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及多维重建技术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8-03-06 06:44杨泽锋钟建平杨立光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隐匿性三维重建线片

杨泽锋 钟建平 杨立光

肋骨骨折属于常见的胸部外伤,临床中通常使用X线片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能够较好的确诊。但受到主观及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隐匿性骨折被漏诊的可能性较高[1],隐匿性骨折是指肋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已中断,传统X线摄片不能显示而通过其他方法检出的骨折[2],螺旋CT应用于骨折中能够清晰显示出骨折位置的立体形态、多角度观察解剖结构,对于走行曲折的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较大可能性,尤其是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骨折的诊断率。本文分析多层螺旋CT及多维重建技术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144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部疼痛、局部软组织肿胀伴随呼吸困难[3]。其中男80例,女64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7.3±8.2)岁。其有交通事故伤77例、高处坠落伤26例、斗殴造成的钝性伤25例、其他类型伤16例;合并肺挫伤43例、气胸患者28例、皮下积气20例、胸腔积液18例。

1.2 方法 44例患者均行多层CT扫描,扫描范围包含双侧肋骨,扫描层厚设定5.0mm、电压120kV、电流100~300mA,得到容积再现(VR)、最大投影密度(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建(CPR)结果,对轴位、冠状位与矢状位图像结果进行比较。图像由2位经验丰富的医师阅片,得到统一诊断意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综合应用各项技术,144例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确诊骨折207处,其中175处为不完全线性骨折、32处为完全线性骨折;主要骨折位置有肋骨角98处,第1、2肋37处,前肋17处,后肋15处。175处不完全线性骨折中,轴位像检出159处(90.86%)、VR检出148处(85.0%)、MIP检出35处(20.0%)、MPR检出171处(97.71%)、CPR检出175处(100.0%);32处完全线性骨折中,轴位像检出28处(87.50%)、VR检出32处(100.0%)、MIP检出26处(81.25%)、MPR检出 32(100.0%)、CPR检出32处(100.0%)。结果发现,三维重建技术中,CPR技术对于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显示结果最佳、其次分别是MPR与VR。见表1、图 1。

表1 不同技术对于肋骨骨折的检出结果比较[n(%)]

图1 肋骨CT扫描后用VR、MIP及CPR方式重建

3 讨论

人体共有12对肋骨,与胸骨和胸椎共同构成胸腔的支架,因此在发生胸部损伤的时候以肋骨骨折最为多见,占胸部损伤的40%~60%[4]。临床中多应用X线片诊断,但X线片可能受到重叠、空间分辨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相对隐匿的骨折难以发现,对肋骨隐匿性骨折漏诊率>30%[5];常规CT较好的补充X线片的不足,能够发现较多的隐匿性骨折,但常规扫描仍然缺乏空间立体感,无法对肋骨长轴进行显示。多层螺旋CT,尤其是64层容积CT,通过快速扫描方式能减少移动伪影,其像素各向同性容积扫描技术,加上三维成像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6]。使肋骨三维成像成为目前肋骨骨折尤其是隐匿性骨折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多层螺旋CT中最常用的重建技术有VR、MIP、MPR与CPR,VR是一种选定三维容积中的所有像素,得到投影外观较好且密度层次丰富,能够较为真实地显示出肋骨影像,并进行任意角度旋转,确定骨碎片的位置,具有较高的三维立体感,可以得到胸廓的全貌[7],图像与解剖图非常相似。MIP技术是对径线通过的容积组织及物体的像素最大强度值进行投影,能够反映组织的密度差异、对比度高,但由于骨折线与骨质间对比强烈,可能对细微骨折产生掩饰。MPR是通过容积扫描得到二维图像的后处理方法,得到图像密度层次与骨性结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能够随意观察细节对于隐匿性骨折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诊断率非常高。CPR是一种特殊的MPR技术,对于骨折形态与移位的显示结果进一步优于MPR,但CPR技术的缺点在于操作比较繁琐,且可能导致周围软组织图像失真[8],难以对病变进行定位,或难以显示复杂的空间结构,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对肋骨进行逐根观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临床指导工作的开展。

对各项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作者认为先行VR重建,得到直观、逼真,具有三维立体感与解剖图相似的图像,通过多角度、多方位旋转观察,对大多数骨折线均能清晰显示,对于部分表现为仅有骨皮质凹陷、皱褶的隐匿性肋骨行MPR重建进行重点观察,通过上述两种重建方法对绝大多数隐匿性骨折均能得到确诊,如仍无法明确诊断的情况下,通过VR图像选定肋骨行CPR重建,使不在同一平面弧形走行的肋骨展现在同一幅平面图像上,更易显示细微的隐匿性骨折,综合以上三种重建技术对于肋骨骨折基本上能够明确诊断;由于MIP在显示细微骨折方面效果差,易漏诊或误诊,故不推荐使用。

[1] 朱国强,孟令平,张桂龙,等.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上海医学影像,2012,21(1):47-50.

[2] 依伟力,刘大荒主编.法医活体损伤鉴定CT诊断学.第1版.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278.

[3] 李宝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6,38(1):52-55.

[4] 杜涛明,唐烨真,莫云海等.64排螺旋CT不同重建算法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四川医学,2016,37(4):452-454.

[5] 王宝华,许松云,逢鑫.多层螺旋CT与DR诊断肋骨骨折的对比.实用医药症状,2014,31(11):1001-1002.

[6] 路洋,秦忠.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医学综述,2015,21(2):379-380.

[7] 王吉,应丹琦.16层螺旋CT重组技术及随访在隐匿性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中国辐射卫生,2013,22(3):358-359.

[8] 吴宇.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隐匿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3,34(5):216-217.

猜你喜欢
隐匿性三维重建线片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三维重建的飞机机动动作库设计与可视化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1例
雷公藤多甙联合降糖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警惕隐匿性肾炎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锥形束CT 与根尖X 线片诊断根尖病变的准确性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