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弱化消解对策分析

2018-03-06 16:19陈海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政大学生

陈海鸣

(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加之西方文化形态及思想的涌入,对我国高校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新一轮的挑战。教育部在相关座谈会上曾提出“高度警惕和关注错误思潮和观点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负面影响,要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高校应结合时代特征、突出时代特色,多途径、多角度强化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1 转型时期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1.1 新媒体的冲击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日益成熟、新媒体形式的迅速崛起,媒体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新媒体由于其实时性、交互性、海量性、共享性等特点深受当代大学生青睐,并对大学生的思维与行为产生较大影响。以往传统媒体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普及,新媒体迅速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学生是接受新生事物较快的人群,目前各种新兴App 和微信公众号渗透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自由、功能性的强大,使人们在信息的获取和社交等方面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丰富了人们的交流途径和信息获取渠道。但互联网信息的世俗化、商业化,导致很多低俗信息迅速蔓延。很多人甚至为了追逐利益不顾道德底线,“抓眼球、搏出位”现象比比皆是。网络是恶俗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产生较大影响[1]。

1.2 多元文化背景的冲击

多元化文化正在冲击着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多元化文化对消除中心主义文化、繁荣世界文化起到积极作用,可极大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选择的文化可更好地适应自身个性。但多元文化对高校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现代大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过度关注个人需求、有较强的个人主义思想。在多元化文化背景的不断冲击下,大学生以往的政治信仰逐渐发生偏离,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纠正,未来势必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另外,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交流的不断增多,西方文化形式与思想观念大量涌入我国。部分大学生对于西方舶来文化的过度崇拜,导致主体意识与民族意识逐渐弱化、政治信仰困惑、价值观的扭曲,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2 转型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弱化问题

2.1 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落后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通常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没有对学生的内在需要进行充分考虑。特别是对新时期大学生们关注的新问题没有足够的关注和引导,思政教育呈现假大空现象,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对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高校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通常是灌输、教授、划重点;或是上传下达的说教模式;又或者是大班教学方式进行思政教育,教学内容通常是对学生灌输主流政治思想理念。基于当前提倡个性化教育的政策与理念,传统教育方式很难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需求,会造成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抵触情绪。另外,思政教育工作者通常认为思政教育就是传达、贯彻相关政治思想与党的精神,不重视教育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思政教师工作模式通常是灌输式教学加课后工作总结,严重制约了新时期思政工作的发展与改革。

2.2 网络资源开发不到位

学生的人格树立是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实现的,很多高校对思政教育工作没有提起重视;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或者思政版块的内容乏味、缺乏吸引力。笔者曾经听过一堂著名心理学专家李玫瑾老师的讲座,其中有一段讲的就是潜移默化对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影响。大概内容是:孩子生下来天生没有羞耻感,这种羞耻感是后天形成的。因为孩子从生下来看到的人都是穿衣服的,所以TA 长大后自然觉得人是应该穿衣服的,否则就会觉得很羞耻。

同样的道理可以用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方面,日常宣传与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2]。

3 高校思政教育弱化整改措施

3.1 创新教育模式

当代大学生身处特殊时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学生们个性张扬、喜欢挑战、崇尚自由,对传统说教的教育方式会产生抵抗心理。教师首先应改变传统的 “说教”模式,应以指导、帮助、互动为原则、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应利用当前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整合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从实际案例出发,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3.2 引导学生抵制错误思潮

当代大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但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在为人们带来更舒适的生活之外还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当今社会的享乐主义、投机暴富、贫富差距等问题与以往学校的思政教育核心产生巨大冲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往来日益频繁,不同的文化形态与思想价值为大学生们带来诸多困惑。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引导当代大学生应学会明辨是非,抵制西方错误思潮。严格落实贯彻党的相关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3]。

3.3 拓宽教育领域

为了适应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各高校各学科的老师们都在竭尽全力创新教学方法、拓宽教育领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应积极参与进来,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较容易吸引好奇心强的高校学生。高校学生寝室一般都购置了电脑,几乎没有大学生不会上网。学校可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发挥其教育功能。例如:学校可定期聘请相关专家进行网络讲座;或举办思政方面的网络征文比赛等。可将网络讲座的听课时长做为成绩考评的参考选项;另外还可进行趣味性较强的网络答题活动等。利用互联网进行上下联动,强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成果。

3.4 借助自媒体优势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政优化

高校思政工作应重视自媒体这一新兴资源。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次新的挑战,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对现有网络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利用贴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及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与教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主动开通新媒体账号,如:公众微信号、微博等对实事热点进行分析,还可对学生发布的观点进行积极讨论,以互动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为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发展提供正确引导。

4 结语

时代背景不同,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高校思政工作者应结合时代背景和学生成长特点,创新工作方式、转变工作观念,对思政工作内容不断进行丰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