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结对显活力小组合作展生机

2018-03-03 00:29王芳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藤萝桃花源导学

王芳

“活动导学”是指以“活动”为媒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活动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出发点,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中心,以追求课堂的最大实效性为目的,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应提倡学生主动求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一、合作——团结就有智慧

“活动导学”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成员通过合作从对方处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严重束缚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学生完全没有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而“活动导学”这一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幽径悲剧》时,要求学生大声、自由地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所描写的悲剧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的活动:

刚刚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已画出了描写藤萝被毁之前与被毁之后的句子。请浏览一下刚刚画的句子,想一想藤萝到底美在哪里?请用“藤萝美在它的,。”的句式说出它的美(投影)。

一个事物的美除了外在美以外还有内在美?那么藤萝的美还表现在哪儿?请用刚才的句式说一说。

要求: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藤萝的句子,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感受到的藤萝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可以是从一个词看出,可以是从一句话看出。展示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任务展示,可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也可用朗读表现出你感受到的藤萝的形象……。每组向全班展示你们感受最深的藤蘿的形象,尽量不要重复别人的发言内容。

小组展示示例 (仅供参考,各小组根据实际力求形式多样)。小组全体或部分合作展示。

生1:同学们,我们组展示的是我们所感受到的藤萝“美”的形象,我们组讨论后认为在文章中很多词语和句子都能表现。

生2:比如说,文中……的句子中的“某”字用得好,它写出了藤萝的……,表现了藤萝的美。

生3:文中……的句子也非常生动形象,它写出了藤萝……,表现了藤萝的美。

生4:下面我们组想用朗读来表现我们我们所感受藤萝“美”的形象(小组分工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合作,学生对藤萝的形象感受得比较全面、具体,使得每位学生即使是后进生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课堂上组织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学生遇到不易理解的问题时,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问题开展讨论,有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团结就是力量,小组合作,大大增强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地位。

因为是讨论交流,不久我们就发现以小组为单位的座位方式暴露出一些缺点,有不少同学认为我不用动脑筋,反正等会儿小组要交流的,我听一下就可以了;也有同学认为不一定要我站起来展示,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他们认为这种座位很隐蔽,老师不容易发现。久而久之,这部分的同学的成绩不仅没有起色还出现退步现象,那怎样才能确保小组合作时达到最高效率呢?唯一的答案就是竞争。

二、竞争——爱拼才有活力

有竞争,才有活力。全班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采用了小组竞争这一机制。小组竞争是建立在个体竞争基础之上更高层次的竞争,它摒弃了个体竞争所带来的自私、狭隘、孤立的竞争意识,取而代之的是团结、互助、相互制约的团队精神,对整个大团队的进步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利用积分制对各小组进行考核,我以小组成员语文课堂表现为依据:从小组合作状态、小组成员回答问题积极性、小组提出建设性的问题等方面给出具体分值,进行积分。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可以设置抢答题,让同学们进行抢答,比如答对+2分,不对不得分也不扣分,第一人回答不对其他同学可继续抢答;也可以设置选答题,老师提出问题后,每组可任选一名同学回答该问题,一号同学视答题情况得分在+6分与-2分之间,二号同学得分在+5分与-2分之间,三号同学得分在+4分与-2分之间,依此类推;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交流展示后,最佳答案可得10分,次之可得7分,第三可得5分,只奖励前三组。如果能用心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并能有针对性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可给该小组加分。

在教《桃花源记》时,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桃花源以及桃花源以外世界的特征,我设计了“渔人与桃花源人互动交流”这一竞赛活动:将全班分为两大组,分别充当渔人和桃花源村民,自行设计问答内容,来说出桃花源内外两个世界的具体特征。

村民、渔人提问要求:

1.要从桃花源内外的风景、社会制度、人民的生活现状、民情风俗等方面设计采访的问题。

2.所提问题要具体、有特点、有价值,忌简单、笼统。一个小组设3到4个问题即可。

3.提问时要大方、诚恳、有礼,注意语气、语调。

村民、渔人回答要求:

1.从以上几方面提取文中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2.回答要有针对性,具体、全面、有条理,力求生动,如能发挥想象力,补充课外信息,结合时代背景更好。

3.回答时应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仪态大方。

要求明确后,学生先自读课文,筛选信息,各自设计好问答内容,小组讨论、交流。要求每人都要发言,组长或记录员作好简要记录,记下关键词。各个小组筛选最佳问题,还要整理出最佳答词。我还明确要求所有学生充分理解熟悉课文内容,提问或问答时,不允许看记录提示。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展示,大家评一评,哪一组的提问最有价值,哪一组的回答最准确、全面、描述具体吸引人。

为了争当最佳村民、最佳渔人,让自己的小组在竞争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小组成员都积极动脑,纷纷出谋划策。

为了让小组的描述更为具体、真实,许多同学课前就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秦朝到东晋的历史事实,重大历史事件,描述时真是条理清晰,具体可感,让同学们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更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竞争使小组产生了内在的凝聚力,组员们不但空前团结,而且为了使本组在竞赛中取胜,纷纷自行制定了“组规”,以保证互相监督,真正强化了每个学生的“小组意识”,每个小组都是争先恐后,生怕错过了自己小组展示的好机会。

合作与竞争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了竞争,我们的合作会少了很多精彩;而离开了合作,我们的竞争又会少了很多智慧,所以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只有把竞争和合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才能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使得“天光云影共徘徊”。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郭园初级中学(226532)endprint

猜你喜欢
藤萝桃花源导学
走进桃花源
再造“桃花源”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藤萝之歌
藤萝架下的童年
一不留意(二)
隐匿的桃花源
公家之藤萝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