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下的大数据助力“健康中国梦”的实现

2018-03-04 00:38洪丽雯杨建辉陈常荣罗冬妮冯焕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医疗发展

洪丽雯 ,杨建辉 ,陈常荣 ,李 钰 ,罗冬妮,冯焕华

(1.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都匀 558013;2.中共都匀市委政研室,贵州 都匀 558000)

1 顶层设计下的大数据具备稳固生长点

2015年9 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同年,工信部制定《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201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提出了“互联网+医疗”,大力支持大数据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发展,这为大数据在医疗行业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

1.1 大数据的定义

大数据(Big Data)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成为社会各行业精英讨论热点之一。其最早出现在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著的《第三次浪潮》中,2011年6月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研究报告,在报告中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从此大数据成为全球“网红”[2]。大数据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无法使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与处理的数据集合,其需要进行专业化加工处理,从而成为具备更强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多样化信息资产。大数据具备4V的特征:体量巨大(Volume)、处理速度较快(Velocity)、数据类型多样(Variety)以及商业价值较高(Value)[3]。

1.2 大数据助力“健康中国梦”的实现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是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与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及切实贯彻党中央与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制定的,目的是推进数据汇集和发掘,科学规范利用大数据,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我国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更好更快地建设数据强国。目前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和国家治理能力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居全球第一,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较大的应用市场优势。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扩大,大数据在改善民生特别是医疗卫生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利用大数据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健康服务新体系,能更好地洞察民生需求,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扩大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医疗需求,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4]。

2 健康中国计划的提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更指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状态[5]。健康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人民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2.1 健康中国计划提出的意义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医院只有2 600所,医疗机构病床8.4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0.50万人,人均期望寿命只有35岁。我国面临卫生资源严重匮乏且城乡分布不合理,各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等问题,人民健康得不到保障[4]。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卫生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大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95.0万个(含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668.0万人,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4.8岁,居民健康水平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6]。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疾病谱及医学模式的改变,人民健康出现了新问题,如人口老龄化、疾病年轻化等,慢性病与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2012年,我国肿瘤、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这3种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接近700万,占所有死亡人数的70%,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45%)和发达国家水平(约60%)[7]。70%的人有过劳死的危险,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据美国《保健事物》杂志报道:中国人腰围增长速度将成为世界之最,肥胖人群增多,“70后”“80后”已成为癌症青睐的对象等。因此,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具有现实意义,因为人民健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关系我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影响因素之一[1]。

2.2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每一个中国人梦想里都有一个健康梦,因为健康是生产力,健康是幸福感。2013年9月28日,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发起系列节目《健康中国》。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卫生投入和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健康影响综合评价”制度有望建立。2016年8月,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6年8月26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要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之中,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大幅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3 顶层设计下的大数据助力“健康中国梦”的实现

2015年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指出要“构建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计划生育和综合管理业务的医疗健康管理和服务大数据应用体系”。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健康医疗大数据相关政策法规、安全防护、应用标准体系不断完善,适应国情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模式基本建立”,以及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大数据在医疗健康方面的应用”。201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强调了大数据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互联网+医疗”建设。这一系列顶层设计保证了大数据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应用与发展,使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而加快了“健康中国”建设步伐[1]。

阿基米德的经典语录——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整个地球[8]。这句名言之于大数据助力“健康中国梦”的实现一点也不为过。当大数据渗透到困扰我国几十年“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服务行业时,定会引起巨大变革,“健康中国”不再是梦。当前,我国约有近百万家医疗机构,每年有超过80亿人次的门诊量,医疗健康领域每天会产生大量数据,未来健康大数据将进入医疗行业的各个领域。健康大数据将描绘一个理想化状态:人体健康数据可通过穿戴设备或其他终端收集后自动上传至云端数据库,并在云端数据库进行分析和处理,之后定期将结果发给专业人员,由专业人员给出诊疗或康复等方面的建议。这能大大节省医疗服务的人力与物力,并使其更专业。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大数据的应用能更好更快地服务老年人,预防老年人的潜在健康问题,改善民生。在公共健康方面,大数据也能通过收集诊所和医院提供的相关数据,并对患者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整合来完善公共健康记录,从而使医疗机构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真正做到防治结合以及对重大疾病的预防。此外,大数据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其他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每年医疗费用总额超过2.4万亿元,但据麦肯锡的报告预测,医疗领域利用大数据每年能够节省医疗费用近2 000亿元,这将为我国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与实现全民小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8]。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医疗大健康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目前大数据应用领域中,医疗服务领域的见效最快,回报也最大。凭借大数据,医疗服务提供者不仅可以知道如何提高盈利水平和经营效率,还能找到直接增进人类福祉的途径。这为我国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医疗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医疗合同中医方违约责任的判定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特需医疗何去何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