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方言中古语词的词义变化

2018-03-06 15:38杨淑甄王宇枫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集韵东胜义项

杨淑甄 王宇枫

(天津大学,天津 300350)

鄂尔多斯市(也称“东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东、南、西与晋、陕、宁接壤,地理上的相邻,使得彼此方言相互交融渗透。同时,地理位置的特殊也是汉语鄂尔多斯方言形成的基础。其次,移民是汉语鄂尔多斯方言形成的根本原因。近三个世纪以来的走西口,使内蒙古的发展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而在内蒙古众多市县中,鄂尔多斯市就是山西、陕西迁徙人民的选择之一。走西口民众所说的晋方言进一步深入与鄂尔多斯方言接触融合,自然鄂尔多斯方言(后文用“东胜话”)也继承了晋方言中保留的古语词。另外本文采用邢向东先生的对古语词的界定,把见于《广韵》、《集韵》的词界定为古语词。

保留下来的古语词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词义无明显变化,保留了原有意思。但还有部分古语词,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际的需要、人们认识的改变、普通话的推广、语言接触等原因,使词义处于变化之中。词义发生变化主要分为词义扩大、缩小、转移三大类。

1 词义无明显变化

1.1 舁[yu23]

舁:共同抬东西。《说文·舁部》:“舁,共举也。……读若余。以诸切。”《唐文拾遗·祖奠》:“内谒者、中官舁香出,内侍捧儿置舆上,内所由举伞扇侍奉以出,中官帅其属舁衣箱以从,遂诣玉辂。”现代汉语中则并无此义。今东胜话中仍用“舁”表达“抬”的意思。如:

你和我一起舁给下桌子吧。(你和我一起抬一下桌子吧。)

1.2 扳[ban323]

扳:抓住东西向上爬。《集韵》:“扳,音班。挽也,引也,援也。”《公羊传· 隐元年》中“诸大夫扳隐而立之。在现代汉语中有两个义项:①把一端固定的东西往下或里拉,使改变方向。②把输了的赢回来。与今东胜话中仍用“扳”表达“牵引,攀扶”的意思。如:

猴小子扳住墙头造翻出去兰。(小伙子抓住墙头就可以翻出墙了。)

1.3 敪[ʨhyɛ323]

敪:(过于用力,不小心)折断。《集韵》:“七绝切,断也”。现代汉语中则并无此字。而今东胜话中用此字表示“断”的意思。如:

你那么用劲,铅笔(头)不敪断还等甚着了。(你写字用力太大,铅笔头坑肯定能会折断)

1.4 愊[piəʔ4]

愊:饱貌。《方言》卷六:“愊,满也。……腹满曰愊。”现代汉语中没有此字,今东胜话中“愊”仍形容吃的很饱。如:

今天肚子吃得愊溜溜的。(今天肚子吃得圆鼓鼓。)

1.5 豛[tuəʔ4]

豛,《说文·殳部》:“豛,椎击也。”现代汉语中已无此字,今东胜话中形容用棍状物体或手指指或点……,由“手点或碰某人”的意思还引申出来“故意打搅或戏弄某人,引起对方注意”的意思。如:

你不要老豛打人家女女。(你不要总是戏弄女孩。)

2 词义扩大

2.1 炕[khɑŋ51]

炕:用炉子烤……。《说文·火部》:“炕,干也,从火亢聲,苦浪切。”《全汉文》卷五十三:“蔡泽,山东之匹夫也,钅页 颐折,涕涶流沫,西揖强秦之相,搤其咽,炕其气,附其背而夺其位,时也。”现代汉语中“炕”只表示北方用砖、培砌成的睡觉的台。今东胜话中用炉子烤或者用锅煎都叫“炕”。如:

面人人炕给下再凉可好了。(面人用锅煎一下再拿出去凉干更好吃。)

“煏”(烘烤)与“炕”类似,在现代汉语中已无此字。在东胜话中,因为现今发热的电器诸多,词义也有所扩大。

2.2 苶[niɛ35]

苶:失神发呆的样子。《正韵》乃结切,音涅。《韵会》疲貌。一曰忘也。《庄子·齐物论》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颜氏家训》勉学篇:“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苶”仅保存在部分方言中,今东胜话中“苶”有发呆发愣的意思,还有由此引申发展的“傻,痴呆”的意思。表发呆发愣意时有时会重叠使用。如:

赶紧吃饭了哇,苶苶的坐下作甚了!(快点吃饭吧,呆呆的坐着干什么呢!)

你是不是看书看的苶了?(你看书看傻了吧?)

2.3 谝[phiɛnʔ35]

谝:花言巧语,阿谀奉承。《说文·言部》:谝,便巧言也。从言扁声。”《论语·季氏篇》中:“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谝佞,损矣。”现代汉语中“谝”义为“显示、夸耀”,与东胜话中“谝”的意思有相同的地方,今东胜话中“谝”有花言巧语的意思,还有由此引申发展的“胡说八道,吹牛”的意思。如:

你快表瞎谝兰。(你还是不要胡说、吹牛了。)

2.4 擩[ʐu35]

擩:插、塞进。《集韵》:“儒遇切,音孺。手进物也。”如《北史·隋书》中“欲食之时,先取杂肉羹与饼相和,手擩而食。”现代汉语中没有这个字,只保存在部分方言中。今东胜话中该字有“伸入、塞进”的意思。还有“(无意把某个东西)放到……地方”的意思,意义有些缩小。如:

人家把手擩进你倒衩子兰,还苶憨憨坐着了。(别人把手伸入你衣兜里了,你还傻傻的坐着)

3 词义缩小

3.1 掫[ʦou35]

掫:《说文·火部》:“夜戒守,有所击,从手取声,《春秋传》曰:‘宾将掫。’子侯切”。《集韵》初尤切,音篘。手取物也。现代汉语已经不用这个字,今东胜话中“掫”仅有“端/托锅”的意思。如:

赶紧把锅掫起来,紧等煨上兰吧。(快把锅端起来,菜马上要糊了。)

3.2 穰[ʐɑŋ35]

穰:秸秆,禾秆。《广韵》:“禾茎。又禾实丰也。《诗·商頌》:“丰年穰穰。”现代汉语中“穰”有两个一项:①禾茎,庄稼秆。②丰盛。而在今东胜话中“穰”词义缩小,仅指作饲料的糜子、玉米等的禾秆。如:

糜子打下,出穰,再抖。(黍子和禾秆分离。)

3.3 屈[ʨhyə323]

屈:《集韵》渠勿切:“博雅:短也。”现代汉语中,“屈”有三个义项①使弯曲,与“伸”相对 ②低头,使屈服 ③委屈。“屈”原义是短小义,今东胜话中“屈”形容鞋小。

这双鞋太屈兰。(这双鞋太小了。)

4 词义转移

4.1 龇[tshɿ323]

龇:原本指牙齿不齐。《广韵》:“齿不正也, 侧宜切》”。《三侠剑》(下):“此人与孟金龙撞在一处,金龙一看此人,连鬓络腮红胡须,大牙龇于唇外。”现代汉语中“龇”形容张开嘴露出牙的样子,与东胜话中的意思有相同之处,但不全同,而且用的较少。今东胜话中常常与其他字搭配使用,如“龇牙”,表示挑衅义。再如单说或者说“圪呲”时则指①撒娇,咧嘴笑,褒义②令人讨厌的笑,带有贬义。如:

嫑瞎呲兰,小心皮痒着。(不要笑了,小心挨打。)

4.2 等[teŋ213]

等:使……整齐。《说文·竹部》:“等,齐简也。从竹从寺。寺,官曹之等平也。多肯切。现代汉语中“等有五个义项①数量一般大,地位程度一般高 ②级位,程度的分别③类,群 ④待,候 ⑤同“戥”,没有保留古义。今东胜话中“等”多用于量度或比较大小、长短等。如:

你等给下咱们家床长短,我好做褥子。(你量一下家里床的尺寸,我方便制作褥子。)

5 结语

保留在东胜方言中的古语词如同是活化石,承载着这里所有的文化传统特色,即使说着普通话,总也散发着一种方言的味道。从上述词条来看,这些继承下来的古语词,词义无明显变化的和词义扩大比另外两种要多一些,从封闭性因素来看,人们在对待外来文化渗透和冲击时,有强烈的保守性和排他性,也有居住环境、历史传承和生活习惯等因素。

猜你喜欢
集韵东胜义项
明初东胜卫置废考辨
荆璞《五音集韵》之形制
《集韵》征引《说文》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集韵》征引《广雅》研究
《集韵》编撰的起讫年代考辨
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公尼召勘查区可采煤层分布及岩煤层对比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Enhanced Precision
艰难的折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