇选民的厌弃,这个事实“在德国表现得最为明显”[15]。

德国社会民主党在21世纪初执政时期推行的主要政策纲领是《2010议程》,该纲领的左翼特征不明显,反而带有明显的新自由主义特征即右翼特征,这就使得该党失去了许多左翼选民的支持。在德国社会民主党于2003年6月举行的、以讨论《2010议程》为主题的特别会议上,仅有27%的党代表赞成《2010议程》。[16]3个月后进行的另一项调查显示:赞成该议案的民众的比例进一步下降到22%,这就使德国社会民主党政府“成为自1977年出现有关民意调查以来,得到民众的支持率最低的政府”[17]。德国社会民主党推行的以《2010议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改革直接导致该党遭遇上述政治挫败,并导致德国公众对该党的不满情绪日渐滋长。例如《2010议程》的出台导致著名的星期一示威(Monday-Demonstrations)运动在德国再次兴起。星期一示威运动是德国工人阶级维护自身权利的一种传统抗议方式,该运动曾促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权在东欧剧变期间黯然收场。德国在2004年4月爆发的星期一示威活动有50多万人参加,该游行被一些学者称为有史以来德国工会采取的规模最大的、反对德国社会民主党政府的行动。

第二,导致德国社会民主党遭遇失利的其他一些原因包括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层对党内左派进行的打击,例如拉方丹被迫辞职导致该党的一部分经济收入非常低的普通党员拒绝在选举时出来投票,以此来表达抗议立场。还包括选民在看到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施罗德一边抽着昂贵的雪茄、穿着奢华的西服套装、在意大利的度假胜地休假,另一边却对公众宣传“过俭朴生活的必要性”之后,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产生出严重的厌恶感。也就是说,德国社会民主党在21世纪初日渐变得中产阶级化,脱离了其传统的依靠对象——弱势群体、工人阶级,因此该党才遭到失败。例如有数据显示:在2005年大选中,德国社会民主党在体力劳动者中间的得票率为37%,比上次大选下降了5%,在这种情况下,该党在这个群体中的得票率仅比基督教民主联盟高出5%,而在1998年时该党的这一数据曾比基督教民主联盟高出18%(即48%对30%)。[18]在工会会员这一群体中,德国社会民主党也流失了大量的选票,这显示许多工会会员已不再认为“德国社会民主党能够代表他们的利益”。

第三,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受支持度下滑,也与德国持续存在大规模失业现象、经济状况欠佳这一背景有关。

(三)瑞典

第一,战后经济繁荣局面的结束导致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失去了在瑞典政坛的独霸地位。早在1973年,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在大选中就出现了得票率大幅下挫的情况,当时恰好是国际经济危机开始之际,经济危机削弱了瑞典模式的基础,而后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于1976年丧失了执政权。有学者认为:该党在1973年的选票下挫与1976年的下野主要是由通货膨胀、失业等经济问题引发的,这些问题动摇了瑞典人对福利国家的信心,“在物价升高的时期,社会民主党就会陷入不利处境,相反在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的时期,社会民主党则会进入顺境”[19]。

“二战”以来,经济平稳运行、增长强劲是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能够长期执政的重要基础,但是1973年的世界石油危机爆发之后瑞典经济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这无疑会降低民众对该党的认可程度。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1世纪,这是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直至今天瑞典经济的发展态势都远远不及此前的发展态势。

第二,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在20世纪80、90年代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改革进一步削弱了该党在选举中的优势地位。在于1991年下野之前以及于1994年重新获得执政权之后,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在该国推行了大刀阔斧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即其政策取向发生了明显的右倾,这导致该党在选举中的表现持续低迷。在1988年大选中大量选民支持的是比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更左的政党,在1990年有更多的选民认为瑞典政府已经过于右倾,瑞典政府采取的削减公共机构、推行税制改革的行动对降低贫富差距毫无益处。

可以肯定,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在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的右倾倾向导致该党失去了大量原本支持该党的选民,从而使该党走上了下坡路,直到21世纪这种情况一直未能得到逆转。

第三,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采取的支持瑞典加入欧盟的立场,无疑也导致该党丧失了一些支持者。从历史来看,瑞典举国上下均有奉行孤立主义的传统。由于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在20世纪90年代改变了该党曾长期坚持的、反对瑞典加入欧盟的立场,因此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的领导集团与其普通党员、支持者在此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该党内部有大批党员反对瑞典加入欧盟,瑞典社会民主党采取的加入欧盟的立场还动摇了该党的支持者对该党的忠诚感。例如在瑞典于1994年举行的、针对加入欧盟问题的全民公决之中,有大约一半此前在选举中支持社会民主党的选民,“尤其是蓝领工人”,最终投了反对票。[20]这种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该党在2000年前后变得不得人心。

四、结论:社会民主党进入衰落期的根本原因

通过观察进入21世纪以来的欧洲社会民主党,可以明显看到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影响力出现萎缩,各国社会民主党已普遍进入严重衰落期。以上介绍了一些国家的社会民主党进入衰落期的表现及其直接原因,但是上述对有关原因的分析远远未能达到揭示社会民主党出现衰落的根本原因的程度。

围绕着是哪种主要原因造成了社会民主党在21世纪的衰落这一问题,学界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例如: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一直带有内在缺陷,因为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将经济与政治分割开来,过于关注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改造而忽视了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改造。这种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模式对于理解社会民主党为什么会发生衰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民主党已经表现得越来越无力在西方国家推行社会改良措施,而在传统上社会民主党是依靠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改良而吸引左翼选民的支持的。

当然,在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对社会民主党进入21世纪以来出现的衰落进行分析之余,在承认马克思主义的解释的合理性之余,还需要进行一些宏观层次的分析,除了对意识形态因素进行分析之外,还必须对政治-经济因素进行考察。

第二,选举角度的解释。这种观点认为,一些原本支持社会民主党的选民不愿再参与投票,西方社会中广泛的民众对社会民主党产生出不满情绪,从而导致社会民主党在选举中遭遇失利。但是这种观点并未揭示出:是否有某种共同的原因推动着各国的选民都对本国的社会民主党产生出不满情绪?

第三,新自由主义的解释。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在欧洲占据了统治地位,有明显的证据显示:社会民主党人已经接受了新自由主义的一些关于政府在经济中应扮演何种角色的观点。由于社会民主党放弃了传统的改良主义立场并拥抱新自由主义,放弃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改造而变得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妥协,因此选民对社会民主党感到失望和不满。然而问题是:为什么新自由主义观念能够获得如此的影响力?

第四,经济衰退的解释。还有观点认为,“战后出现的经济繁荣局面的最终崩溃”才是社会民主党衰落的根本原因,是“战后经济繁荣局面的崩溃”才创造了新自由主义观念得以走到前台的氛围,而后才出现了社会民主党受到新自由主义的“污染”并走上下坡路的情况。这种观点基本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但是本文认为其并非最根本的原因。

欧洲社会民主党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以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分水岭,欧洲逐渐由“二战”后大约30年间的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社会氛围和谐的局面转变为经济停滞、社会问题突出、各种矛盾尖锐的局面。到了2000年前后,欧洲社会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积累的社会问题变得日渐明显化,这种局面导致传统的、主张走温和路线的政党难以拿出解决欧洲的现实问题的方案,因此那些主张用更加极端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政党的影响力开始日益增大。也就是说,当前欧洲的社会现实要求各国政府采取更加极端、更加强力的办法来解决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因此在社会比较和谐、经济发展强劲的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的温和型政党将因为无力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而遭到社会现实的抛弃。社会民主党正是传统的温和型左翼政党,因此将走向衰落。

传统的温和政党的逐渐衰落与极端政党的走向兴盛是同步发生的现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政治趋于激进化、极端化将是欧洲未来的主要演进趋势。

[1]YERGIN D, STANISLAW J. The commanding heights: the battle between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place that is remaking the modern world[M].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8: 364.

[2]FIELDING S. The labour party: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making of “new” labour[M].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3: 85.

[3]RAWNSLEY A. Servants of the people: the inside story of new labour[M]. London: Penguin, 2001.

[4]TOYNBEE P, WALKER D. Better or worse? Has labour delivered?[M]. London: Bloomsbury, 2005: 1.

[5]QUINN T. Choosing the least-worst government: the British general election of 2005[J]. West European Politics, 2006, 29(1): 169-178.

[6]MELLOWS-FACER A, CRACKNELL R, YONWIN J. European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2004[R]. [S.l.]: House of Commons Research Paper, 2004(04/50, 23 June): 11.

[7]BBC. Labour suffers local poll losses[EB/OL].[2017-09-19].http://news.bbc.co.uk/1/hi/uk _politics/4969812.stm.

[8]HANCOCK M D, et al. Politics in Europe[M].New York: Chatham House, 2003: 40.

[9]PADGETT S. Germany: modernizing the left by stealth[J]. Parliamentary Affairs, 2003, 56(1): 47.

[10]BBC. Schröder suffers election rout[EB/OL].[2017-09-21].http://news.bbc.co.uk/2/hi/europe/3805 349.stm.

[11]POTTHOFF H, MILLER S. 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of Germany 1848-2005[M]. Bonn: Dietz, 2006: 405.

[12]HARGROVE E C. The future of democratic left in industrial democracies[M]. University Park: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3: 88.

[13]LAVELLE A. The death of social democracy: political consequences in the 21st century[M]. Hampshire: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2008: 205.

[14]CLIFF T. Marxism at the millennium[M].London: Bookmarks, 2000: 84-85.

[15]PATERSON W, SLOAM J. Is it left alright? The SPD and the renewal of European social democracy[J]. German Politics, 2007, 15(3): 234.

[16]BRAUNTHAL G. The SPD, the welfare state, and agenda 2010[J]. German Politics and Society, 2003, 21(4):17.

[17]CAMERRA-ROWE P. Agenda 2010: redefining German social democracy[J]. German Politics and Society, 2004, 22(1): 18.

[18]WUEST A M, ROTH D. Schröder’s last campaign: an analysis of the 2005 bundestag election in context[J].German Politics, 2006, 15(4): 452-453.

[19]CERNY K H. Scandinavia at the polls: recent political trends in Denmark, Norway and Sweden[R].Washington: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1977: 90.

[20]MILES L. Sweden and European integration[M]. Aldershot: Ashgate, 1997: 251.

猜你喜欢
工人党社会民主党工党
英国新工党政府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论发达国家共产党对当前资本主义社会阶级问题的认识*
求同存异与国家利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社会民主党的关系
德国左翼党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西方社会民主党研究的新视角与新突破——《冷战后欧盟诸国社会民主党政坛沉浮研究》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