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与出版的融合探析

2018-03-05 17:35姜春辉
出版广角 2018年3期
关键词:出版业出版物受众

【摘 要】 人工智能基于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在出版融合发展中显示了强大的技术优势,能够部分或全部替代人工编辑操作,改变了传统出版的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与出版教育、出版物生產和消费等领域实现了深度融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壮大,出版业将迎来更大的变革。

【关 键 词】人工智能;自主学习;资源共享;出版;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姜春辉,河南大学。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3.016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日臻成熟,逐渐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并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培育壮大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产业。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预示着该项技术将迎来新的发展,包括出版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

一、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推进出版改革

所谓人工智能技术,就是通过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力行为,生产出能以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其优势体现在机器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互联网资源的共享。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出版领域,主要从两大方面实现了出版业的革新。

一是自主学习提升编辑效能。人工智能不仅拥有按指令重复某项动作的基本技能,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类的自主学习行为,从而提升机器自身的能力。自主学习这项特征,使得人工智能能够适应部分创造性的工作。出版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出版业的壮大发展主要依靠人们的不断学习、创新、创作来推动。计算机技术自诞生以来,虽然出版编辑的效率得到了提升,但编辑的实质仍然是以人工操作为主,计算机技术始终无法取代人们的创作。出版业引进人工智能技术后,编辑的工作发生了实质性的改进:工作人员负责构思,机器负责策划、收集资料、编校调整等一系列工作,大大提高了编辑效能。例如,在选题策划上,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热门事件、热点词汇传播的频度和热度的全面分析,独立制定出完整的策划方案,并能自主选择所需材料,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编辑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的作用。

二是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营销。在互联网时代,各类资源依托网络资源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资源的广泛共享,推动了传统出版业和互联网、数字产品的融合、跨界发展,数字出版应运而生。海量的信息资源形成了大数据,为出版生产带来了便利,却给营销资源的选择增加了难度。大数据繁多、冗余,仅靠人工筛选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一般的计算机技术也只能简单地对信息资源进行归并、分类,最终的选择还得依靠人工完成。大数据筛选的工作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工作强度仍然较大。人工智能依托强大的学习、分析能力,不仅可以对网上各类阅读平台、图书论坛、销售和评论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评测出版物的影响力,帮助出版机构做出营销决策,而且还可以重塑内容分发机制,形成阅读受众的个性化分析,实现精准信息推送。例如,《今日头条》虽然没有经验丰富的编辑团队支撑,但依靠强大的信息分析技术,针对阅读受众的不同阅读习惯提供不同的头条内容,满足了受众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在现今的新媒体市场上,《今日头条》不仅适应了市场的发展需求,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深刻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出版营销的认识。

二、人工智能与出版的深度融合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杨溟在首届“智能+”传媒超脑论坛上指出,传媒业的未来必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事实上,出版业已然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并在探索中逐渐形成若干较为典型的成功模式。

1.人工智能在出版生产阶段的融合发展

在传统出版过程中,出版物的诞生要经过选题策划、内容创作、编辑加工、出版发行等不同阶段。这其中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编辑人员花费大量精力去完成。传统出版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选择难度大。互联网为出版业提供了海量资源,而人工选择资源费时费力,大大增加了编辑人员的压力。二是创作周期长。创作具有精神文明特质,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创作不是无水之源,总是建立在人们掌握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并通过作者想象、勾连各种内容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创作需要对大量的内容资源进行分析、再造,而有限的精力往往限制了创作者的创作量和创作时间。三是编校流程繁琐。编校是出版物生产的重要一环,是出版物质量的重要保证,但其过程相当繁琐,需要校对人员反复地仔细阅读,枯燥且耗费精力。

人工智能在出版领域的运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出版物的生产效率,而且改变了传统出版物的生产流程,实现了出版生产质的飞跃。一方面,在选题策划阶段,编辑人员可以通过定义部分内容,再由人工智能发挥自主学习、快速分析的技术优势,自动完成相应的策划工作。正如龙源数字传媒集团副董事长汤杨所说,“以前编辑一本书需要花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只需花一天的时间”,出版物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在编辑加工阶段,人工智能的介入重塑了出版流程。如语音录入,不仅丰富了录入方式,还减轻了编辑人员的工作强度。又如编校一体,由机器协助校稿,提升了编辑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为编辑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创作自由,提升整体出版水平。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不仅能够撰写简单的新闻报道,而且还能撰写具有创作特点的文学作品。2017年,湛庐文化和微软合作推出了《阳光失了玻璃窗》。这是由微软智能机器人小冰模拟人类学习,经过6000分钟、10000次的迭代学习创作出来的,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第一部100%由人工智能创造的诗集。诗集一经问世就充满了话题性,评价也褒贬不一,赞赏的读者惊呼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学习能力,是对人类艺术领地的“侵占”;批评的读者则一脸不屑,认为该诗集只是文字的搭配,缺乏精神实质。无论如何,《阳光失了玻璃窗》的出版表明人工智能与出版业的融合发展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并成为出版行业的未来趋势。人工智能的介入,将深刻改变出版业的制作流程,为行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endprint

2.人工智能在出版营销阶段的融合发展

出版物的销售情况对于出版机构来说意义重大,关乎出版机构的存亡。一方面,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出版物的商品属性大大凸显,出版物的销量情况直接决定了出版机构的发展;另一方面,出版物的销售对出版机构的品牌建設也具有重大影响,决定了出版机构的发展前景。因此,任何出版机构都十分注重出版物的营销,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出版物销售量。然而,传统出版机构囿于技术手段的匮乏,在出版物营销方面始终未能实现大的突破。一是营销反馈呈现单向性特点。传统出版营销往往立足于出版物本身,从既有的出版内容反推可能存在的读者和受众,并进行相应的宣传推介。传统营销模式是单向的,很难与读者进行沟通,既不能有效判断营销对象是否准确,也无法扩大营销范围,寻找潜在的读者。二是营销反馈时间偏长。出版物的读者和受众是一个个分散的个体,仅靠人工进行逐个统计,费时费力。而且,营销反馈时间一旦拉得过长,其对出版物销售的促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三是缺乏足够的分析支撑。读者和受众的分散性,导致出版机构对其阅读需求的分析难度加大。因此,在传统营销模式中,出版机构很少对读者的阅读需求进行精确分析,从而很难实现精准营销。

在出版营销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发挥人工智能强大的计算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营销的精准性,从而有效提高出版物的销售量。一方面,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出版机构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与读者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并能及时获得反馈。读者和出版机构的多次沟通,既能让出版机构了解读者的真实需求,又能加强两者之间的互动和黏性,增强读者对出版机构的忠诚度。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可以广泛地收集读者的各种信息,建立海量的读者需求数据库,再经过分析,形成完整的、基于读者真实需求的销售链,实现精准营销。人们常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传统的营销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所有读者的阅读需求。但通过“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满足。

盛大文学在国内首届网络文学游戏版权拍卖会上一共拍出了6部作品的手游改编版权,累计拍卖价格达2800万元,单件作品版权费最高达810万元。盛大文学版权销售的成功,就是出版机构在营销阶段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重要案例。盛大文学在进行版权销售前,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作品的受众进行详细分析,如作品受众的年龄层次、购买力情况、消费行为等。通过分析,可以获得准确的受众消费需求,从而为玩家量身打造游戏、为观众制作符合其期待影视剧。在精准营销的推动下,盛大文学不仅获得了很好的商业利润,还提高了自身的品牌价值,扩大了产品市场,可谓一举多得。

3.人工智能与数字出版的无缝融合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般由教师向若干学生讲授自身习得的知识。这种教育模式主要受到三方面的限制。一是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识水平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学生由于自身禀赋各异,在学习的成效上具有很大差距,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二是教学时空的限制。传统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场地,师生面对面进行的教学活动被限定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知识呈爆炸式增长态势,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共识,随时随地学习成为人们的常态。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学习时间呈现碎片化特征,很难实现长时间的固定学习。显然,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无法满足当代人的学习需求。三是教学反馈的限制。传统教学的反馈滞后,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和深度分析,无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数字化教育的出现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从本质上来讲,数字化教育仍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延伸,教育的理念、方法未能实现根本性变革。而教育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与数字出版深度融合的产品。一方面,能够依托教育出版机构在教学资源方面的积累优势,解决教学资源的问题。可以说,通过线上线下的全面融合,基本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无限量供应。另一方面,教育机器人通过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发挥了陪伴式教学、自主式学习的优势,让教学理念和方法得到全面升级。在教育方式上,教育机器人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承担教师的角色。教育机器人与学生的学习互动,解决了数字教育无法面对面教学的不足,凸显了传统教育陪伴式教学的优势。陪伴式教学有效地减少了由机器学习带来的枯燥感,增强了学习过程的人性化特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学习丰富的知识,又能感受来自“教师”的关怀,提升了教学体验。在教学反馈上,教育机器人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实时评估,并根据评估数据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2017年8月,吉林出版社集团旗下的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联合北京智能管家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系列教育机器人,这是人工智能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通过开发教育机器人,不仅实现了优质资源最大化、传播方式立体化、盈利模式多样化的目标,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推出了“IP+社群+互动”“纸质+数字+音频+机器人”的新型教育理念,推动了数字出版的发展。

三、“人工智能+出版”的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让机器模拟人类思维进行学习,从而能够部分、甚至是全部替代人的技术工作。因此,在未来“人工智能+出版”的融合发展中,人工智能支持的出版产品将会更多,盈利模式也将更加丰富,出版行业将迎来重大变革。

出版行业跨界融合发展的脚步将进一步加快。每一次新的技术革命,都会推动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的出现让出版业摆脱传统单一的纸质出版形式,并朝着跨界融合的方向发展,形成了电子书、有声书、电子期刊以及在线教育、网络游戏等多种出版形式,丰富了出版机构的产品内容。人工智能运用于出版行业,大大提升了读者和受众的阅读体验,并通过整合互联网资源加强大数据分析和自主学习技术,以及依托电商、社交媒体和城市物联网等平台,进一步加快了出版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步伐。这种融合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出版机构的转型发展,也带动了诸如今日头条这样没有出版经验的互联网公司在出版领域的发展。相信在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出版行业,将呈现更多非传统的出版机构,传统出版机构也将跨入其他更多的领域。

出版行业将形成新的商业发展模式。人工智能介入出版行业,还将改变原有传统出版机构“以我为主”的商业模式,激发基于读者个性化需求的新的商业模式。在新的商业模式中,人工智能对大数据的自主学习、自主分析能力将会得到充分发挥,读者的各种需求将会被全面、深入的分析。出版机构根据人工智能分析得出的结果,为读者和受众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服务。这种阅读服务是全新的服务方式,它是根据读者和受众的兴趣转变、年龄增长、知识结构调整等的变化而随时调整的阅读服务产品,最大限度地符合读者和受众的需求。同时,人工智能的介入增强了出版机构与读者、受众的互动,增强了双方的黏性,有利于出版机构的长远发展。可以说,在新的商业模式中,出版机构与读者、受众的关系将不再是短期的利益关系,而是终生服务协作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明远. 当出版业遇到新技术[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05-23.

[2]施晨露. 人工智能出版第一部诗集,你是“嘲讽”还是“赞叹”[N]. 上观新闻,2017-05-31.

[3]孙玉玲. 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前瞻[J]. 出版参考,2017(9).

[4]汤雪梅. 人工智能与数字出版的创新应用[J]. 编辑之友,2015(3).endprint

猜你喜欢
出版业出版物受众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2017年出版物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