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2018-03-06 23:56郭小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校园

郭小平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710600)

1 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教育的深度影响

校园文化是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育人为主导方向,是经长期的发展而形成的。具体的形容是指教师、学生所追求的价值。包含观念文化(如高校的教育和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等)、物质文化(如校园环境设施)、制度文化(如行政管理制度、学术管理制度等)、行为文化(如校园人际、校内外关系,传统与创新关系的习惯与风气等)和环境文化在内的一种社区性群体文化,具有价值导向、生活娱乐、强化育人、精神激励等功能,这些功能浸润、投射在校园和校园活动的各个层面。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对整个学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管理者只有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在校的每个成员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凝聚师生合力,共同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并且不断丰富其内容及内涵,向外界展示校园独有的风采。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作为校园无形资产,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并且对师生带来的心理文化影响可以伴随他们一生,甚至改变他们未来的学习观念和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熏陶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规范学生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是高校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2 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遇到的机遇

校园文化与互联网相融合,显示出校园文化借助其他领域的优秀成果实现创新、发展的可能性。互联网思维包含了用户思维、简约思维和平台思维等,这些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重要启示。

(1)管理者要有用户思维,加大适当投入。互联网思维视角下的用户思维,是指校园文化建设要从学校师生立场出发,依据学校自身优势以及学校师生的特点和需求,增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同时要注意软、硬件的有机结合,使校园文化活动与师生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魅力和号召力。一方面增加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投入。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校园软文化建设,如校园环境、社团活动等软环境建设。优美校园环境的营造不仅有益于师生学习、生活,也能反映出校园文化主体在营造校园文化上所拥有的文化观念、文化品格。学生社团是会员发展兴趣爱好的阵地,也是校园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吸引着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学生参与其中,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2)管理者要有简约思维,专注少即是多。互联网时代,科技信息传播迅速,学生是主要传播者和受益者。但新科技带给学生便捷的同时,也加速了他们对包罗万象的网路信息的审美疲劳。如何把复杂变简单是互联网思维的精髓。我国很多高校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节和各种社团组织等等,但这些活动往往具有耗时长、花费多、要求高的特点,活动数量的频繁,使参与其中的老师和学生感觉到负担满满,降低了他们参与活动所需的积极性和趣味性,难以达到活动预期的目的。因此,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要突出特色、考虑自身优势,优化校园文化活动内容,适当调整活动节奏,对繁杂活动进行合理删减,为高品质的活动节省人力物力,使活动主题鲜明,简洁高效。

(3)管理者要加大对校园文化平台建设。互联网平台思维的核心在于通过整合各种零碎的社会资源打造一个开放的、多方共赢的生态圈,这个生态圈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升级都会带动其他部分的优化。校园文化建设也要借鉴互联网平台思维。第一,对高校校园文化平台进行开放式管理,为所有参与者提供平等开放的发展机会,使学生能无条件共享,校方严格指导监督,优化互动途径,锻炼大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如可以通过微信、qq等平台,向大学生宣传活动的意义和流程,并且及时回复平台上的留言和安抚学生抱怨情绪,使校园文化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第二,校园文化活动和大学生也可以是其他某个平台上的两个因素,这个平台能不断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效益达到最大值。如现在大多校园文化活动除了高校自身参与,还要依靠校外的企业拉赞助,为活动提供的物质支持,对企业进行积极引导和合理利用,可以使大学生在活动过程更加认同校园文化,企业可以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的目的。

(4)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有创新思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活动更重视先进性、创新性。创新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内容上的创新,高校文化活动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流程,要做到与时俱进。互联网思维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大学生创新意识产生须有物质文化基础熏陶和学校平台进行历练。

3 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面对的问题

(1)商业文化的进驻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大多举办校园活动的单位都会寻找资助单位为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这样虽然锻炼相关寻找赞助商的学生的外联能力,但是,与之俱来的商业化信息和功利思想也会充斥着校园。首先这与学校一直强调的文化精神相违背,所以还要适当调节商业化带来的价值观念。如部分学生只讲利润和收益,不讲奉献和原则。这种功利思想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还会影响学生未来面临的各种抉择。其次,受越来越多商业化信息影响,造成校园师生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过于狭隘,注重物质方面的投入,忽视了作为校园文化核心和灵魂的精神文化建设,使得物质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目标。

(2)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客体不明确。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根源在于人员结构不健全,大多数教师只是单纯地把学生当做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而教师自身则忙于科研或教学等活动,并且迫于成绩压力,还会压制学生过多的举办校园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被激发。这样教师和管理者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明显,使校园文化变成了单纯的学生文娱活动。

(3)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和制度保障。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大环境发生改变,学校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小团体,也深受其影响。很多大学校园也变得世俗、功利,没有以自己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建立符合学校特色并且与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相适应的校园文化,而是对社会文化的简单适应与单维趋从。不管任何机构和企业要想有序运行和发展,都离不开制度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在完善同时,如果忽视与之相应的制度建设,文化活动就会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很容易走偏。

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既遇到了很多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如何构建和完善校园文化体系,需要所有组成人员参与其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充发掘自身校园文化建设特点,应用互联网思维开辟新思路和新路径,使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

[1]薛波.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人民论坛,2012(26):194-195.

[2]盛宏标.基于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

[3]任晓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1):22-23.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校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麻辣师生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