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电商美工课程的创新探索

2018-03-06 16:19张童谭春波敬钊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电子商务

张童,谭春波,敬钊君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青岛 266427)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社会的职业结构,许多传统职业慢慢消失,新的职业也不断涌现。随着电子商务的日趋成熟,电商美工也逐渐从电商运营中分离出来,成为人才紧缺的新兴职业之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的电商美工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

1 电商美工人才的需求

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305 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2,240 万人。电商发展速度迅速,但是人才存量明显不足。从人才需求端来看,企业缺口最大的是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电商人才。

由于高校与社会各行业之间信息不对称,致使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产生偏差。一方面,电商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很低,很难找到匹配度高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电商企业求才若渴,却没有合适的人选。企业需要有技术专长、能创造价值的员工,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大多泛而不专,无法体现自己的优势,与企业需求差距很大。就电商美工人才的培养而言,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尤其缺乏实用完整的美工课程体系。电子商务是一个宽泛的领域,应用型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必须进行细分和准确定位。

2 电商美工课程存在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与网络化已经形成不可逆转之势,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电商发展的大趋势。传统行业也正在逐步与电商融合转型,电子商务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电商美工专业人才需求在短时期内迅速增加,应用型高校的专业调整和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培养出的电商美工人才的职业适应性较差,不能完全满足电商企业的需求。应用型高校电商美工课程也存在许多问题,不利于美工人才的培养。

2.1 课程体系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

电商美工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专业,涉及的学科专业较多,由于电商美工专业出现的时间较短,高校对该专业的定位还不够清晰。大多数应用型高校都是把电商美工作为美术类专业对待,很少涉及网页开发、程序设计、后台程序接口等问题。同时,也忽略了电商美工作为电子商务营销的主体作用,缺少电子商务相关的内容。电商美工涉及的专业和技术类别较多,除了美术基础外还有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营销、管理、运营等,而每个大类别之下又有很多方向,就技术来说,有前端、后台、SEO 等,要使学生全面掌握并非易事。总的来讲,电商美工课程体系尚处在探索阶段,仍需要时间与社会需求进行磨合。

2.2 实践课程所占比重较低

从大部分应用型高校的电商美工课程安排来看,主要还是偏重管理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占比例较小。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建设缓慢,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尽管很多应用型高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建设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但是其中模拟实操的软件仍然与实际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有很大差距。另外,很多应用型高校与校外实习基地和企业结合不够紧密,或者实习岗位完全与专业相关性太小。这些直接导致了电商美工人才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2.3 教材缺乏且时效性差。

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高校使用的教材滞后于行业发展。除非教师基于基础的理论结合行业背景教授课程,否则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环境和职业需求。教材时效性差是教育行业的普遍问题,特别是教材中的数据,与当前的数据差距过大。一方面教材的出版周期较长,另一方面更新的速度慢。这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与现实差距过大。

3 电商美工课程的创新探索

3.1 合理组织课程,突出实践课程的地位

电商美工人才的培养应突出应用型的特点,课程的设置要达到知识与实践相融合统一。美工人才不但要有良好的美学修养,更要具有实际操作的能力。电商美工课程是一个技术性要求较强的课程,涉及摄影摄像、图像图片处理、网站设计、运营营销等。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注意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通过合理配置课程来培养美工人才的实践能力。

3.2 摆脱传统的“讲授式课堂”,促进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讲授式课堂”是教学中常用的方式,有优势也有诸多弊端。虽然讲授式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作用、提高效率、传授系统化的知识,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商美工课程带来了更丰富的资源,扩大了课程的知识容量,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型高校要培养面向信息社会的电商美工创新人才,就必须整合课程与信息技术。

3.3 项目驱动课程

通过项目驱动可以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驱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项目驱动课程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岗位,了解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提升自身的职业适应水平。

项目驱动的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职业适应水平。课程重心转移到了学习主体之上,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3.4 校企融合,开展新课程实践

校企融合是企业和高校优化育人模式的重要途径,不但有利于大学生培养,也可以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通过深度融合,学生和企业员工的身份模糊化,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企业员工知识面的拓宽。电商美工课程创新需要企业和高校的深度参与,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开发创新课程,并进行评价。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师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岗位并分配工作任务,这种方式强化了实践教学。

4 结语

电商美工课程创新全方位提升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使应用型高校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需求。通过课程体系的创新,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明显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大幅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明显改善,满足了电商企业对美工人才的要求。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电子商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