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意识的俄语语法教学改革研究

2018-03-01 10:27关雅文
现代交际 2018年23期
关键词:意识教学改革问题

关雅文

摘要:本文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为基础,基于“问题”意识,结合我国俄语语法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教师自我反省、学生反馈和专家建议三个方面总结了俄语语法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内容,以期提高相关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俄语语法 教师教学行为 “问题”意识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3-0006-02

语法是词形变化和组词造句规则的总和,它是语言的灵魂和核心内容。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就俄语而言,离开语法寸步难行。不掌握语法知识……熟记一千个词汇也没用”(张会森,2010:4)。语法是语言构造的基础,它与语音、词汇共同作用构造出词、词的形式、词组和语句。语法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俄语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我国高校俄语语法课堂教学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以“教”为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手段与方法较为单一。教学及练习材料中篇章类练习较少。交际语法能力训练相对薄弱。实践训练多以强化学生掌握语法规则为主,与语法知识相关的言语交际训练较少。

俄语语法繁琐,词形变化复杂。语法课程理论性较强,它的内容更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要重视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知识能力需求为主导”、 以“丰富的教学形式为手段”、以“培养交际语法能力为目的”的语法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教师担负重任并面临很大挑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一、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具体的课堂情景中,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为”(蔡宝来、车伟艳,2008:82)。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教学行为研究成为了专门的研究领域,主要关注教师个人品质、个性同教学效果之间的联系,正如学者Ryans所说:“教师的热情与学生成绩呈正相关”(转引自:兰英,2000:32)。目前,国内外针对教师教学行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首先,研究内容及研究视角丰富。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内容主要有教学行为分类和评价、教学策略、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流程、教学行为与教师自身能力特征(教师信念、经验、思维、反思能力等)的关系,学生学习行为对教学行为的影响等。研究视角包括教学行为本体研究(Shavelson, 1976;盖立春、郑长龙,2010),教学行为的社会学研究(董洪亮,2007),认知研究(康艳,2017),心理学研究(马会梅、丁凤琴,2011)等。其次,研究范式多样且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种范式:“过程-结果”范式、“认知-对话”范式和“情景-生态”范式,这三种范式有不同的核心任务,分别对应三个基本问题:本体论假设问题、价值观操守问题和方法论准则问题。(盖立春、郑长龙,2010:33)第一种范式的消隐和后两种范式的复兴反映了课堂教学研究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理性到知性、从化归还原到整体生成”的转变。(同上:36-37)此外,还有学者指出,早期的教学行为研究大多采用观察法,侧重教师外显的教学行为,认为未来将把研究重心导入课堂,走进教师课堂教学实践,关注和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反思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运用行动研究法、种族志研究法和深度描述法展开研究。(蔡宝来、车伟艳,2008:86)这种观点提倡的研究方法要以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将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相关。本文认为,基于“问题”意识的研究更具有理据性,能够更直观地反映教学一线的现状,且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教师行为。本文将采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方法,基于“问题”意识,以俄语语法(词法)课程为例,分析俄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相关教师教学行为的改革方案。

二、基于“问题”意识的俄语语法教学改革

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其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提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教学行为研究的主要目标。教师教学行为是一种技术行为,经过适当训练和经验积累可以逐渐成熟。那么,俄语语法课堂上,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要依靠对实践教学的复盘,该总结主要是基于课堂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的途径颇为重要。在本科俄语专业二年级的“俄语语法(词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自我反思、学生反馈和专家建议三个方面发现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总结反思

教师反思是通过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反思课堂教学(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状态等)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设想。笔者根据上述思路对俄语语法(词法)课堂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该学期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视频辅助教学,不同种课堂小组讨论,在线系统问卷星辅助测试。通过自我反思发现的问题如下:

(1)在教学内容中情景类互动练习较少。

(2)俄语语法知识相对枯燥,对于规则繁琐的语法知识,学生会有抵触心理,且更容易忘记。

(3)小组讨论形式效果好,能够发现学生对语法知识点的理解误区。但个别同学不积极思考。

(4)在线系统问卷星辅助测试形式新颖,但无法保留學生的原始答案,不利于复习。

2.学生反馈

学生反馈的方式有课后作业、测试、调查问卷等。前两者能够间接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后者可以直接了解学生诉求,得到学生的反馈。该学期末对“俄语语法(词法)”课程的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5个问题,内容涉及学生对教师授课态度和效果及课堂气氛的客观评价,以及对目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练习模式、测试模式、课后作业形式的主观评价,提出对未来语法课堂的期望。

(1)教学方法上,学生希望加大视频辅助教学频率,认可小组讨论模式,但希望突破小组内讨论,建议组间讨论和随机分组,保证与多人接触,同时完善小组答题加分制度。

(2)教学内容上,学生提出多媒体课件中加入与授课主题相关的趣味内容,吸引注意力,并希望加大相关主题口语表达训练的力度,锻炼对复杂语法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3)练习模式方面,学生提出学完某一语法项后,课上即时进行课外练习,对书中练习借助小组讨论来完成。

(4)从测试模式上看,不排斥传统测试模式,在线测试模式更能节省时间,但前者更有助于后续的复习。

(5)课后作业方面,希望多增加口头录音形式的作业。

3.专家指导建议

除了上述方法外,教师还可听取专家组意见,间接汲取有效教学经验,适当优化课堂教学行为。经过“俄语语法(词法)”课程汇报,专家组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一些问题。与其他课程相比,语法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语法课的练习形式比较传统,长期采用这种练习形式会让学生失去兴趣,降低参与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教授俄语语法课程的教师一定要认真思考如何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语法课堂活动,并设置一些能够训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练习。

综上所述,俄语语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上述三种途径对教师“俄语语法(词法)”课堂教学反馈的问题,结合目前国内俄语语法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名教授俄语语法课程的教师,笔者的课堂教学行为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教学中多采用“情景交际法”。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语法课堂上应加大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即教师可以提前创编贴近生活的情景,给出语法知识限定,要求学生口头对话或口语表述。此外,还可结合已学语法知识,集中运用当前讲授的语法项进行语法关系分析、翻译、造句,遵循当前语法规则进行写作活动。比如,要求学生使用规定的语法规则写作文或做口语表述,如此反复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言语实践中运用新学语法知识的能力。

第二,保持练习形式多样化。在不偏离语法课基本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摆脱单纯的语法规则训练模式,课堂上多设计些情景类互动练习,增加篇章类或趣味性练习,强化训练学生的交际语法能力和对语法知识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

第三,保持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性和多样化。首先,继续采用和完善课堂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同时对进度慢或不积极讨论的小组进行拆分,重新分配,达到相互影响的效果。其次,增加分组造句和视频辅助教学的频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复杂俄语语法的兴趣。

第四,加大复习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力度。目前采用的测试方式是单元测试和4课阶段性测试。考虑到学生学旧忘新的现象,在以后的语法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其他的耗时少且能达到复习效果的方法,如在课后作业中多加入复习以往知识的内容。此外,可根据实际情况继续使用在线测试系统,这种测试方法可使学生立即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能够得到准确的分析数据,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这种测试方式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如何保留学生的原始答案,学生在测试后如何复习等。在这些问题上,在线测试模式和传统测试可以达到互相辅助、互相补充的效果。

三、结语

结合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基于“问题”意识的俄语语法课堂教学改革的分析过程一般为“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优化教学行为—再次发现问题”,以此类推,不断优化教师教学行为。本文从微观角度具体分析了俄语语法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未来相关研究还需基于大量的教学实践积累和实证研究,这有助于得出更客观、更具有普适性的结论,同时也能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相关理论。

参考文献:

[1]Richard Shavelson,Nancy Dempsey-Atwood.Generalizability of Measures of Teaching Behavior[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76(46):533-611.

[2]蔡寶来,车伟艳.国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热点问题及未来趋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8(12):82-87.

[3]董洪亮.形塑与创生——制度性规范与个体教学行为关系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7(12):51-55.

[4]盖立春,郑长龙.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基本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0(11):33-38.

[5]康艳.从新手外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看教师认知的构成和作用机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2):95-103.

[6]兰英.当代国外教师教学思维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4):12-13.

[7]马会梅,丁凤琴.浅论教师教学行为的设计——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视角[J].教学与管理,2011(24):12-13.

[8]张会森.语法与语法教学[J].中国俄语教学,2010(1): 4-5.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意识教学改革问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消防意识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