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护理信息化教学设计

2018-03-04 00:38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脐部儿科新生儿

张 凤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师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教学设计关系密切[1]。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开展是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基本途径。本次实训教学设计的题目为新生儿脐部护理,该内容是儿童护理课程中新生儿的重点内容,本次课选择网络环境下有录播系统的多媒体儿科实训室,为使内容更加具体,接近临床,笔者邀请儿童护理课程组教师和临床儿科护士一起参与教学设计。

1 教学分析

1.1 教学内容

选用的教材是由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徐静主编的《儿童护理》,课程内容选自第四章第五节,将其划分为5个项目:儿科基础护理、儿童常见健康问题护理、内分泌和遗传性疾病护理、儿童急症护理;每个项目又包含数个工作任务,再对每一个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2]。新生儿脐部护理法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和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能之一,体现了当代护理工作中贯彻整体护理的理念。临床上所有新生儿在院内时每天都要进行脐部护理,所以该项操作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学生通过学习这项技能为新生儿解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可以替住院的产妇很好地照料新生儿,所以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低层需要。新生儿脐部护理操作是对之前的儿科护理理论知识的延伸,同时也为后面的新生儿与疾病护理等章节做铺垫。通过对操作的掌握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1.2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通过为期一年的医学专业知识学习,他们的知识构架对掌握本次课内容而言已经足够,特别是学习了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操作较多的科目之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学习规律,对于护理专业有了充分的了解与认识。年龄在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对儿童护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些学生缺乏自信,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主动思考能力,而绝大部分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愿。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得知,儿科护理学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门专业课程,尤其是对儿科的操作,学生很感兴趣,主要是儿童护理的操作和女性以后对子女的照顾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生活性,这点符合即将成年的青春期女性的心理特征。针对以上分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3 目标分析

根据儿童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对教学对象的分析,确定了本次课教学目标:

理论目标:掌握脐部护理的目的和评估;通过对脐部护理的学习,熟悉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操作目标:操作中具有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形成主动学习和探讨问题的习惯,激发自身的热情和潜能,增强高质量护理服务理念[3],养成认真、负责、谨慎的工作态度。

1.4 教学重、难点

以上目标的实现需要剖析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婴儿脐部护理的目的,能够正确对操作环境、新生儿的状态进行评估。难点:准确独立地完成用物准备,熟练掌握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操作规程。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次课的总目标,针对重、难点,采取以下策略进行处理:录制脐部护理微课,学生课前反复观看,课堂展示图片,模拟不同场景进行脐部护理操作训练,课堂学生提问,教师指导,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课后进行情景考核,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 教学设计

由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等枯燥的教学方式向信息化教学方式转变,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多样的教法、学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小组教学、头脑风暴教学、PBL教学、模拟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3 教学过程

笔者设计了学前准备(头脑风暴、描述视频、完成平台作业),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播放视频、切入主题),新课呈现(播放视频、分组讨论),示教(播放视频、PWW教学),分组巩固操作、互相点评(小组合作、互发电子邮件),总结布置作业6个环节,共计90分钟。

课前准备:分发案例,观看脐部护理视频,查阅资料,学生提前预习课堂内容,并自由分成小组。

课堂实施:(1)“学前热身”环节(5 分钟):利用网络平台,查找脐部护理图片,选取图片进行描述,采用情景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关注。

(2)“导入”环节(5分钟):播放视频,教师提出疑问,以学案第一个问题导入教学内容,通过展示目标,让学生理解本次课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本次课教师的教学宗旨。采用视听说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3)“新课呈现”环节(25分钟):教师通过病例引出本次课的主题——脐部护理,提出疑问:给小儿脐部护理除了能清洁外,还有其他目的吗?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PBL教学法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得到比教材上更为全面的答案。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给小儿脐部护理的目的,为后面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4)“示教、视频”环节(25分钟):教师在这个环节为学生设置陷阱:①酒精与碘伏;②75%与95%乙醇。通过陷阱来提醒学生要仔细阅读病例,工作中要更加细致,要对孩子充满关爱。

通过对用物的讲解介绍,使学生以后能够独立、完整地完成操作,这个过程是技能学习必经和重要的过程。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采取PWW教学法,边示范边要求学生模仿操作。采用讲授、举例教学法,以明确重点,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知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5)“巩固操作”环节(27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从其中一个小组选择一名学生进行回示,并布置任务:这名学生的操作中存在哪些问题?

(6)“总结布置作业”(3分钟):课后完成平台作业和视频上传,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进行学习和交流,通过互相点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和巩固。

4 教学反思

本次课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上课中每个环节时间分配得当,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借用美国AHA的BLS培训课程的PWW教学方法[4],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网络平台有大量信息,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和学习,解决重点和难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合理设计的教学环节均已落实,但时间略显紧张,教学中对课堂纪律的把握很重要,学生的过度投入和热情会使课堂嘈杂无序。

(2)学生虽然掌握了操作,但是灵活度不足,对于不同的病例尚不能做出正确的预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可通过多个病例分析予以强化。

(3)课后评价需要进一步运用统计学原理,结合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有实用价值的数据。

猜你喜欢
脐部儿科新生儿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脐带暴露疗法的效果观察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比较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