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傲慢vs大众正义

2018-03-01 08:13海波江苏盐城
清风 2018年2期
关键词:智识热议舆情

文_海波(江苏盐城)

就前段时间出现的网络舆情,一位媒体人对其中的舆情做了分析。据他观察,似乎每一个公共事件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那就是:媒体报道,大众讨论,进而引发“网络热议”,接着是所谓的精英学者以“理性者”姿态出来斥责这些“网络热议”是暴力。他说:“如今的精英舆论场和大众舆论场,异常撕裂对峙,原因就在于精英知识分子的话语世界,与大众百姓的个体经验世界产生了偏差,甚至形成非常严重的对立。”该媒体人认为,当下有的精英学者(知识分子)是傲慢的,“他们习惯于向大众普及所谓高深的价值观,满足自己智力上的优越感,骨子里是看不起大众的”;进而鞭笞精英学者的堕落,觉得大众才是正义的。

笔者以为,精英知识分子的话语与大众百姓的个体经验世界的偏差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多数的舆论场里,并无严重的撕裂,而是有更多共识,比如有关腐败、强拆等议题。只是一旦事情涉及浓厚的情与法,或者当事人较为弱势,就会出现感性与理性的紧张,引发一定的舆论对峙。这时,大众往往觉得精英是傲慢的,而精英又觉得大众是反智的。一些精英认为大众是“乌合之众”,而大众们认为他们拥有着“致命的自负”。在互相指摘中,精英与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远,裂痕越来越难以弥合。

其实,精英学者也好,普罗大众也罢,两者由于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话语体系的不同,存在一些误解在所难免,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互相理解,而不是针尖对麦芒,你说我高高在上,我说你蒙昧无知。而且,精英都是从大众中来的,人们之所以奋斗,不都是想成为佼佼者吗?没必要把两者人为地划上楚河汉界。

一些精英学者们之所以“习惯于向大众普及所谓高深的价值观”,一方面因为他们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因为在某些方面,他们确有先知的能力。但这种价值观的普及是否就是“满足自己智力上的优越感,骨子里是看不起大众的”,恐怕也是因人而异,不宜一竿子打死。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喊出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口号,可见这种现象长期存在。

基于此,精英学者总是试图改变大众,让他们摆脱蒙昧。从历史来看,这种做法是有价值的。也就是说,大众是具有基本的道德观、朴素的正义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启蒙已经无需存在。我们应当承认,精英学者与大众之间确实存在智识上的差距,就像我们应当承认,人与人之间是存在贫富差距一样。只是,这种智识上的差距并不是是非对错的绝对标准。因此,我们有时候才会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有时候也会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说回到前些日子引起舆情的一些事,无疑都触碰到了大众的敏感神经,颠覆了人们对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期待。知道事情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想马上将那些触碰道德底线的人除之而后快。在这个人神共愤的节点,不管其他声音是否理性正确,都显得不合时宜。

大众的愤怒是民意的一种反映,这种舆论的压力也确实有助于事情的解决。但这种愤怒只不过证明了孟子所说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离所谓的大众正义还很远。因为很多时候,也是同样的大众,对于呼唤正义的人横眉冷对,依靠着自己丰富的处世经验左右逢源,对身上的平庸之恶浑然不知。

可喜的是,面对悲剧,我们尚有“不忍人之心”;可悲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只剩下了“不忍人之心”,一转身,又时常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猜你喜欢
智识热议舆情
温暖人心 催人奋进——华侨华人热议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
喜爱这世界
总书记回信引发的热议
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失落与重构
消费舆情
一所大学有40人被确诊为抑郁症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
智识盗马贼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