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以宁夏固原市中河乡为例

2018-03-06 16:19包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少数民族精准

包莉

(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做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这是对民族团结对我国发展的意义的深刻阐释。也就是说,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团结的根本基础,民族团结是搞好民族工作的关键。精准扶贫是近年来党中央提出和实施的一项新的扶贫工作模式。精准扶贫工作在民族地区的开展,首先要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因为民族团结是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基本前提,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精准扶贫对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

1.1 精准扶贫与民族团结

党的十八届代表大会以来,党中央明确制定了精准扶贫战略,逐步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精准扶贫战略是在我国基本国情和现阶段贫困问题的基础之上,以及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具有中国特色扶贫体系的特征提出来的。其中最主要的方向就是要集中所有力量和资源,把重点难点放在贫困问题上,把注意力聚焦到一些贫困或相对比较贫困的地区和群众身上,做到以切实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产、生活质量,把扶贫工作认认真真的落到实处。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发展和时代进步必不可少的条件,而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正好符合当前国家和党的目标特征,呈现出一幅繁荣、稳定、和谐的景象。

我国疆域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我国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的很多群众生活水平还很落后,有些甚至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更谈不上实现小康了。所以,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最主要的矛盾在民族地区,最艰巨的任务在民族地区。因此,精准扶贫的具体落实,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进步,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2 精准扶贫是巩固各民族团结发展的重要基础

精准扶贫是一项国家性的工程,它具有综合性、全局性与战略性等特征。开展脱贫攻坚的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要彻底消除民族地区的贫困,让少数民族群众摆脱贫穷,实现共同的繁荣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因此,精准扶贫工作是实现和巩固各民族团结发展、共享改革成果的重要环节。

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一方面,它是民族地区扶贫的具体补充,另一方面是深化和完善民族团结工作的现实举措。这项工作符合了坚持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又在具体的工作当中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1.3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促进民族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精准扶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有着要点和支点的作用。作为要点,说明各项工作中,这项工作最为重要和实在是基础性与重要性的工作;作为支点,它表明我们可以通过精确的扶贫来促进其他领域的工作发展,说明扶贫的动力和影响。

在民族地区进行扶贫工作,不能采用粗放的“一刀切”的模式,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扶贫政策和措施,使民族的自身特色转变成发展的特色优势,让各民族同胞共同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

2 中河乡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初夏的中河乡,在缓缓的河流与黄土地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安静与祥和。走进中河乡,让人感到一种舒适与自然,这里民风淳朴,乡亲们热情好客,回汉相处和谐,民族团结的氛围体现在每一个角落。

2.1 中河乡的基本情况简介

在调研的过程当中,我们初步了解到,中河乡在宁夏固原市区西南5 公里处,总面积约201.3 平方公里。全乡共有11个行政村61个自然村,纯回民村5个,回汉杂居村6个,总人口7676 户28406人,其中回族人口22372人,占总人口的78.8%。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河乡的主导产业有养殖业、草畜业、劳务输出以及种植业。在乡政府的办公室,我们了解到2017年全乡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958 元,全乡有8个贫困村,3个非贫困村,2015年销号6个,2017年销号2个。全乡建档立卡户2804 户11425人,截至2017年底,已实施脱贫1301 户5644人。中河乡既作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重点单位,又处于广大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中河乡的扶贫工作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2.2 精准扶贫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经过调研,我发现中河乡的精准扶贫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然条件较差加大了扶贫开发的难度。中河乡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所以在农业发展中有一些问题和障碍,比如,土地贫瘠、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等。它主要是依靠传统农业谋生。第二,中河乡的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导致扶贫难度大,教育落后、医疗条件差等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第三,中河乡的扶贫对象的多元化导致了开发难度大。中河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也成为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2.3 精准扶贫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开展:“四抓六促”

近年来,固原市中河乡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面积极作为,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促进了中河乡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了民族团结。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各部门的协作下,中河乡积极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和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创新了活动的载体,创建了“四抓六促”,增加了工作的多样性,丰富了活动的多元化。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关于 “四抓六促”的政策。

“四抓”:一抓组织保障,为创建工作提供政策支持;二抓宣传教育,为创建工作提供舆论阵地;三抓机制建设,为创建工作提供长效机制;四抓基础服务,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条件。“六促”:一是结合作风建设促创建;二是结合民风建设促创建;三是结合创先评优促创建;四是结合主题活动促创建;五是结合睦邻活动促创建;六是结合精准扶贫促创建。

中河乡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促进了各项惠民政策和便民措施的落地生根。中河乡还多次被评为了固原市原州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中河乡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加速了脱贫攻坚的步伐,加快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社会稳定,为与全区、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精准扶贫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几点思考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基础。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尤其是民族地区应该更加努力地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突破。

3.1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

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是全国全面脱贫的重难点。在民族地区,民族问题更多地反映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所以,要想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首先要解决好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问题。第一,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少数民族劳动力素质。第二,积极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第三,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提高农民的生产力。要不断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效益,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加快精准扶贫步伐,有助于战胜贫困,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2 构建文化新格局

各民族共同进步,首先是文化上的共同进步、思想上的共同脱贫、精神上的共同扶贫,使少数民族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改变落后的现状,为实现小康家庭而努力。第一,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宣传。第二,发展以现代文明为特征的共同文化。第三,继续弘扬和传承各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新时代各民族共同的文化新体系。

3.3 创新民族团结的载体和方式

相关部门应该根据精准扶贫的政策,对新形势和新变化做出反应,不断地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载体和方式。第一,创新工作的方法,落实责任到人,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领导。第二,以改善民生和文化育人为重点,全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整体工作。第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种维度空间中共同实现,才能不断地增强民族团结。

3.4 完善民族团结的制度体系

加强制度建设,可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创建。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才能使创建工作充满活力。实行目标责任制,就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组织领导机制;必须加强协调与协调机制,保证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4 结语

民族地区的团结不仅表现在民族内部的团结,更体现在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的团结。民族团结是打赢民族地区 “脱贫战争”的重要力量源泉,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保障,只有各民族团结一致,坚持扶贫开发要精准,让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再到开花结果,使团结推动发展,发展促进团结进步,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少数民族精准
民族团结之歌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