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中网络资源和云班课的应用

2018-03-04 00:38李海涛李中秋李玉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云班机能实验组

李海涛,李中秋,李玉明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 101300)

医学机能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医学类课程,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的重要启蒙课程之一[1]。我院在2008年按“正常生理活动—疾病模型—药物治疗”模式,将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3个学科的实验整合为医学机能实验,虽优化了实验内容,避免了重复和遗漏,极大地节约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效果,但仍出现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是课程教学要求与高职学生实际水平不符。

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应用多学科理论知识理解实验原理、解释实验现象和指导实验过程,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实际上,课程教学中学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易陷入不知所措与问一步、做一步的尴尬被动局面。

若想实验教学有序顺利地开展,达到教学目标,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去检索、浏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视频资料,做好预习工作,但这对于繁忙的高职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而利用具备医学机能实验交互式数字教材、微课等资源的蓝墨云班课(简称云班课),能够保证学生高效运用学习资源,同时也使全方位合理测评学生学习情况成为可能。

1 教学准备

交互式数字教材以纸质教材为依托,以课程教学为核心,以多媒体网络为手段,通过开发体系化、多样化、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创造交互性、趣味性的学习环境,便于使用者进行自主、探究、协作、交互、泛在式学习,交互式数字教材具有媒体性、互动性、时效性、便携性和性价比高的特点[2-3]。我院已对纸质版《医学机能实验》教材进行更新,将文字、音频、视频、微课、交互设计等融为一体,编写具有多媒体特征的交互式数字教材,同时在云班课平台公开出版,内容主要包含基本实验技术、基础机能实验、综合机能实验和大学生科研创新实验。

微课短小精悍,具有简明扼要、使用方便、便于传播的特点。将实验教学面临的具体问题、某知识碎片、某技术环节(如家兔耳缘静脉麻醉技术、动脉插管技术、离子对离体蛙心影响)等制作成教学视频,时间虽短,但内容精简,主题突出,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和教师对知识的应用。通过积累,逐渐形成与医学机能实验相关的微课资源库,并上传到云班课平台,方便学生浏览学习[4]。

蓝墨云班课是国内免费课堂互动教学平台,其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即时互动、资源推送等,学生在移动设备上自主学习时,该平台能记录学生学习表现,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我们创建“2017级护理专业医学机能实验”云班课,组织实验组学生注册云班课平台账号,并开展一系列教学实验。

2 教学组织

将2017级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46人)和实验组(52人),再按5~7人一组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开展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蛙心灌流和动脉血压的调节等8项医学机能实验。

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演示为主。首先,教师用10分钟的时间,讲解本次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操作要点,再用20分钟时间进行操作演示,演示过程中边操作边强调难点和注意事项,最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教师根据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实验操作情况、整洁卫生情况对其进行形成性评价。

2.2 实验组

采用基于网络资源、云班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和网络学习评价方法,时时评价,形成形成性评价成绩。(1)课前预习。组织学生登录云班课平台,阅读数字教材和网络资源,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利用云班课监测学生学习行为和预习进度、效果,如学习数字教材的进度、预习作业提交情况、参与问题讨论情况、预习测试成绩、预习作业成绩等,根据学生学习过程、行为、结果,给予其实验课预习成绩。

(2)课中探究。首先,在实验课前10~15分钟,将本次实验课相关理论知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以问题、头脑风暴、问卷调查方式展示给学生,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然后进一步细化实验方案,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要求学生相互配合,有序完成实验,并及时将关键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以图片、视频方式上传到云班课。最后,实验结束前10分钟,组织学生对各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互评。教师统计学生3个环节的成绩,形成实验课堂成绩。

(3)课后拓展。组织学生在云班课平台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搜集学习资料,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教师在线辅导答疑,同时根据学生实验报告与讨论答疑时活跃程度及提出问题质量给予实验课后复习成绩。

3 教学效果评价与结果

3.1 期末考试成绩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医学机能实验期末考试,两组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相同,所有数据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及统计分析。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为(89.05±12.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6±15.80)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且实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与其形成性评价成绩呈正相关。

3.2 问卷调查

设计学生反馈意见表,课程教学结束后以问卷调查形式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2份,回收有效问卷52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9%的学生认为混合教学模式能提高学习兴趣,58%的学生对混合教学模式下取得的形成性评价成绩表示认可,分别有77%、67%和62%的学生认为混合教学模式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能力。

4 讨论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平时学习松懈,过于依赖教师,教师每节实验课都要花大量时间讲解实验原理、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而混合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内容,课上学生已经掌握本次课基本内容,教师只需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再强调一些要点和注意事项,就可以进行操作演示,保证了实验教学时间。混合教学的优势在于能让具备不同特点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上学习和课下内化相结合,避免实验课上盲动现象[4-5]。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下,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只限于考勤、实验报告,这样会直接影响学生实验积极性[6]。而基于数字教材、微课和云班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变革了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纳入考核范畴,通过云班课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监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将基于数字教材、微课和云班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符合高职学生成长特点,但这种模式需教与学双方努力,需要教师做大量工作,如经常在线辅导答疑、监测及管理学生等;学生要积极自主学习,勤于思考,不断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参与小组讨论。

猜你喜欢
云班机能实验组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实证分析
形成性评价驱动的高职大学英语“云班+课堂”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与实施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加压训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研究
基于云班课的SPBTC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