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面孔都不出现的战争片还是战争片吗?

2018-02-28 21:13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7年35期
关键词:战争片敦刻尔克诺兰

由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二战题材电影《敦刻尔克》于9月1日上映之后,登顶单周票房冠军。然而,中国观众对这部战争片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有人欣赏诺兰的另类角度看战争,也有人认为这种拍法十分催眠,全片甚至没有出现敌军的面孔。诺兰希望通过观众的“沉浸式”观影体验来和敦刻尔克海滩上的士兵感同身受,但也成为这部电影在面向更广大的普通观众时的障碍。

诺兰,击缶而歌为常人

古时候,诸侯对应钟鼓,士大夫对应竽瑟,瓴缶对应穷鄙。击缶而歌,属于低级的文娱形式。

然而,《敦刻尔克》编剧、导演、制片人诺兰,此次打动我的,就是常人视角,常人心理,常人情感,常人大义。

这电影感动我了。观影时,没有什么可哭的桥段,但心头一热、全身紧张、热血上涌、叩问心灵,这些都是悄然进行。很多情节、台词处理,无比简洁,却声如渊雷。

一位平民老船长,是优雅、勇敢、精选的老绅士,和我们热播剧里根本分不清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心理边界、“鸡飞狗跳”行事的老人家,怎么比?

一位15岁小哥儿,能和父亲配合那么好,明明知道自己小伙伴儿已经死了,面对导致这场意外、精神不正常军人的半自语、半询问:“那孩子会好的”,平静答是。诺兰的镜头从孩子帅气、稚嫩的小脸儿挪向父亲瘦削、沧桑的脸庞。父子的会意,是文明,是传承,是教养,是克制,是男人的尊严。

小鸡贼、抬着担架上船的两个士兵,性格呈现各有各的走向,良心和大义,把握终局。

俯拍,死亡海滩上,一行一行排着队的士兵,让人心里的感觉难以形容:都命悬一线了,还排队?什么时候,也要有秩序,秩序才有可能保证效率,才有望良性循环。这个发明排队的国家的人民,不免让人唏嘘。

性格原因,我不喜歡太闹的电影,比如《速度与激情》看完,头痛欲裂。比如双方打得轰天震地的,我也很闹心。所以,该片的德军没有正脸现身我倒是不反感。我喜欢看可以掘地三尺的电影,掘历史、掘人性、掘文明、掘现实。浮于表面,刺激感官,我会感觉非常累。诺兰的《敦刻尔克》恰好满足了我,虽然音乐恨不能灌满全片,但我还是随着诺兰的视角,找到了掘地三尺之后,人性的闪光与温暖。

有同事问我,是不是因为你在英国读过书,觉得这电影好。嗯,有语音语境的熟悉,也有过面包片抹果酱的艰难。但好电影就是好电影,它不需要问票房,不需要让人怀疑“这是不是电影”。它除了会坦然地被写进电影史,还会被观众记在心里。

□朱子

诺兰的“撤退”不成功

在《敦刻尔克》上映的第一天便满怀期待地购票,然后一头扎进影院,准备顶礼一下诺大师的最新力作——二战中堪称人类战争史上最成功的30万军队的大撤退,知名度丝毫不比诺曼底登陆大进攻差几分。再者导演诺兰的前作《盗梦空间》更是堪称科幻巅峰巨作。这让人自然期待满满,心想必然是战争大片之饕餮盛宴,然而走出影院却是一头雾水,这是我们想看到的“胜利大逃亡”战争大片吗?还是一部穿着战争外壳的探讨人性弱点的无主角纪录片?还是几个“逃兵”日记?抑或是导演自娱自乐模式的哲学思考?反正不是俺这么一个半吊子军迷心目中的“以退为进”的军事大战略的宏大场景展现,导演爽了,俺就蒙圈了。

《敦》片在三重叙事复杂结构的故事推进中,将英军飞行员的一小时空战、英式贵族精神代表的民船父子的一天和英军大撤退的一周时间混剪在不到两个小时的影片中,我似乎看到了导演继《盗梦空间》后再次运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将故事情节如同难以控制的量子化轨迹撕碎打乱,在还分不清人物的脸谱谁是谁的懵懂间将时空扯来扯去,这种烧脑耗费了我大量的记忆型脑细胞,转而让视觉细胞极速进入疲劳状态,我这是来看电影的吗?莫非是参加一次身体细胞的抗疲劳试验?好吧,只能认同导演自己说的,这不是一部战争片。那你为啥要叫《敦刻尔克》,叫个别的名字,我就不掏腰包购买一场视觉疲劳了。

既然你叫《敦刻尔克》,为啥在大撤退的海滩上看到的只是队伍排列整齐的不见几十万大军辎重的“清洁干净”的海滩,海滩边除了大片的白色泡沫有碍观瞻,倒是很像美丽的度假海滨。无论如何脑补,这和空前绝后的“大撤退”几乎沾不上边儿。还有英国皇家空军的孤零零的几架“喷火式”战斗机实在难以支撑起“皇家”二字,二战初期的皇家空军不至于这么寒酸吧?从头至尾没见到正脸的德国士兵就是为了渲染莫名的恐惧吗?可惜观众一点儿都不害怕。影片中搁浅小船被士兵当成靶子来练习射击,开始还以为是英军士兵的无聊玩笑呢?这些容易造成歧义的桥段仅仅是为了营造不可知的恐惧也未免生硬费解,只好瞎猜,累啊。

一句话,《敦刻尔克》玩自爽,《战狼2》让你爽,我更认可与“狼”爽,导演的哲学太专业,俺们不懂。诺大师,俺们这回真的不能和你一起好好玩耍了!bye!

□毕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战争片敦刻尔克诺兰
假死疑云
“大章鱼”
你老了,但你依然被需要
骇图
敦刻尔克
诺兰,拍一场没有敌军的战役
战争的女性书写
浅析技术革新对战争题材电影叙事策略的影响
美式英雄主义的颂歌——简析《美国狙击手》
神奇的克里斯托弗·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