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德兴蔡家坞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2018-02-28 03:46肖应龙郑志敏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23期
关键词:板岩区段金矿

李 军,肖应龙,李 宁,郑志敏

(江西有色地质四队,江西 景德镇 333001)

1 蔡家坞金矿控矿地质因素

蔡家坞金矿区位于江西省德兴市北东70°方位,约5千米处,目前该金矿是一个提交了普查报告的小型金矿床,其探明的金资源量3吨多。蔡家坞金矿控矿地质因素主要有地层、构造。

1.1 矿区地层

矿区地层以八十源—铜厂剪切带为界,北西侧出露双桥山群第四岩组的一小部分,南东侧出露第三岩组的一小部分。在沟谷和缓坡地段有第四系分布。矿区出露的第三岩组为赋矿地层。

双桥山群第三岩组,出露于八十源—铜厂剪切带南东侧,为一套浅变质火山碎屑沉积岩夹少量的中基性火山熔岩和变余含泥硅质岩,地层总体走向北东、北北东,倾向南东,倾角35°~65°,成一单斜构造产出。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初步分为上、下两个岩性层。下岩性层∶紧靠八十源—铜厂剪切带,厚度大于281m,为一套砂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层,上部为灰、青灰色砂质板岩与板岩互层夹变余含泥硅质岩,中部为青灰色千枚状板岩夹砂质板岩、板岩、局部夹有凝灰质板岩和古火山岩透镜体;下部为浅灰绿色板岩、粉砂质板岩,未见底。上岩性层∶为一套千枚状板岩、板岩层。上部砖红色厚层状千枚状板岩夹多层古火山岩和一层变安山玄武岩,局部相变后凝灰质含量增高;中部紫红色—砖红色板岩、千枚状板岩,局部夹多层古火山岩透镜体;下部浅黄、灰绿色板岩,近底部夹有二层古火山岩透镜体。厚度400m。

1.2 矿区构造

1.2.1 褶皱与断裂

蔡家坞矿区出露双桥山群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为一单斜构造。

矿区脆性断裂较弱,发育有北西、北东两组断层,其中下南坞北西向断层错切下南坞含矿剪切带。

1.2.2 成矿-容矿韧性剪切带

矿区构造形变突出表现为双桥山群浅变质岩普遍遭受韧剪切变形变质叠加改造,强变形部位构成剪性剪切带。区内目前初步查明八十源—铜厂、下南坞两条成矿容矿韧性剪切带。

八十源--铜厂韧性剪切带是德兴地区最重要的控矿构造之一,集成矿—容矿于一体,严格控制着八十源、罗家墩和蔡家坞金矿床的形成和矿体的产出。

(1)蔡家坞区段含金剪切带

矿区双桥山群第三岩组浅变质岩普遍遭受变形变质改造,强应变域形成通过蔡家坞区段的八十源---铜厂韧性剪切带一部分。该剪切带由南西往北东斜贯矿区,出露于蔡家坞—罗家墩—八十源一线,矿区出露长1.7km,宽150m~350m,总体走向北东50°,倾向南东,倾角60°左右,为双桥山群第三岩组与第四岩组地层分界线,为矿区范围内的主要含矿构造。剪切带主体由千糜岩、糜棱岩化岩石夹糜棱岩和剪切石英条带组成,具一定的分带性,中心带为糜棱岩,中心带两侧为千糜岩。带内揉流褶皱发育,可见剪切滑动面,后期脆性叠加改造明显。强应变的中心带岩石具铁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硅化、金矿化。

(2)下南坞区段含金剪切带

下南坞区段含金剪带为洪家坪-下南坞剪切带的北段。由南往北呈南西-北东过19线转北北东走向,总体走向与蔡家坞区段的蔡家坞-八十源含金剪切带平行,相距1100m,发育在双桥山群第三岩组第一段第二岩性层与第三岩性层之中,含金剪切带本身在19线处拐弯,并为一北西向断层破碎带错切,因此剪切带在19线分为两段,南段作北东向展布、走向30°,倾向南东,倾角40°~70°,11-19线之间稍缓倾角40°~60°,11线南西逐渐变陡,为50°~70°,出露宽度160m~180m,走向长度1300m,北段北北东10度走向,倾向南东东,倾角70°~80°,走向长度270m,出露宽度60m~160m,向北逐渐变窄。含金剪切带在下南坞区段总的延伸长度为1570m,两段向外延伸,往南西变宽,下南坞区段含金剪切带没有自然边界,与上下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由外侧往剪切带岩石片理化增强,至剪切带核心部位为千糜岩、糜棱岩并夹石英条带,为金矿化中心地带。

剪切带中心糜棱岩化玄武岩透镜体边缘包绕的夹石英条脉千糜岩为民采对象。

精密称取橙皮苷对照品适量,置于50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过0.22 μm微孔滤膜备用。

2 矿体特征

蔡家坞探矿权区发现蔡家坞、下南坞两条含金剪切带,经地表槽探和深部钻探揭露,目前仅于蔡家坞区段圈出金矿体。

金矿体产于八十源—铜厂韧性剪切带蔡家坞段,金矿化富集受应变中心带控制。剪切带依变形变质和金矿化强度圈出了Ⅰ1、Ⅰ2号两条平行产出的金矿化带。矿区V1矿体产于Ⅰ1号金矿化带。V2、V3、矿体产于Ⅰ2号矿化带,Ⅰ2号矿化带位于Ⅰ1号矿化带上部。

蔡家坞区段共圈出金矿体10条,其中编号的矿体有三条,主矿体编号为V1,主要矿体编号为V2,次要矿体V3,其余7条为单工程控制的未编号矿体。

2.1 V1矿体

V1是蔡家坞区段主矿体,与相邻的罗家墩金矿主矿体V1为同一矿体。V1大致控制的工业矿金金属量占蔡家坞区段探获资源总量72.3%。矿体赋存在Ⅰ1带中下部32~35线间。由18个见矿工程(槽探1个,钻孔17个)控制,走向控制长1100m,倾向控制延深平均300m,最大延深600m(0线),矿体在27线出露地表,见矿质量点出露最高标高为78米,最低见矿标高为-440m,属隐伏矿体。矿体在倾向上尚有待进一步控制见图1。

矿体产状与韧性剪切带一致,沿走向、倾向均呈舒缓波状延伸。矿体走向北东—南西,总体倾向130°~150°,倾角较陡,一般50°~60°,平均倾角57°,7号勘探线以西矿体倾角变陡,一般在60°以上,局部达76°。矿体形态为以似层状、透镜状,呈膨大缩小舒缓波状展布,膨胀狭缩明显。

工业矿体厚度1.22m~3.31m,平均厚度1.92m,低品位矿体厚度1.04m~14.35m,平均3.22m。厚度分级频率以1m~3m居多,工业矿体、低品位矿体厚度变化系数140.579%,属厚度不稳定矿体。

工业矿体单工程品位2.80~6.44×10-6,平均品位3.94×10-6。低品位矿体单工程品位1.00~2.02×10-6,平均品位1.48×10-6。

单工程品位分级以1~2.5×10-6级居多,占圈矿工程的68%。单样最高品位7.80×10-6,单样品级分级以1~2.50×10-6级居多,占矿体样品总数的68%,2.5~4.5×10-6级占27%,大于4.5×10-6级占5.00%,矿体品位变化系数为67%,属有用组份分布均匀矿体。

2.2 V2矿体

V2是蔡家坞区段主要矿体,大致探制的工业矿金金属量占蔡家坞区段探获资源总量27.70%。

矿体赋存在八十源—铜厂韧性剪切带蔡家坞段Ⅱ带中下部24~8线间。由5个见矿钻孔控制,走向控制长300m,倾向控制延深平均100m,最大延深150m(24线),见矿质量点出露最高标高为40m,最低见矿标高为-123m,属隐伏矿体。

矿体产状与韧性剪切带一致,受C面理控制,沿走向、倾向均呈舒缓波状延伸。矿体走向北东—南西,总体倾向130°~150°,倾角较陡,一般50°~60°,平均倾角57°。

矿体形态为以似层状、透镜状,呈膨大缩小舒缓波状展布,膨胀狭缩明显。

工业矿体厚度3.59m~4.51m,平均厚度4.10m,低品位矿体厚度1.61m~2.25m,平均2.04m。工业矿体、低品位矿体厚度变化系数35%,属厚度稳定矿体。

工业矿体单工程品位2.64~4.32×10-6,平均品位3.31×10-6。低品位矿体单工程品位1.00~1.60×10-6,平均品位1.44×10-6。

单工程品位分级以2.5~4.5×10-6级居多,占圈矿工程的60%。单样最高品位35.90×10-6,单样品级分级以1~2.50×10-6级居多,占矿体样品总数的70%,大于4.5×10-6级占30%,矿体品位变化系数为168%,属有用组份分布不均匀矿体。

V2为走滑型剪切带内的蚀变岩型矿体,矿石类型为星散状、浸染状黄铁矿化糜棱岩(简称“块状矿石”)和星散状、浸染状黄铁矿化千糜岩(简称“条带状矿石”),以前者为主,交互出现,局部出现糜棱岩夹石英脉型矿石,石英脉型矿石偶见明金。

2.3 V3矿体

V3金矿体为工业金矿体,由地表TC0-1和钻孔ZK001控制,该金矿体产于I2号金矿化带中,为石英脉型金矿体,金品位和水平厚度分别为2.5(克/吨)/0.99(米)和23.6(克/吨)/0.29(米),另外在TC0-1东侧PD1民窿中见该石英脉型金矿体,拣块样金品位为10.9克/吨。

图1 蔡家坞金矿区0号勘探线剖面图

2.4 其它矿体特征

除V1、V2、V3外,蔡家坞金矿区有7条单工程控制的未编号零星金矿体,其中3条未编号工业矿体,4条未编号的低品位矿体。现从蔡家坞金矿区由西往东分别叙述7条未编号零星矿体。

第一条未编号金矿体为低品位金矿体,由ZK1902孔控制,该金矿体产于I号金矿化带中,位于V1主矿体下部且相距3.01m,金矿体为千麋岩,金品位为1.30克/吨,水平厚度为2.42m。

第二条未编号金矿体为低品位金矿体由ZK003控制,该金矿体产于I号金矿化带下部零星金矿化带中,与I号金矿化带相距22.36m,未编号金矿体与V1主矿体相距26.86m,为麋棱岩性金矿体,金品位为1.20克/吨,水平厚度为1.36m。

第三条未编号金矿体为低品位金矿体,由ZK802控制,该金矿体产于I1号金矿化带下部零星金矿化带中,与I1号金矿化带相距15.03m,未编号金矿体与V1主矿体相距34.88m,为麋棱岩性金矿体,金品位为1.15克/吨,水平厚度为2.77m。

第四条未编号金矿体为工业矿体,由ZK1601控制,该金矿体产于I2号金矿化带中,位于V2矿体下部,与V2矿体相距7.16m,为千糜岩性金矿体,金品位为7.10克/吨,厚度为1.47m。

第五条未编号金矿体为工业矿体,由ZK1601控制,该金矿体产于I号金矿化带中,位于V1矿体上部,与V1矿体相距34.62m,为千糜岩性金矿体,金品位为2.60克/吨,厚度为1.98m。

第六条和第七条未编号金矿体由ZK2401控制,均产于I1号金矿化带中,且都位于V1矿体下部,第六条未编号金矿体与V1矿体相距22.86m,其金品位为1.30克/吨,水平厚度为1.52m,为千糜岩性金矿体。

第七条金矿体位于第六条金矿体下部,与其相距9.32m,金品位为1.15克/吨,水平厚度为3.79m,为千糜岩性金矿体。

3 找矿潜力分析

八十源-铜厂陡滑性韧性剪切带无论其走向和倾向方向具稳定的延伸,蔡家坞金矿区含金剪切带是八十源-铜厂陡滑性韧性剪切带的南西延伸段,蔡家坞金矿区东侧是罗家墩金矿,罗家墩金矿区地表有金矿体露头,九十年代末罗家墩金矿地表民采盛行。

而蔡家坞金矿区地表露头差,因此找矿进展不大,通过2007-2008年钻孔的施工打开了蔡家坞金矿找矿的新局面,目前矿区的深部及其南西走向方向金矿体仍然没有控制完毕,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

猜你喜欢
板岩区段金矿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炭质板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中国十大金矿排名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Premier金矿公司简介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板岩地区高边坡滑坡原因及治理措施研究
站内特殊区段电码化设计
站内轨道区段最小长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