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2018-03-03 02:30张美林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利益校企实训

李 川 ,张美林 ,李 雪

(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四川省针灸学校,四川 成都 611731;2.湖南医药学院康复医学与保健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校企合作模式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李 川1,张美林1,李 雪2

(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四川省针灸学校,四川 成都 611731;2.湖南医药学院康复医学与保健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已进入广泛深入的实践探索阶段,在此背景下,结合我校推拿学精品课程建设,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建设进行探索,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课程建设;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课程是教学的关键,课程改革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课程改革,已成为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具体而实际的问题。本文以我校推拿学精品课程建设为例,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建设进行探索。

1 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1.1 教育改革是必然,课程改革是关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紧密对接的呼声越来越高,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目前,政府大力引导推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发展,并探索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其方向性改革已经被社会广泛认同。而在职业教育改革中,作为基础单元的课程是关键。课程是教育作为人力资源的主要输出方向社会输出的重要产品之一[1],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载体,是国家落实教育目标的主渠道。因此,课程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职业教育改革关键就在课程。

1.2 校企合作模式众多,课程改革有据可依

校企合作模式众多,尤其是很多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能使企业、学校、学生多方受益,可为课程改革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2.1 美国和德国模式 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强调“多专一能,校企结合,以企业为主”,以专业实训为核心,以技能培训为主,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该模式下,学生往往有两种身份:一是他们与企业签订协议成为学徒,在企业接受培训并进行实践,还可获得相应的酬劳;二是他们以学生身份接受在校教育。该模式下课程设置以实践为导向,学生在企业实习时间和在校学习理论时间之比大约为7∶3[2]。

美国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其中最有影响力、最受社会认可的是“合作教育”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学生在校学习和在企业工作交替进行,即我国的半工半读模式[3]。在该模式下,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交替进行,时间长短不一,有以周、月为周期轮转进行的,也有以学期为周期交替进行的。学生平均每周在企业工作约40小时,并根据与企业的协议获得相应的薪水。后来出现了“半天交替制”,即学生半天在校学习理论课程,半天在企业进行实践。

1.2.2我国校企合作状况 近10年来,我国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注重挖掘校企合作的优势,经过长期积累,逐渐形成了几种主要的合作模式,对推拿学课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不少帮助。

(1)实习实训基地模式。在该模式下学校主要负责人才培养,企业负责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岗位,参与实习阶段的学生管理工作,协助学校完成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根据服务对象、产权归属、场地设置及运作方式等不同情况,分为单向服务和双向服务、校内和校外、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独立设置和非独立设置、企业投资和校企双方共同投资等形式的实习实训基地,而每个实习实训基地都是上述单个或多个要素的组合[4]。

(2)订单培养模式。该模式通常是指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标准来制订并实施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其核心就是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签订协议,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最后企业按照协议与学生签订就业合同[5]。

(3)工学交替模式。该模式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及教育资源,将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校企合作模式[6]。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既可以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又可以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理论学习与实践交替进行,相互促进。对于技能性很强的专业或课程教学来说,这种模式非常实用。

(4)全面合作模式。该模式是指企业与学校以共同发展为合作目标,围绕产品和人才两大关键因素,建立科研开发、人才培养等基地,形成全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7]。全面合作的内容包括合办企业、共设机构、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养专业人才和师资、合作开发教材等。

2 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主导课程建设,企业未深度参与

推拿学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然而不少毕业生专业技能不足,不能胜任岗位工作。一些医疗机构和企业也反映,刚毕业学生上岗后还需要接受技能培训,耗费了许多精力和时间。其根源在于学校人才培养出现问题,课程教学和实践与企业需求脱节,因此,需要企业和医疗机构参与课程建设。而目前我校推拿学课程建设由学校主导,企业或医疗机构并未真正参与,校企合作仍停留在浅层,流于形式。

2.2 利益价值失衡,校企合作不深入

校企合作涉及多个利益方,如政府、学校、企业、学生等,在很多合作环节,最终利益决定各方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比如,许多职业院校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但由于利益因素出现了“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另外,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职业院校居于主导地位,在教学计划制订、教学实施、教学评估、学徒选拔等方面拥有最终决定权;而企业常常处于被动和次要地位。这种权力失衡无疑影响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企业参与空间小,无利可图,导致校企合作不深入,难以可持续发展。

2.3 教育制度束缚,校企合作保障不足

我国肯定并重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作用,出台了各种有利政策,鼓励各个院校及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试点工作。但在实际操作时,往往有很多问题因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而无法解决。现阶段,我国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校企合作体系,校企合作无章可循,特别是在触动利益的相关环节无法律保障。

3 校企深度合作开展课程建设

3.1 建立校企合作职能部门

可建立相关校企合作职能部门,如校企合作办公室、校企合作委员会、企业实训中心、企业授课中心等,为管理建设平台、教研室师资合建、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实训基地等合作项目做铺垫,也有利于校企合作规划、协议的审定与督促执行。

3.2 构建利益分配机制,保障校企合作可持续

保障校企合作中各利益方的利益诉求、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确保利益合理分配,对校企合作可持续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建立合法、合情、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必须考虑合作中哪些利益可以分配、如何分配以及由谁来主导分配的问题。利益分配既要考虑企业的收益,也要保障教育的社会价值和利益支配。因此,在进行具体建设时,对于学校实训中心建设、企业实训中心建设、师资课时分配、企业教学工作和企业业务运营等,需要充分考虑利益分配问题。若利益分配可量化,可考虑固定报酬方式、收入共享方式以及混合方式,根据合作形式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分配方式;若利益难以量化时,可通过协商交流、利益补偿等多种方法来满足利益诉求,实现利益的公平合理分配[8]。

3.3 共建校企师资,整合归统教研室

目前,我校推拿学课程师资大部分是“双师型”教师,授课能力、学术能力等相对较高。而企业有很多一线优秀技术人员,他们技术水平高,对客户把握能力好,拥有行业一线资料,但教学不规范、不严谨,缺乏组织性。因此,可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归统学校教研室管理,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师资交流、实践安排等方面由教研室统筹安排,方便课程改革与建设。

3.4 课程模式是关键,改革探索需实际

工学交替模式和实习实训基地模式对于推拿学这种技能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很适合,这两种模式可结合进行,以方便学生选择。对学校及企业来讲,两种模式可以灵活变动。教学前期安排校内实训和企业实训,成绩评估由校企合作完成,教学后期学生及企业可通过双向选择进行工学交替,学生也可在理论学习期间进入企业实习实训。中职生普遍理论学习能力差而动手实践兴趣浓,这些模式的应用必会使学生学习驱动力变强。当然,这些模式也有很多细节问题,比如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时的内容分配、课时分配、学生选拔机制、住宿安全等问题,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探索。

3.5 课程建设突出结构化、模块化

教研室在进行课程建设时,应在校企合作框架下进行课程设计,确定课程模式。如教学大纲、实训大纲、教学日历、教案等的设计,应该突出结构化、模块化思想。这样,课程环节会更加清晰,内容更加明了,师资分工更加明确。此外,结构化、模块化的课程设计对以后的课程调整、改革以及利益分配都有一定好处。

[1]姜大源.结构问题是课程开发的关键[N].中国教育报,2016-08-23.

[2]王文琴,陈品华.对德国“双元制”模式的试验与探索[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0(5):1-4.

[3]朱利军,史小波.借鉴美国校企合作模式,共建高装备实训基地[J].江苏教育研究,2014(2):22-24.

[4]杨广金,江涛.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模式及效率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2):12-13.

[5]李世刚.订单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2008(20):17.

[6]樊景莲.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3(5):35-37.

[7]张丽立.产学研合作中企业与高校全面合作模式探讨[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8,10(3):15-16.

[8]孙姗姗.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

G423.04

A

1671-1246(2018)01-0035-03

2017年度针灸学校科技发展基金立项课题“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文献研究”(zjxx-2017-05)

猜你喜欢
利益校企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