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海散熏蒸配合功能训练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的康复护理

2018-03-06 06:44成霞唐成坤骆彩琴王翠娟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内旋外旋肩袖

成霞 唐成坤 骆彩琴 王翠娟⋆

肩袖是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之肩胛下肌冈上肌、冈 下肌、小圆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肩袖损伤在中老年和肩关节创伤中比较常见,其发病率占肩关节疾患17%~41%[1]。Neer[2]将肩袖损伤临床表现分为Ⅲ期。关节镜技术治疗该病愈加成熟,对组织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3]。本文采用中药熏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的临床观察,观察中药熏蒸对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5±2.5)岁。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6±1.5)岁。排除标准:术前诊断为肩胛骨骨折、锁骨骨折、肱骨头骨折;合并有臂丛神经及腋神经损伤;有中风,恶性高热,心脏病等内科疾病患者;术后3个月内未能获得完善评估。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程度、手术方法、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康复锻炼方法:术后1~2周:术后第1天开始手、腕、肘关节的主动活动;并开始钟摆悬挂练习,即术侧手臂自然下垂悬挂,每次悬挂1min,重复10次为1组。术后第 7天开始仰卧位被动前屈上举,上举至 90~100°,维持 5~10s,重复 10~15次 /d;同时开始被动外旋,外旋至30°,维持10s,重复10~15次/d[4]。术后3~6周:术后3周开始在护士协助下进行内旋、外展练习。被动内旋:患者位于站立位,患肢放于背后,而健侧手背于脑后。两手分别握住一条毛巾的两端。患肢不用力的情况下,由健手尽力向上拉,达到最大限度时维持2min。被动外展位外旋:患者卧于床上。患侧肘关节屈曲90°,治疗师协助患侧肩关节外展90°,并将其前臂逐渐压向床面。达到最大限度时同样维持2min。两组动作每次各做10个,重复10~15次/d[5]。7~10周:继续并加强活动度练习。前屈至170°~180°(接近上举的角度);肩外展90°位内旋/外旋练习:外旋至75°~90°;内旋至75°~85°;肩0°外展位外旋练习:外旋至30°~40°。8~10周基本达到全范围活动。以上动作每次主动维持2min,重复20~30次/d。术后10~12周:强化肌力,开始各方向抗阻肌力练习,并逐渐增加负荷,以绝对力量的练习为主[6],锻炼20~30min/次,3次/d。(2)观察组康复锻炼方法:术后1周采用中药熏蒸仪(立新LXZ-200E)熏蒸后再行康复锻炼。熏蒸药物为复方透海散,其组成为:透骨草30g、海桐皮30g、红花20g、三棱20g、莪术20g、桂枝15g、防风20g、冰片15g等。操作方法如下:将上述药物用中药布袋包好置入加热炉,把盛水桶内加满水,调节温度约40℃左右,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温度;打开气疗键开始加热,指示灯提示达到设定温度后,将患者肩部对准气槽处开始局部熏蒸。熏蒸30min/次,1次/d,7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月。

1.3 评定标准及指标 统计两组术后末次治疗情况,均采用VAS评分,UCLA肩评分,测量被动肩关节活动度(Prom),计算两组治疗有效率。以 VAS 进行疼痛评分(0~10分):0分: 静息及活动时均无骨痛;1~3分:静息时无疼痛,日常活动时有轻微疼痛,不影响睡眠;4~6分:静息时轻微疼痛,日常活动时疼痛加重,不影响睡眠;7~10分:静息或日常活动时疼痛剧烈;影响睡眠。UCLA肩评分标准:优 35~34分,良 33~28分,可27~21分,差≤20分。被动肩关节活动度(Prom)测量标准:肩关节前屈(0~180°),外展(0~180°)体侧外旋(0~90°),内旋(0~90°)。治疗有效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疗效标准拟定。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VAS<3分,前屈曲肌力>Ⅳ级;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3分≤VAS<6分,前屈曲肌力≥Ⅲ级;未愈:症状无改善,VAS≥6分,前屈曲肌力<Ⅲ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UCLA评分、VAS评分、Prom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UCLA评分、VAS评分、Prom比较(x±s)

3 讨论

肩袖损伤临床较常见,绝大多数有外伤史,是造成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主要疾病;正确诊断早期修复是肩袖损伤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7]。关节镜是诊断肩袖损伤的最准确的方法,也是治疗肩袖损伤的一种方式,目前已逐渐成为主流[8-10]。肩关节镜术后康复护理在运动医学领域越来越重要,舒适合理的术后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病程,提高疗效,改善症状[11]。肩关节镜术后护理多从患者肌肉,肌腱的损伤部位、大小、时间考虑,选择恰当合理的锻炼方式[12]。肩袖损伤中医病因多是肩部损伤后,遭遇风、寒、湿侵袭以致气滞血瘀,经络闭阻,不通则痛,主要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治疗多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为基本方法。

透海散成分主要由透骨草、海桐皮、红花、三棱、莪术、桂枝、防风、冰片等组成,其中透骨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海桐皮祛风散寒,温通经络;红花活血化瘀,和营通络;三棱、莪术破血散结,行气消肿;桂枝温通经络,调和营卫;防风祛风透表,胜湿通滞;冰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诸药合用达到祛邪扶正、标本兼治的目的。通过熏蒸的温热作用,使肩部组织温度升高,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清除组织代谢中的病理产物,达到消炎镇痛的目的。通过治疗发现,传统的康复锻炼加上透海散外用熏蒸疗法与单纯的康复锻炼相比,前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增加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强患者肌肉力量,改善活动功能,且毒副作用较小。

[1] 刘玉杰,卢世璧.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中华创伤杂志,1998,14:340-342.

[2] Neer C SII. Anterioracromioplasty for the chronic impingement syndrome of the shoulder:a preliminary report.J Bone J Joint Surg(Am),1972,54:41-50.

[3] 任江涛, 徐丛, RenJiangtao,等.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撕裂的缝合及固定方式研究进展.中华骨科杂志,2016, 36(7):443-448.

[4] 王琦. 肩关节镜肩袖修复的术后护理与功能康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22):157-159.

[5] 庞剑剑,真启云.关节镜下单排铆钉固定修复肩袖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 护理学杂志, 2014. 29(22): 78-80.

[6] 冯琳, 许莹莹与陈秀云, 肩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的护理及康复253例总结.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5(12): 1206-1207.

[7] Zumstein MA,Jost B,Hempel J,et al. The clinical and struc-tural long-term results of open repair of massive tears of the rotatorcuff.J Bone Joint Surg Am,2008,90(11):2423-2431.

[8] Ellman H. Arthroscopic subacromial decompression: analysis ofone-to three-year results .Arthroscopy,1987,3: 173-181.

[9] Barber FA,Cowden CH.Arthroscopic treatment of calcific tendonitis.Arthrosc Tech,2014,3(2): 237-240.

[10] Lanz U,Fullick R,Saintmard B,et al.Arthroscopic repair oflarge subscapularis tendon tears: 2 to 4 year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outcomes.Arthroscopy,2013,29(9):1471-1478.

[11] 付佳,高凡.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 志,2011,17(11):1302-1304.

[12] Boileau P,Brassart N,Watkinson DJ.Arthrscopic repair offullthickness tears of the supraspinatus: does the tendon re-ally heal.J Bone Joint Surg Am,2005,87(6): 1229.

猜你喜欢
内旋外旋肩袖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肩周炎患者康复锻炼小妙招
保留外旋肌群微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热爱跑步要当心过度足内旋
热爱跑步要当心过度足内旋
肩袖损伤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
特定肩关节康复运动对肩外旋肌的激活效应
少林小武功(二)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合体袖的内旋结构原理与制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