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本的典范文章中学习景物描写的技巧

2018-03-04 13:28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中学姚巧玲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2期
关键词:典范朱自清景物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中学 姚巧玲

景物描写,就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象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景物描写确实能给人以美得享受,我们都愿意阅读景物描写的句子。可是一旦让学生试着写作,他们往往头疼不已。写作过程中总是摸着石头过河,叫苦没有一个可以操作的具体方法。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景物呢?今天,我就告诉大家,从课本的典范文章中学习景物描写的技巧,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写景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音响、气味等方面。另外,还要注意把握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的事物的特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诗都是写早春的景象,但因为时间的不同,描写出的景象显然有区别。

二、观察和描写景物,还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一)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两种

定点观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动点定景。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即移步换景法),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也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二)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

空间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时间顺序: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空间顺序(先整体后局部)。

三、掌握了以上的基本要领,下面我们就重点来谈谈,如何从课本的典范文章中学习景物描写的技巧

(一)调动各种感官(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即感觉)来写景

鲁迅的《社戏》里有这样的句子:“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里就调动嗅觉和视觉来写景。把优美的夏夜,通过“清香”和“朦胧”表现出来了,同时烘托了“我”当时愉快、兴奋的心情。

(二)融入感受,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虚实结合

朱自清的《春》写花木争荣的句子:“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写道:果树之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运用联想,虚实结合,从未来的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感和可爱。

(三)以动写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朱自清《春》:“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第一句话中用光烘托出了“安静而和平的夜”,化用古诗情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第二句话描写了人的动作,写出了安逸、惬意的人群,这是动态的描写。最后一句中的“静默”运用拟人,生动写出了房屋宁静、安定的样子,这是静态描写。最后两句动静结合,从侧面描写了春雨,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以及自己此时此刻的喜悦之情。

(四)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

《春》这篇文章中,朱自清对春天深沉赞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如对花的描写,既绘形绘色地描绘了各种果树的花,又这样描绘盛开的野花:“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作者赏花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一切“景语”都是“情语”。由于感情的倾注,这些小野花儿都仿佛变成了富于感情的活灵灵的小动物了,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调。

(五)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朱自清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他的散文语言具有清新朴实的特点。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从达意说,平易好懂,从修辞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之后,节奏明快,不平淡,有浓厚的抒情味。

朱自清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味。如写雨“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运用比喻,把雨丝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生动地写出了春雨细密、透亮、细长的特点。如写春风拂面,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如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等,这些比喻新颖、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蕴藉深厚,朴实清新中包含着隽永。

(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万底。”这是从正面写出水的清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是从侧面写出水的清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富春江“水之清”。而用“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又从正面写出了山的动态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从侧面写山之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渲染了“富春江”山水仙境一般的美。

总之,通过以上的论述,再加上大量的课例,我们就能清楚地认识到:从课本的典范文章中学习景物描写的这种技巧,的确是初中学生学习景物描写的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另外,我们知道,中学生不但人手一本语文课本,而且天天都有语文课,所以从课本现成的典范文章中学习景物描写的技巧,不仅便于操作,而且还易于掌握,是学习景物描写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因此,只要我们引领学生掌握了这种技巧,那么让他们写出一篇真情流露、形神兼备的好文章就不是什么难事。

猜你喜欢
典范朱自清景物
清芬正气朱自清
四时景物皆成趣
典范秦山 创新之源
写写冬天的景物
一般型三维簇的三典范映射
尊老爱幼的好典范
写出景物漂亮的颜色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