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庆:“大慈善”要有大格局

2018-03-01 08:13通讯员胡运森发自陕西西安
清风 2018年2期
关键词:西北大学慈善事业陕西省

文_通讯员 胡运森 本刊记者(发自陕西西安)

陈国庆是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在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研究造诣颇深,但他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慈善教授”。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他还兼任西北大学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慈善协会常务理事。

身为高等学府的教授,陈国庆在慈善领域的创新“动作”不少,所耗精力心思,是一般人所无法理解的。他极力倡导和践行“大慈善”理念,认为大慈善要有大格局,如此,慈善事业才能有进一步发展的广阔空间,他努力工作,不辞辛苦,倾注极大的心血,积极推进慈善事业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

“慈善应当成为一种信仰选择”

近日,陈国庆向记者提供的一份个人简历显示,他生于1958年10月,是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他从西北大学历史专业毕业后,留校在西北大学历史系任教。他以一位青年学者应有的勤奋,获得了学术方面的丰硕成果。1993年,他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他再次被破格晋升为教授,随后被遴选为西北大学中国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并担任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他说,“陕西是中国的科教大省和文化高地。我在这里任教三十多年,在这些年里,我感到收获非常多。”

陈国庆曾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专项基金项目;获得过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得过陕西省教书育人和教学质量奖以及西北大学优秀教师等称号,享受三秦人才津贴。众多的荣誉背后,是陈国庆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

教授著书立说,既是能力的彰显,更是文化传承的通道,这方面,陈国庆也不例外。他撰著的主要著作有善的系列:《善的追求》《善的历程》《善的人生》《善的社会》《善的涵养》《慈善与文化选择》;社会转型系列:《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研究》《陕西近代社会转型研究》《陕西近代乡村社会变迁及慈善研究》《沧海桑田三十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系列:《近代伦理思想的变迁》《守望文明》《中华儒家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论语评析》等40余部,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或CSSCI引文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有70余篇。

从上述书目、论文数量,即可管窥陈国庆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其实,他对社会问题尤其是慈善事业的研究,一点都不亚于其在思想史、历史专业知识领域的造诣。他侧重于将慈善与教育相结合,借助科教文化助推慈善事业在知识分子和社会大众中间生根发芽,这是陕西省慈善事业在近年来的创新之举。不仅如此,陈国庆还从慈善理论方面的研究快速切入到慈善实践领域。

2011年10月,陕西省慈善协会与西北大学合作,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以博士生导师陈国庆教授为主任,博士刘莹、王元琪、李凯、王有红、马金保、陈汉良、高春燕、冯溪以及教授杨权利、赵润琦和安树彬等人为核心成员的慈善文化研究团队——西北大学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社会各界对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非常重视,把慈善文化的创新研究和传承发展的重任压在了他们的肩上,陈国庆表示,一定要努力工作,开拓局面,绝对不能辜负大家的厚望。

在陈国庆的认识里,现代慈善是一种文化形态,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也是一种信仰选择。“慈善应当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潜意识,应当成为一种信仰选择。”不少人在观念上和社会生活里的拜金主义至上,且已经出现泛滥之势,一些人唯利是图,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成为少数人的道德观念。还有一些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失去了自我,理想信念丢失,道德严重滑坡。在这样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慈善完全可以成为人们的信仰,因为它带给人们的是善良忠厚,是内心平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我认为,选择慈善作为人们的精神信仰,是必要的和可能的。”陈国庆说。

西北大学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以后,在陕西省慈善协会指导下,出版了21部相关专著,在全省各地各单位开办了40多期慈善文化大讲堂,举办了16次《慈善法》宣讲会,主办了20多场各种类型的国内国际培训、工作会议、学术会议和专门论坛,举办了3届中国(陕西)慈善高峰论坛,所有这些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产生了很大影响。“我们取得的成绩是陕西省慈善协会支持和指导的结果,也是我们给慈善事业的献礼。”陈国庆如是说。

“慈善工作须面向基层,要接地气”

在实践工作中,陈国庆感到慈善应用型人才紧缺。西北大学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首先着力实施慈善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每年遴选一批在任的市县区慈善会长、志愿者服务队队长、NGO负责人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领军人才,进行慈善专业培训。六年多来,共培训2000多人次,使他们能承担重大慈善项目开发和落实工作。陈国庆说:“如果说我们是播种机,那么如今在三秦大地的诸多慈善事业工作者,就是其中的累累硕果。”

不仅如此,陈国庆等人在慈善文化的宣传普及方面同样卓有成效。譬如,慈善文化进大学,让慈爱和友善成为校园文化;慈善文化进社区,聚拢了成千上万的热心群众,使他们成为慈善活动的志愿者和积极分子;慈善文化大讲堂,使慈善更加接地气,让慈善这张大网覆盖困难群众。

陈国庆还非常重视网络宣传,它不仅使广大网民对慈善有了切身体会,更使慈善募集如虎添翼,逐步形成了慈善文化研究中心与慈善书画、《善行天下》《陕慈快讯》《各界导报》《陕西传媒》等媒体线上线下相互呼应。陈国庆说,这样就能形成使文化研究与宣传普及相得益彰、民政与民间协调互补、传统慈善与现代慈善竞相发展和国内慈善与国际慈善友好对接的基本格局,这也是陕西慈善文化研究及宣传普及工作的基本特点。

陈国庆表示,慈善文化是慈善工作的智力支撑与强大驱动力,加强慈善文化研究和宣传工作,可以与募集工作、项目运作比翼齐飞。“就慈善文化研究工作而言,我们将在今后不断创新思维,探索新的研究路径,开展慈善文化和慈善理论研究。尤其要面向基层,接地气,研究慈善运作与服务方式;面向国际,学习借鉴国外的慈善理念与慈善方式;面向前沿,捕捉与传递慈善动态信息。”

为此,陈国庆经常翻山越岭,去实地走访调研,关注慈善事业对弱势群体的正面导向作用,因为慈善文化“对他们的精神滋养也很重要”。比如,为促进全省养老事业的发展,西北大学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在陈国庆的带领下,充分利用本中心资源,组成专家教授讲师团,并准备了慈善老年大学的课件,为陕西省慈善协会创建的慈善老年大学提供智力支持。截至目前,仅在汉中就已创办8所社区慈善老年大学,1200余名老人入学;安康创办12所社区慈善老年大学,有1000多名老人参加学习。

这样的慈善活动,具有普惠社会大众的鲜明“烙印”。在类似的慈善活动中,都能见到陈国庆忙碌的身影。

陈国庆举办青年志愿者培训活动

“大慈善要有宽度、高度和厚度”

“2018新年的第一篇文章,我要写我的导师——西北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陈国庆教授。”2018年1月1日,慈善事业志愿者、传播者王娅莉回忆说,在达德书院两年传统文化学习结束之后,她时常想起最多的,就是陈国庆在这两年的无私付出,“他是以怎样的毅力,在做完手术不久后,带领着西北大学的几位知名专家,每个月穿越秦岭,来为安康的学生们授课;他是以怎样的包容,面对着我们这些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

王娅莉说,还记得开学后不久,陈国庆带着西北大学的李建森教授、赵润琦教授、王有红教授,让他们进行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与糟粕的讨论,在场的学生一片沉默。而当时所有西北大学的老师没有半点不屑与不满的神情,反而对他们的回答微笑着点头,微笑着纠正。“包容,肯定,微笑着纠正,微笑着鼓励,那该是多么重要的教学艺术,又是多么重要的人格修养啊!”“我从未见过哪个做老师的能像恩师这样温和谦逊,包容大度,充满爱心。所有见过老师的人都说,这是真正的儒者风范,真正的儒雅气质。老师以他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儒家精神。”

像王娅莉这样因对陈国庆的学术、人品、毅力由衷敬佩而走上慈善践行之路的人,数以千计。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共同努力,才会让陕西省的慈善脚步越走越踏实。“在很大程度上,陈国庆教授就是我们的引路人。”这是许多慈善志愿者发自内心的表白。

谈到陕西省慈善事业取得的成就,陈国庆强调:“在陕西省一些领导的关心下,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为崇高的慈善事业默默奋斗。事实上,陕西省慈善协会在全国同类组织中名列前茅。我和我的同事曾经到中华慈善总会和国内许多省市自治区慈善会学习考察,他们几乎众口一词地告诉我,陕西省慈善协会的整体工作在全国走在前面,有很多好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陈国庆认为,《慈善法》的出台,将开启“大慈善”时代,打造一个属于中国的“善时代”。他在接受《慈善公益报》采访时表示,人们对慈善内涵的最直接理解往往是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救灾救难。事实上,这是狭义上的“小慈善”概念。而《慈善法》界定我国现代慈善为“大慈善”内涵。可以说,这一放眼“大慈善”格局的界定不仅是一次巨大的慈善理念与公共伦理的升华,而且为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这个‘大慈善’格局包括慈善的宽度、高度和厚度,也包括慈善组织的气度和力度。”陈国庆说,所谓“宽度”,是说慈善不仅是救助鳏寡孤独残疾者和贫困人口、修路筑桥、行医送药等,还包括环保、卫生、教育、科技和文化等传统慈善涉及较少的领域。前者是传统慈善的主要内容,后者是现代慈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高度”,是说慈善有改良社会风气,整肃党风党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缓和社会矛盾与冲突,化解社会风险与危机以及参与社会治理的多种职能,这是传统慈善所不具备的重要责任。

在陈国庆看来,要真正实现“大慈善”,就要在“大慈善”的宽度、高度和厚度上做文章。尤其是在具体工作中,要实现从传统慈善理念向现代慈善理念的转变,塑造慈善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公正形象,摆正慈善会在全社会应有的地位,发挥更强大的社会作用。“大慈善要有大格局,还包括慈善会必须适时提振自身的气度和力度,这就对慈善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慈善会必须增强自身的气度,工作视野要宽阔,要有大手笔,要明确自身承担的责任,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猜你喜欢
西北大学慈善事业陕西省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西北大学求捐“一杯奶茶钱”上热搜
陕西省红色文化教育研究院
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促进社会向善向上
肩负使命的奶奶
The Analysis of The Bluest Ey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ntz Fanon’s Post-colonialism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