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研究
——以锦州医科大学为例

2018-03-04 00:38蒲丽娟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课程建设

蒲丽娟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应用,教育信息化正在蓬勃发展。这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网络教育的发展。我国教育部门鼓励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推动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高校建立了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了传统课堂,方便学生学习使用[1]。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很多优势,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进行网络课程建设,课程建设质量和应用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也存在很多问题[2-3]。我校于2014年启动了校级网络课程建设项目,在2016年引进了网络课程中心平台,经过3年多的建设,目前学校课程中心平台上有36门网络课程。通过对学校现有网络课程建设情况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医学院校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1 医学院校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对网络课程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不透彻

网络课程是基于互联网,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支撑环境,并通过多种媒体和信息技术表现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活动,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4]。网络课程不是简单地把课堂转移,也不是对书本、教材的复制和粘贴,而是通过网络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也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和扩展。网络课程不能取代传统课堂教学,尤其是医学院校,许多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现场学习,但是现在大多数教师混淆了概念,只是机械地将学习内容上传到网络,完全依赖网络,失去了网络课程建设的意义。

1.2 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平台上的交流、互动较少,没有发挥网络课程的优越性

相较于传统课程,网络课程是一个虚拟的环境,无法实现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目前,网络课程建设在各高校已经得到重视,逐步实现了课程的网络化,但许多课程建设仅仅停留在教师录课、上传,学生自己在网上学习的单一模式,没有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有的课程虽然有网络答疑、习题测试、教师个人联系方式等内容,但没有真正实现网络上师生同步交流、互动,不但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3 网络课程教学视频录制条件、场地受限,录制耗时耗力,效率不高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网络课程教学视频仍然采用在录播室进行现场录制方式,这就需要录制视频的教师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的着装、现场发挥还有与PPT课件的配合都必须到位,才能达到很好的录制效果。如果教师的状态不好或未做好准备工作,就会导致录制效果不好或没法录制而浪费人力、物力。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师平时工作量较大,业务繁重,很难集中时间和精力,课程录制前期准备比较仓促。另外,有些学校录播室场地和人员紧张,需要教师提前预约,一旦前一位教师录制效果不理想,将严重影响后面教师的时间安排和整体进度。

1.4 网络课程缺乏日常系统维护和管理,课程资源更新、完善不及时,应用效果不明显

网络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程制作完投入使用后,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等的变化,随时调整、更新和完善课程资源,也没有根据教学发展拓展教学资源,这将会使学生学习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只有将医学知识与当前的发展趋势相结合,才能保证学生学习到最新和最前沿的东西。

1.5 网络课程建设千篇一律,资源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大多数网络课程建设内容是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学习指南、课件、自测题、教学视频、参考资源、电子教案、网络答疑等。医学课程本身知识比较枯燥,需要教师用多种媒介生动地表现出来,真正做到把当前医学教育发展方向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2 采取的措施和解决途径

2.1 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

学校要定期组织培训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帮助教师了解最前沿的课程建设和发展方向知识。同时,选派教师参加相关会议和培训,增长阅历,让全体教师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内涵,从实际出发,根据所授课程特点做好课程设计,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近年来,我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很大提升。

2.2 设计和开发网络课程平台,营造开放、互动的交流氛围

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开发网络课程平台,设计在线讨论、在线作业、网上论坛、网络答疑等模块,采用同步和非同步互动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教师应经常登录在线系统,快速、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还应该设置畅通的学生反馈渠道,在第一时间收集学生的意见,从而准确评估课程学习效果。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的互动,形成开放、和谐、有效的交流环境。我校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进行网络答疑和网上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状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3 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开辟多渠道视频录制途径,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大多数学校网络课程教学视频录制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尤其是医学院校,缺乏专业的教学视频录制团队。学校应该设有专门的教学视频录播场所,配备专业人员,购置先进的视频录制设备。同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比较成熟的个人录制服务,我校于2017年引入“微课宝”视频摄制工具,教师在家或办公室能够自主完成教学视频录制和剪辑,同时还能实现课堂教学视频同步录制,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

2.4 强化日常管理,完善课程平台功能,及时更新课程内容,重视推广和应用

网络课程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学校应指定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课程平台的运行,积极探索和开发平台模块,实现平台功能利用最大化。学校还应将建设好的课程及时向学生开放,并推到省和国家课程平台,提高关注度,真正检验课程的使用效果和质量。同时,课程团队要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保证学生学到最新、最全面的知识。

2.5 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拓展学习内容,丰富课程建设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课程建设内容和手段变化多端,教师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多查阅一些资料,多分享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知识链接。在课程内容制作上,由于医学课程内容多且抽象,采用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呈现,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目前我校录制的一些网络课程加入了教师自己绘制的图片,并融入了教师的想法和设计,得到专家和学生的好评。

3 结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事业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部分,需要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网络课程建设又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作,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前期设计和准备,并且在建设过程中融入教师个人的创新想法,做到有设计、有想法、有行动、有应用、有反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打造一批真正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精品课程,通过网络课程与平台建设,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共享,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课程建设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