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倒逼·引领: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2018-03-05 05:43戴金平乔利亚
物理通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沈老师反方公开课

戴金平 乔利亚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 上海 200241)(上海市闵行区诸翟学校 上海 201107)

上海市闵行区属人口导入区,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初中物理教师队伍随之快速扩大.如何有效助推本区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笔者始终思考与研究的课题.教师队伍是由有学识、有思想、有个性、有情感的丰富个体组成的,每一个教师的个性才华、性情和能力都不尽相同,需求也就不尽相同,他们有不同的发展愿景与发展需求.因此,助推教师专业发展,要以整体与多元的视角来构建专业成长路径与策略,既要有灵活、适切的个性化帮助,也要有长效的区域性保障机制.

1 激励:诱发潜能,从本我到超我[1]

在教师群体中有一些兢兢业业的教师,他们内心丰富但外表显得有些怯弱.教研员对这些教师要基于激励策略,多加呵护,多加鼓励,多加指导,为他们搭建平台,让他们在展现自我中品尝成功的滋味.事实上,“外表怯弱的教师”的成功对全体教师更有影响力和激励性.X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她第一次申请区公开课时,正值上海市二期课改初期.为了让这节公开课达到预期的示范性,能够推进课改的进程,我亲自参与多次磨课,提了许多建议,但课堂上教学形式变动不大,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我有些着急,心想:如果我现场上课,可能对她有更真切的启发,也可以打消她不敢放手的顾虑.那天我临时借班上了一节“测量的技巧”,课后X老师对我说:戴老师,我懂了!看到她流露出自信的眼光,我心里笃定了.本次X老师的公开课获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大家都称赞一位年轻的教师能上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真不简单!这堂课在全区推进新课改中起了示范作用.

几年后,X老师在区级教研活动中做《在挫折中成长》专题发言,其中一段描述了她的心路历程:“那是我第一次上区级研讨课,要面对全区老师上课,我心里非常惶恐.在戴老师的激励下,我还是勇敢面对挑战.在备课过程中,戴老师不仅耐心帮我磨课,还亲自上课示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戴老师的激励和指导下,我终于上了一节具有示范价值的公开课,得到了观摩专家和兄弟学校老师的肯定,这让我获得了很大的信心.更重要的是,有了这次经历,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近几年我共开设了5节区研讨课,每学期都开设校级研讨课,多次通过参加教学大赛来磨练自己.如今,我对公开课早已走过了胆怯期,把承担各级公开课当成专业发展的机会.在磨课过程中,戴老师敏锐地关注到一个细节,也就是我检测学生前概念的做法,在她的提示和指导下,‘前概念’也成为我日常教学中关注和研究的题材,我不断积累素材,梳理脉络,总结经验,深化认识.2011年申报了市级课题,该课题也成为区级课题,2013年课题结题时,获得了区一等奖.”

激励使人进步,X老师勇于挑战自己,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从学校的骨干教师逐渐成长为区骨干教师,又成为了区学科指导团成员,还成为当年最年轻的区初中物理高级教师.这类教师的成功案例,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会带动一大批类似的教师积极进取,踏上各自的专业发展之路.

2 倒逼:负重前行,大磨得大道

一些青年教师由于自我感觉缺乏经验、资质不够,在重大活动中会怯场,青年教师不敢冲在前面,这种胆怯心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成长.为了克服一些青年教师的胆怯心理,笔者设计多种活动压担子,“逼”他们往前冲,在重大活动中登台亮相,如担任主持人、进行专题发言、角色扮演上课等.下面是两位“被逼”的青年教师的感受.

Y老师:“浦江大教研为浦江镇青年教师搭建了区级主题交流平台,让我受益颇多,也给了我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还记得收到课题的时间和戴老师要求我们第一次磨稿的时间前后只有四天时间.那次主题交流的课题是围绕核心素养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改进.我就这个课题经过思考之后最终确定了我努力的方向,以一年内区、片教研活动中听到、学到的一些优秀的课为例开展了我的主题发言.先后经过5次磨稿,那次的活动让我收获颇丰,从一开始拿到课题之后查阅文献资料、论文,以及对这一年资料的整理,到最后主题发言稿的撰写,PPT的制作,让我学到了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对我这一年听评课的收获做了一个梳理和总结.”

Z老师[2]:“这个暑假培训,被戴老师点名要去上一节片段课,一开始有些不情愿,内心感觉压力很大.虽然最终效果也不是多么好,也还是得到了一些听课老师和戴老师的肯定,内心陡增了自信和干劲.同时,听那些老师给自己评课,确实找到了很多不足之处,戴老师给了我很多修改建议,我觉得这些建议非常宝贵,给我上了一堂很实际、很有意义的课.一节真正的好课,确实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每一句台词.这次上课结束之后,我觉得自己克服了两点.第一,害怕上公开课的心态,之前一听到开公开课,内心就是恐惧加排斥,想到的就是无尽的繁杂,现在我倒是挺渴望开公开课的了;第二,害怕被批判的感觉,之前总害怕被批判,内心无法承受被否定的感觉,这次上课评课之后,我突然很渴望被批评、被批判,因为我觉得我的收获更多,而这些收获是非常宝贵的,是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无法得到的.正是戴老师这种倒逼激励的机制,让我收获了勇气和自信,发掘了自己的潜力,真心感谢戴老师,有时候人真的是需要逼迫一下的.”

Y老师是刚入职不久的新教师,在区级研讨课上做专题发言时的表情从容、内容丰富、讲解清晰,受到一致好评;Z老师的片断课可圈可点,听课教师感到启发不少.倒逼的目的是充分挖掘教师的发展潜力,并展示其实力.倒逼的背后是专业支持,是搭建成长的平台,让他们在摸爬滚打中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专业发展的内动力.在青年教师展示实力、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对其他教师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与示范.

3 引领:合力助推,共享成长之乐

为不断提升区域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必须有长效机制做保证.闵行区初中物理长效机制是每两周的区、片教研活动,进行长程规划,围绕主题开展活动.还有,是在区域内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团队,一是学科指导团,由区资深教师、骨干教师组成,在全区起引领、示范与指导作用,两年一届,现在已是第6届了.二是青年教师研究班,由34岁以下积极要求上进的青年教师组成,通常两年半为一期,现在是第4期了.成立之初,在全区公布入选条件,教师自愿申报并经考核准入.

青年教师研究班作为一支新生力量的青年教师团队,有许多问题与困惑,经验的不足和专业实践的缺乏都要求他们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青年教师研究班是以课题研究为引领,进行课堂观察、实践、研讨.通过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等方式寻找闵行区初中物理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点,确定研究课题.学科指导团主要任务有课堂教学示范与指导、青年教师指导与教研组结对、命题与课题研究、承担区层面专项任务.学科指导团成员担任青年教师研究班的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研究班课题研究进行全程指导,助推青年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学科指导团成员在指导青年教师的同时也促进自身思考,提升了专业水平,并通过区、片教研活动,将相关的思考与研究成果有机渗透在教研活动的各层面中.

下面是在全区组织的一次辩论式评课,其中学科指导团G老师对本次活动发出自己的心声[3]:“我已成为区学科指导团的一员,担负着指导青年教师教学的责任.在区教研活动辩论式评课中,学科指导团通常担任辩题正方或反方的组长.在2017年5月10日区教研活动,研讨的主题是‘基于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研讨’.辩题之一是‘问题设计是否有启发性、层次性?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我当时担任此辩题的反方组长.小组一致推荐青年教师沈老师作为反方代表发言,在各抒己见热烈的讨论后,沈老师开始汇总大家意见.我对沈老师说‘辩论式评课,首先,应当关注辩题中的每一个关键词,明确它们的含义.其次,发言时,每一个观点背后要有课堂实例,因为我们是反方,尽可能给出适当的改进方案.再次,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言语上忌针锋相对,正方有正方的看法,反方有反方的理由,两者之间不应该是完全对立的,辩论式评课旨在互相交流、讨论教学改进.’沈老师在整理好思路后,在反方小组面前模拟发言,力求表达流畅,语言精炼.20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很快过去了,沈老师还没来得及完整的表述一遍.从上课的地点到会场的路上,老师们还在边走边听边提建议.正式评课时,沈老师评课思路清晰、佐证有力,改进得法,赢得了大家的认同,而我的角色也慢慢地从被指导者转为指导者.活动最后,市教研员汤老师总结到,辩论式评课的安排,不仅仅是老师个人的成长,更是区内导师的成长,导师与学员的共同成长.”

通过成立区学科指导团,通过核心团队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青年教师研究班的研究又在全区起辐射、引领作用,推动着区域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教育的品质高低取决于教师队伍素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始终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基础工程.聚焦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及教学行为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教师要应对挑战就必须重视自己的专业成长.如何有效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动力、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持续地探索与实践[4].

猜你喜欢
沈老师反方公开课
巧用衬托刻画人物形象
——以写老师为例,让学生写人时有话可说
有力的反驳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一次精彩的辩论会
我的竹笛老师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了不起的老师
把杯子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