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商品流通渠道的创新与拓展

2018-03-03 19:03何智娟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拓展互联网+互联网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下商品流通渠道发展现状,并对“互联网+”下商品流通渠道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最后,基于互联网背景对商品流通渠道的创新对策进行探讨。本文研究对当前我国商品流通渠道的创新构建与拓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 商品流通渠道 创新 拓展

“互联网+”下商品流通渠道发展现状

(一)商品流通渠道含义

商品流通的实质是商品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之间相互转化的体现,并集商品的购买、输送、储存以及销售环节于一体,商品流通作为连接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桥梁,其中商品购买和销售环节是决定商品顺畅流通以及流通业获取利益的主要环节。商品流通渠道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产生并利用的,其本质是商品在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相互转换的过程中运用的流转路线以及经过的经济组织。

商品流通渠道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其主要发展目标是促进商品从生产制造领域流向消费领域。商品流通渠道主要根据渠道系统中包含的中间机构的层次数量,即渠道长度来划分的,主要包括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直接渠道即零级渠道,是指商品从生产者直接到消费者,商品流通过程中没有任何组织形式的参与;而间接渠道是指商品流通中包含若干商业环节,形成生产和销售相分离的状态,其中包括一级渠道、二级渠道、三级渠道等。根据商品流通渠道的含义可知其特点:第一,是各种类型的机构、组织和个人的组合路线;第二,渠道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第三,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商品所有权至少转移一次。此外,在商品流通渠道选择上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制约因素包括一般因素和具体因素两种,如图1所示。

(二)“互联网+”对流通渠道环境的影响

“互联网+”对流通渠道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两个方面。商品流通渠道是由消费者对商品快捷性和方便性的追求以及生产制造主体对利益的追逐共同作用的基础下,将社会经济活动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互结合产生的,但信息技术在商品流通渠道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在传统的社会经济活动中,信息技术只是作为辅助工具,仅在商品流通渠道各个环节中进行简单的信息传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品流通渠道的发展;在互联网技术愈加先进的过程中,例如常见的C2C、B2C、B2B、O2O等电子商务模式,是在数字技术、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日益成熟的条件下,使得商品流通渠道的技术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可以说现代化的商品流通渠道的技术环境是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为基础的集成平台。

“互联网+”对流通渠道制度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消费者主权在商品流通渠道中的地位变换来体现的。消费者主权在商品经济出现后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在商品流通渠道产生过程中,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以及资源的短缺,生产主体的生产活动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并且信息技术的落后导致生产主体与消费者无法进行直接的交流,只能依靠多个环节逐渐反馈回来,因此,生产者是在商品流通渠道中居于主导地位,消费者主权无法得到很好的体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出现,一方面,先进的生产技术解放了生产者的生产力,能够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使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直接交流,在這个过程中,消费者在商品流通渠道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互联网+”对流通渠道结构的影响

“互联网+”对商品流通渠道结构的影响主要包括商品流通渠道的关系化趋势和产生新型的网络商品流通渠道两种。第一,“互联网+”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渠道结构间关系越来越明显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消费者领域逐渐占据了商品流通渠道的主导地位,其主权得到了本质的提高,因而,消费者成为商贸流通各个环节获取利益的重要资源;而商贸流通环节和消费者同样也是生产经营主体获取利益的重要资源。综上所述,生产经营主体和流通环节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势必采取各种措施去维护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关系型商品流通渠道的产生。第二,“互联网+”对商品流通渠道结构最重要的影响是催生了网络型商品流通渠道。如图2传统流通渠道结构形态所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最初由生产商与消费者组成的简单的二元商品流通渠道,逐渐出现了批发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并在社会的高度化分工情况下,每层批发商开始出现下一级的批发商,例如有产地批发商、中转地批发商、销售地批发商,这些层次的中间环节使商品流通渠道构成一条简单的流通体系。如图3现阶段流通渠道形态所示,商品流通渠道还包括了网络中间商,生产商与中间环节可利用网络中间平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联系,形成网络型商品流通渠道,也就是所谓的“B-B-C”商贸流通模式。此外生产商还能够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交流,而各级流通渠道也可以作为网络中间商与消费者进行交流,成为“B-C”流通模式。

“互联网+”下商品流通渠道发展存在的问题

商品流通渠道冲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在生产制造业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因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互联网技术对商品流通渠道的影响非常大。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下,由于电子商务在交易过程的运用,使得商品生产制造商与消费者间的交流更加直接、信息传递速度更快、距离更短,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传统商品流通渠道的重要性,甚至削减了中间流通渠道。以苏宁云商为例,2013年,苏宁电器宣布更名为“苏宁云商”,更名后的苏宁云商零售模式将从传统的实体店零售渠道转变为“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云服务模式。原先消费者要选购电器,只能到苏宁的实体店进行选购,而由苏宁实体店送货到家。在更名后,苏宁云商实现了线上线下库存共享,消费者在线上下单后选择与客户下单地址最近的仓库进行配货并运送。在苏宁云商的云服务模式下不难发现,传统的线下苏宁零售门店的重要性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为线上订单而建立的电器仓库。而另一方面,苏宁云商线上平台实现了全品类覆盖,不仅有电器,更有生活用品、食品、服饰等多品类产品,依托苏宁云商的该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分零售商、批发商的重要性。总的来看,互联网技术对传统流通渠道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生产商通过网络直销的方式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交易,消费者的要求也能够直接反馈给生产制造商,在该过程中,生产制造商与消费者之间没有其他的中间环节参与,交易过程更为简化。第二,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便捷性,消费者更加倾向于网上直销模式,若传统商品流通渠道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适应“互联网+”的环境,加以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导致传统商贸流通产业逐渐丧失消费者资源优势,最终失去市场,从而导致对传统商品流通渠道的冲击非常大。endprint

商品流通渠道效率低。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水平的提高,流通渠道中各个环节的作用进一步分化,从而形成生产厂家注重生产、流通产业注重商品批发和物流业务、零售商注重产品的销售的格局,构成了“生产商/中间商-客户”的现代商业流通系统科学体系。虽然“互联网+”推动了商贸流通渠道的发展,但流通产业作为流通体系的主体,仍然面临着流通效率偏低的状况。首先,是流通链中的环节多、流通效率低。我国目前仍以传统商品流通渠道为主,通过生产制造商经分销商进入到消费者领域,每个环节的中间商又分为多级,商品最终才实现从生产制造领域流通到消费领域。其次,流通体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严峻。虽然流通渠道不断发展,流通渠道的运行效率已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流通渠道中缺乏信息产品的再开发以及其未适应规模化经济,导致商贸体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严峻,并已成为各个环节企业的难题。以生鲜电商为例,生鲜电商配送对于效率的要求极高,但是目前许多生鲜电商都难以持续经营,一方面是受到产品生鲜度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生鲜配送体系出现问题。以京东为例,京东虽然建立了强大的物流体系,但是在生鲜产品上,京东依然难凭一己之力来减少生鲜产品在配送中的损耗,也因此不得不与各地配送网络进行合作。但是在合作的同时京东也难以把控合作配送公司的配送效率与配送基础设施建设。

商贸流通渠道协同发展受到制约。虽然商品流通渠道的发展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一些新型的商品流通渠道也不断涌现,尤其是在电子商务活动发展较快的情况下,积极发展新型中间商和创新传统中间商对实现商贸流通渠道协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新型中间商的发展和传统中间商的创新受到“互联网+”、第三方物流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一方面,“互联网+”发展落后使得流通各个主体之间信息无法及时传递,生产商不能有效依据消费者的反馈要求调整生产决策,弱化了中间商的作用;另一方面,受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的制约,严重影响中间商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严重阻碍商品流通渠道的协同发展,例如,电子商務交易发展较快,而第三方物流发展较慢,严重阻碍了商品的流通,因此推进商品流通渠道协同发展势在必行。

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商品流通渠道创新对策

积极培育新型中间商,构建伙伴型关系渠道。在“互联网+”战略推动下,商品流通渠道进一步扩展,能够有效实现新经济条件下生产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的平衡,因而,我国商品流通渠道应结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中间商在流通渠道的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在“互联网+”背景下,尤其是电子商务活动的流行,传统中间商应从企业间的关系、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市场结构等几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向新型中间商转变。第二,基于企业角度,企业通过开展网上直销和建设完善的公共电子商务平台等措施构建新型中间商,一方面提高扩展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另一方面扩大商品的流通范围。第三,积极培育实现新型和传统渠道有效沟通的中间商,构建伙伴型关系渠道,提高资源流、信息流在流通渠道间的流通效率。

推广完善电子商务,提高流通渠道效率。“互联网+”背景下提高商品流通渠道效率的重要途径是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受政府、流通环节等方面的制约,因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基于政府方面,政府进行自身的体制改革,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促进电子商务的管理创新,降低电子商务的体制化成本;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政府通过政策改革和创新,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结合商品流通渠道的实际状况,树立“大市场、大流通、大商业”的理念,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法规,构建完善的安全认证机构,实现电子商务的有序进行,提升流通产业升级转型的速度。第二,企业应加大力度与外贸、海关、商检、税务等机构进行合作,加大跨境电子商务的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通过构建开放、多方位、立体的商贸模式,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宽了国际化商品流通渠道,从而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经济一体化和贸易全球化。第三,提高商品流通渠道各个环节对电子商务重要性的认识,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运营状况,利用合作形式建设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体系,推广完善电子商务,积极推动流通渠道建设。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网络直销协同发展。当前商品流通渠道还受到第三方物流体系建设的制约,因而,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体系的完善来进一步疏通商品流通渠道。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第一,利用“互联网+”优势,打破时空的局限,建设国内、国外统一的物流市场,缓解和消除区域行政壁垒和流通市场区域分割的弊端,取得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模经济效应。第二,物流相关企业依据自身的实力状况,并结合物流产业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战略,构建物流产业联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信息共享,促进物流产业和网络直销协同发展。第三,提高物流产业的自动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等相关技术的水平,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技术,吸引高端人才发展物流产业,提高物流产业资源的整合能力。第四,注重构建物流产业的相关标准,完善物流体系的基础设施,提高流通体制流通模式的创新能力,通过对传统物流产业的技术渗透和升级,促进传统物流产业的效率提升和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宋则.新发现: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新趋势[J].中国商贸,2012(3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宋则.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32)

3.宋则,常东亮,丁宁.流通业影响力与制造业结构调整[J].中国工业经济,2010(8)

4.庄尚文.流通渠道及其主导权研究:评述与展望[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5)

5.夏凡.商品流通渠道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有效拓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7(1)

作者简介:

何智娟(1982-),女,汉族,广西南宁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物流。endprint

猜你喜欢
拓展互联网+互联网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