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创新与作用发挥路径探索

2018-03-06 16:19夏凡冯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支部党员

夏凡,冯成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南京 210094)

高校教师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最基层的组织单元,是教育党员、团结群众的阵地,是构建和谐校园、美丽校园的推动者,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实践者。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先进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的贯彻执行力度以及党在高校根基的稳固程度等。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加强高校党的领导、推动党的建设、提高党员素质,有利于激发高校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和战斗性,最终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稳中有进,开创高校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1 当前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的功能定位

2017年8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主体作用”,着力发挥教师党支部在政治引领、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团结凝聚师生和促进学校中心工作四方面的主体作用,并坚持“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基本单位,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战斗堡垒,党团结和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纽带,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支撑”的功能定位。[1]因此,高校教师党支部的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政治核心功能、学习宣传功能、服务协调功能和约束监督功能。

1.1 政治核心功能

发挥政治核心功能,是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基本功能定位。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发挥院系(系)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履行政治责任。”[2]教师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功能,就是坚定党的政治方向,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坚持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坚守党的阵地的战斗性。

1.2 学习宣传功能

高校教师党支部的本质属性,赋予其学习宣传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党建工作必须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根本方向,紧紧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成为社会价值引领的时代先锋。因此,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党组织的决议,是教师党支部的首要职责。

1.3 服务协调功能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高校教师党支部必须承担服务协调功能。教师党支部作为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基本单位,必须要落实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教师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在高校的战斗堡垒,必须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减少“内耗”,最大限度地增强工作合力。

1.4 约束监管功能

从严治党的工作原则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要求高校教师党支部发挥约束监督功能。不仅要党内管党、从严治党,维护组织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更要约束教师党员的言行举止,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维护教师党支部的公信力。

2 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高校在教师党支部的建设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高校教师党支部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思维、严格组织建设、加强作风管理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完善。但是,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政治建设、思想引领、教书育人等方面的作用。

2.1 缺乏指导,重视度不够

教师党支部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是阻碍高校党支部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党支部的工作的顺利与否和成效显示度,都受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的影响,部分领导班子对教师党支部工作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党支部工作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党务工作可以按时完成,但支部发展缺少战略定位和长远规划。

2.2 设置单一,队伍有待优化

大多数基层党支部的工作队伍人数有限,往往兼顾着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党委班子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工作繁杂。另一方面,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相关交流机会和培训资源有限,工作方法的改进大多是靠经验积累,其工作效率的提高、工作方法的改进和创作力激发均受到限制。

2.3 活动形式单一,参与率不高

目前,普遍高校党支部活动以念文件、传达文件精神为主,模式化、公式化突出。有的党支部将工作要求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层面,开展的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党务工作者的创新意识不强。因此,很难得到教师党员的关注和支持,党员教师主动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有限。

2.4 缺乏奖惩机制,发展动力不足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普遍在考核评价、激励引导、组织领导等保障机制方面还有待加强。在很多高校,通常以专业建设和科研成绩作为教师工作成果的主要衡量标准,以科研水平和教学成果来评定其年终绩效和职称评定,党支部的工作不能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实际增值。

3 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创新与作用发挥的具体路径探索

3.1 加强思想教育,明确育人责任

思想教育,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创新与作用发挥的基础。高校是传授知识和传播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也是培育社会中坚力量的重要摇篮。教师党员也会在潜移默化之间,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因此,教师党支部必须把思想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教师党员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加强思想教育,以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为首要任务,提升党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重视党员身份。提高党员教师政治学习的力度与密度,采用教师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保证政治学习制度的常态化、多样化、实用化。努力增强教师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思想理论素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积极开展主题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员自豪感,明确教师党员育人责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加强思想教育,以讲政治要求贯穿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全过程为着力点,加强意识形态引导,提升政治站位。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必须与高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方向保持高度一致,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设置“党员示范岗”“先进教师党员”等,标杆引领,要求全体教师党员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同时,传播正能量,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加强思想教育,以解决教师实际问题、提升教师党员的归属感和获得感为重要落脚点。以7月1日建党节为契机,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给支部成员发送“党员生日贺卡”,组织党员教师开展重温入党誓言活动;建立“党员帮扶”机制,及时了解重点教师党员遇到的困难并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帮助困难党员及时化解困惑、解决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提升组织凝聚力和成员归属感。

3.2 立足支部定位,突出支部特色

支部定位,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创新与作用发挥的抓手。找准支部定位,发挥职能优势,将工作定位从“围绕中心”向“融入中心”发展,加速“融入中心-融洽关系-融合发展”的进程;将工作中心从“政治保证”向“服务发展”延伸,政治优势逐渐转化为发展优势。

根据单位主要职能设置教师党支部类型,如教学型、研究型、服务型等。“教学型”党支部可以设置在院系、学科、专业内部,挖掘提高教学水平、培养专业人才、争当教学能手的支部特色,鼓励教师党员发挥教学表率作用。“研究型”党支部可以设置在研究所、科研部门、院系、交叉项目组等,立足提高科研水平、争创科研成果的支部特色,推动教师党员发扬崇尚科学、刻苦钻研、锐意创新的学术精神。“服务型”党支部可以设置在行政岗位、后勤部门等,宣扬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的支部特色,引导教师党员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积极形象。

创新工作,凝练特色,积极创建党建工作品牌。各个教师党支部应正确认识学校党建工作的理念,遵循学校党建工作的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断完善基层党建畅销机制,不断凝练特色、打造品牌。设立“最佳党日活动”和“党建工作创新奖”,树立典型,适时推广;推行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坚持以上率下,突出问题导向,务求工作成效,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夯实基层基础,创建具有本单位鲜明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

3.3 创新组织形式,丰富工作载体

组织形式,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创新与作用发挥的活力。探索支部共建新模式,有助于顺畅教师与学生、科研团队与行政团队的沟通渠道,有助于增强教师党支部的生机与活力,有助于促进党建与学术建设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增强学院整体的政治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积极探索教师党建工作向最有活力、最具创新力的地方拓展,扩大党支部影响的辐射范围。一方面,变封闭为开放。打破传统党组织范围界限,拓展校园内外的学习阵地,整合校内资源,联合相近教师党支部进行模块式学习或党支部共建。也可邀请社区、企业等党支部结对共建,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学习宣传优势,同时,增强高校与社会的联动机制。

另一方面,变单一为多样。如师生支部共建,发挥教工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将教师党员的专业特长和思想引领,与学生党员的实际需求和青春活力相结合;再如网格支部建设,将党支部建立在学术团队中,将教师党员的科研工作和育人职责相结合。

不断创新活动载体,用好“干部工作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录入党员简历、考察考核、教育培养、政治生活等数据项目,为精准调优配强、科学规范管理提供大数据支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建立QQ、微信等,拓展网络交流领域,开展在线党建工作,实现近距离、跨时空的对话交流;通过建立支部红色网站,宣传先进理论知识、传播优秀教育影片、典型人物事迹等,共享学习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新载体,不断增强学习的灵活度和互动性,改善传统“会议式”学习的枯燥乏味现象,使组织生活内容丰富、形式新颖。

3.4 完善制度建设,健全考评体系

制度建设,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创新与作用发挥的重要保障。加强党支部的制度建设,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内外民主监督,增强党支部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健全教师党支部工作考评体系,科学设计考评指标,增强检视工作和以评促建的效力。通过成立基层党考评小组、制定详细的评估标准和考核办法、组织教师党员进行总结工作、评选先进、整改工作等流程,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不断规范教师党支部的工作流程,提高整体工作水平,使教师党建工作紧密围绕学校和学院中心工作,真正地发挥教师党组织的政治核心、约束监管和战斗堡垒作用。

进一步优化教师党支部的考核与激励政策,引入合理的评估与考核机制。调整党务工作者的党建工作与科研教学工作的绩效配比,明确其在业务考评、课时计算、相关津贴等方面的核算标准,通过增加党建工作考核比例,调动承担党支部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合理的考核和有效的评优评奖,明确教师党支部的直接责任,激发支部成员的主动参与性和集体荣誉感。

4 结语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是一项需要持续关注、长期研究的基础性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先进作用,要不断加强教师党员的思想教育,明确其育人责任;要立足支部定位,挖掘支部工作特色;要创新组织形式,丰富工作载体;要完善制度建设,健全考核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党员的活力和主动性,发挥教师党支部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岗位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最终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支部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支部联建润“甘泉”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