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策略

2018-03-02 19:50景淑英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8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寄宿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会对他们的学习、身体发育和性格形成产生影响,而且会对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全面发展产生影响。开展以提高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探究,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关键词] 农村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策略

一、用爱心凝聚,用自信坚守

1.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爱是教育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只有爱,才能使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得到缓解和释放,才能消除教师与学生的隔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的作用。寄宿制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更加需要教师的关爱,同时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只要对他们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及时的把握和引导,就能使他们在健康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2.教育的使命,就是让学生静下来

在这个喧嚣、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也变得浮躁了起来,他们往往忽略了身边那些令人心动的美好。对人缺乏爱心,同学之间关系冷漠,集体主义思想颓废,进取心,自信心丢了,心灵自然不美了,对学校生活自然没信心。

3.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爱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爱又是相互的,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教师的赞美和鼓励是沟通的桥梁。给予学生肯定和赏识,不仅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要学会赏识,做好欣赏的教育

要本着“学习着,快乐着”的理念,从关注学生的心灵入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把“开心教学,愉快学习”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从给学生一句温暖的问候、一张甜甜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热情的鼓励开始,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尊重学生的感受,悉心关爱、真心赏识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形成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学生产生在校学习的幸福感、认同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丰富校园文化,创设育人氛围

用“景点”说话。教育学生保持健康心理有利于他们的学习生活,也有利于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他人,实现个人梦想,成就自己有意义的人生。校园全面绿化、美化,巧妙设计各景点,选用符合学校特色的名言、图片、诗文,统一规划布置校墙、办公室、学生公寓、楼道;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开放阅览室,精心打造“书香校园”……这一系列的活动,给师生送上“心灵鸡汤”,使学校成为师生陶冶情感、和谐发展的乐园。

寄宿生在校时间比较长,如果将所有的时间都安排学生学习,生活未免过于单调、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可以成立组建兴趣小组、志愿者服务团队等,丰富和充实他们的生活。书法、绘画、合唱、舞蹈、球类、写作、经典诵读、电脑制作等活动;每学年的新生军训、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球类运动会、五四文艺汇演、十一歌咏比赛等,重视这些活动开展,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凝聚力得到了加强,有利于同学们的心理朝着积极向上的轨道发展夯实基础,充分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特色。

三、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健康成长

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利用电话沟通、网校通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现实表现和心理状况,幫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摸底建档,加强动态管理。按年级、班级(宿舍)、年龄、性别、家庭情况、个人兴趣爱好等加以分类,建立寄宿生专门档案,跟踪他们的生活成长过程。了解清楚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和身体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对有病、残疾、父母离异等情况的学生进行特别标注。帮助学生适应寄宿生活,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各种“压力”和“不愉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认知观。

四、坚持以生为本,开展心理辅导

选派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乐于做心理辅导工作的教师外出学习、取经,掌握心理专业知识和心理教育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通过专题师资培训、活动课观摩、案例论文评选、经验交流;积极组织相关课题申报和优秀成果评选,鼓励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

多方协调,加强个别心理辅导。每一位教师包括任课教师、宿管教师等,全员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用心理学提供的疏导方法去帮助学生,讲究与学生交流的艺术性。尤其要从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学习心理各个方面综合分析,挖掘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针对个别有心理困惑的学生,通过设立“阳光信箱”“谈心小屋”“聊天室”进行个别辅导,及时了解他们的困惑,主动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走出困境,有效地避免了个别学生不良心态的恶性循环。

开展专题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强化心理健康意识。通常,我们认为心情不好是外部的环境或事件引起的,事实上,我们对事件的看法才是影响情绪的关键。心理辅导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初步学会运用合理的认知方式,去积极看待周围的事物和应对遭受的境遇。可以安排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确定奋斗目标方面的心理教育讲座;可以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权衡利弊,教育学生走出早恋误区的内容;也可以是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调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积极拼搏的内容;还可以进行集体心理健康常识、青春期常识、人际交往常识等培训指导。

总之,农村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诸多方面因素通力配合才能加以解决。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突破口,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此文系酒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寄宿制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规划课题(课题负责人:景淑英,课题编号:JQ〔2017〕GHB081)系列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酒泉第四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研究
浅析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